第132章 星夜归程
第132章 星夜归程
当时李弥逊有一首诗单道二人绝交:
暮上宁容燕作巢,
土阶竹屋近诛茅。
深行乐地思招队,
早悟危机欲绝交,
溪响隔溪来枕面,
月光先月到林梢。
为官拓落真吾事,
何用纷纷更解嘲。
夜阑更深,许贯忠负手出帐,在军营中漫步。连日奔波,身体早已疲惫不堪。思及与燕青绝交,又无法与外界沟通消息等事,当真是身心俱疲。
“如何使大王知晓我是诈降呢?”
遥望耿耿霄汉,许贯忠一筹莫展,一晚不得安歇。
是日拔营,许贯忠见卢俊义军容整肃,号令严明,情知计谋不得一蹴而就,只得暗暗蛰伏,寻找时机。
却说那一日武松惊闻阳谷失陷,百姓被屠,兄嫂被辱,生死不知,怒气填胸,口吐一口鲜血,几近晕厥。
石秀几人慌做一团,急忙招随行医士救治。只忙活了半夜,武松方才醒转。
又招探马进帐问及详情,待听完来龙去脉,武松几乎把钢牙咬碎,“嘭”的一声响,抬脚将身前桌案踢做粉碎,恨声道:“两军相斗,百姓何辜?宋黑三屠我子民,我与其势不两立!”
“探马营传我将令:令朱雀、玄武、青龙、白虎、麒麟五军,整肃兵马,尽起可用之兵,火速往阳谷进发,聚歼梁山兵马于阳谷城下。”
待武松稍微冷静,方腊谨慎措辞劝道:“大将不可怒而兴兵,贤弟千万小心,莫要中了梁山的诡计。”
武松道:“只有千日杀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就算没有今日这一遭,我与梁山迟早也会生死相向。我之所以忍耐到现在,不过是水军未成而已。如今梁山倾巢而出,正是一举聚歼的好时机。错过这一回,又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了。”
方腊点头,“既然贤弟心中已经有了成算,愚兄也就不劝你了。只是贤弟大军出城,防守必然薄弱,若是梁山避而不战,趁机夺城,如之奈何?”
“城池失了可以再夺,可若任由梁山屠戮百姓,我心何安?”
顿了顿,武松语气和缓了些,继续说道:“我知道大哥是一片好心,所说也是老成持重之言,小弟铭记在心。”
“传令下去,五更造饭,辰时拔营,梯次交换前进,直驱阳谷县。”
“喏!”
武松心里想得明白,会盟被十万大军围困,梁山与朝廷合力来攻打齐国,那方腊、王庆那边朝廷不可能没有动作。
如此一来,朝廷短时间内调动的兵马便有二三十万众,再想增兵,只怕困难得很。
只要自己啃下这块硬骨头,就能赢得喘息之机。这是齐国的立国之战,也是生死之战。
输了万事皆消,赢了才能坐观成败,甚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大哥尽快归国方好,我怕童贯会有大动作。”
方腊颔首,“贤弟说得没错,虽则做了万全部署,不怕他强攻,可也不得不防他耍弄阴谋诡计。水路缓慢,我欲借道齐国南下,正好看贤弟破敌。”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晨雾漫过田埂,草叶挂着露水珠儿。老树枝桠间雀儿聒噪,远处茅舍烟筒斜出一缕青灰,混着新翻泥土腥气,直呛人鼻子。
一阵銮铃响动,铁骑如云而至,惊得林间雀鸟乱飞,走兽四散。
武松与林冲各领五百余骑,交替前行,一日行二百余里,不过三四日功夫就到了齐国境内。
花荣接着武松迎入大寨,见得武松风尘仆仆模样,忍不住劝诫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大王一日夜行二百余里,兵不解甲,枕戈待旦,如此安能破敌?”
武松叹道:“这个道理我如何不懂?只是时不我待,由不得我不急啊。”
花荣还要再说,武松摆手道:“花将军不必再劝,这次回去是与梁山决一死战,你可要做好准备才是。”
花荣道:“自他行屠村之举,我便当他已经死了。大王放心,花荣绝不会因私谊而忘大义。”
武松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多说什么。
当即为其介绍方腊等一行人。
众人见礼毕,武松升帐开宴,大飨士卒。
到得晚间,林冲领军也到,三军合至一处,共议军略。
一时间营帐内斥候穿梭,不停汇报各处军情。
“后将军杨志阳谷一战折损四千余人,统领杨春被俘,如今在金山村重整人马,约五千众,留五百守村坊,可战之兵约四千五百人,只等大王军令。”
“中将军鲁智深青龙军折损三千人,留一千人守城,可战之兵约五千人,现已整肃完毕,即日发兵阳谷县。”
“右将军栾廷玉玄武军九千人马俱在,留千人守城,可战之兵有八千之众,今早已经向阳谷县进军。”
“左将军花荣朱雀军九千三百人,随时听候大王差遣。”
“凌州、兖州、登州,三处尚未有消息回报。”
“前将军林冲,有两营骑兵驰援曾头市,还未有消息回报。”
武松默默盘算了一番,就算等白虎军,和各州守军到齐,最多集合四万余众。
要击溃梁山与朝廷的兵马,倒是容易,想要将其一网打尽可就难于登天了。
正所谓打蛇不死,反受其害。这场仗到底怎么打,还得和几位军师仔细参详参详才好。
武松商议军略,没有背着方腊。方腊听完,心中暗自惊讶:“贤弟曾说过,数月之前,他将不足百,兵不足三万,我当时还以为是他韬晦之言,如今看来所言非虚。
他仅凭两三万人马,就打下许多州府,也足见他的能为了。”
数日相处下来,方腊当真是越来越欣赏武松,只恨不曾早些与其结识,共谋大业。
“贤弟啊贤弟,他日朕打下东京,身登至尊之位时,定要许你一个王侯之位,让你替朕开疆拓土。”
自从见识过武松铁骑的威风,方腊就没认为梁山是武松的敌手。
“区区草寇!何足道哉?”
营帐内诸将各抒己见,讨论得热火朝天。忽听得小校来报,“梁山副先锋卢俊义离此二十里下寨,派人送来战书。”
亲卫从使者手里接过战书递交武松,武松展开战书来看,上写道:
武二知悉:
昔日同袍,今为仇寇,全因你为一己之私,背反朝廷,陷众生于水火。
今日卢某前来专为取你性命,使生民免受战祸之苦。
若有胆魄,明日阵前决一死战!
卢俊义具
武松看罢,将战书随手一丢,嗤笑一声,对那使者说道:“你回去与卢俊义说,明日阵前相见,叫他洗颈待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