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生死抉择
第56章 生死抉择
老朱的目光缓缓从跪伏在地的王敬身上移开,像鹰隼般锐利的双眼扫向文官班列,最后定格在礼部尚书任昂身上。
“任尚书。”
这三个字,轻飘飘地从龙椅上传来,却如雷击一般炸响在任昂耳边。
任昂心头咯噔一声,只觉得血液瞬间凝固。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他连忙出班,跪伏在地:“臣在!”
“王敬弹劾通政司,此事你可知晓?”
老朱的语气听不出喜怒,可正是这种平静,让任昂心中更加忐忑。
他额头瞬间渗出细密的汗珠,脑中飞速转着念头。
说知道?
那岂不是承认自己疏于管教下属,甚至暗示自己在背后指使?
说不知道?
堂堂礼部尚书,连手下郎中要弹劾朝廷要员都不知情,这不是失职是什么?
任昂只觉得进退维谷,也顾不得王敬那副生死未卜的惨状,颤声道:
“回陛下,臣…臣此事确实不知!”
他咬牙选择了“不知”,至少这样还能保住自己清白。
老朱冷哼一声,那声音在肃穆的奉天殿内显得格外刺耳。
他猛地起身,龙袍翻飞,威严如山:“来喜!”
“奴婢在!”
来喜连忙上前,躬身候命。
“剥了王敬的官服,拖出去杖毙!”
这道声音如一道霹雳,震得殿内众人心头巨颤。
王敬更是浑身一软,瘫倒在地,嘴唇哆嗦,想要求饶,却发不出半点声音。
几个侍卫已经大步走来,就要动手。
“父皇且慢。”
朱标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整个大殿。
他缓步上前,目光平静地看向王敬:“王郎中,孤再给你一个选择。”
殿内众人屏息凝神,落针可闻。
朱标负手而立,语调依旧温和:
“王郎中,去通政司做个书吏,亲身体验一下通政司的新政,看看这改革到底是不是真的祸乱朝纲。若真如你所言,孤与父皇自会纠正。若非如此…”
他话音稍顿,目光如炬:
“那你这'祸乱朝纲'四字,可就要好好算算账了。”
王敬牙齿紧咬,脸色表情变换不定,片刻后,额头触地,叩首:
“谢殿下开恩!微臣愿去通政司!”
如今能保住性命已是万幸,从郎中贬为书吏,总比死无葬身之地强,搞不好还会累及家人。
可殿中众臣听着朱标这番话,心中却掀起惊涛骇浪。
这哪里是什么开恩?这分明是最狠毒的诛心之计!
让王敬去通政司做书吏,每日亲手处理那些冗长无比的奏章,亲身体验通政司改革的必要性。
要么王敬承认自己之前的弹劾是错的,自打嘴巴;
要么他继续坚持己见,那就是顽固不化,罪加一等。
更狠的是,这一招不光对付了王敬一个人,更是对在场所有官员的无声警告:
谁再敢质疑通政司改革,下场就是王敬!
从礼部清吏司郎中,正五品到书吏,这不是降职,这是羞辱!
让一个五品官去做书吏的活儿,天下人都会看笑话。
可王敬敢不去吗?
不去就得死,这让他如何选?
众大臣看向朱标的目光,都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惊骇。
这位一向以仁厚著称的太子殿下,这一手,比老朱直接下令杖毙王敬还要狠毒。
杀人不过头点地,可这是要活活羞辱他啊!
最关键的是,这一招看似仁慈,实则毒辣。
外人只会说太子殿下宽容大度,给了王敬改过自新的机会。
可只有在场的这些人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诛心之言!
站在武将班列中的蓝玉,忍不住打了个冷战。
他和朱标打交道多年,一直以为这位太子殿下脾气温和,好说话。
现在看来,自己这些年怕是被那副温文尔雅的外表给骗了!
这哪里是什么温和的羔羊,分明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猛虎!
常茂也咽了口唾沫,暗自庆幸自己这些年虽然有时候大大咧咧,但从未真正触犯过太子的逆鳞。
老朱看着朱标这一手操作,心中既是欣慰又是自豪。
这才是他老朱家的血脉!
仁慈的外表下,藏着最锐利的刀锋。
不动则已,一动就是绝杀!
比起自己动辄杖毙、砍头的直接手段,朱标这一招更显高明。
既维护了朝廷威严,又给足了台阶,还能让所有人都记住这个教训。
“好得很,好得很啊。”
老朱在心中暗赞,面上却依旧威严不减。
任昂跪在地上,额头的冷汗更是滚滚而下。
他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些传言中,空印案和胡惟庸案处理得那么雷厉风行了。
感情太子殿下的手段,比陛下还要高明啊!
王敬颤颤巍巍地叩首谢恩,心中却是五味杂陈。
保住了性命是好事,可这个结果,说不定比死还难受。
从今往后,他王敬就是朝野的笑柄,是所有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五品清吏司郎中,掌「嘉礼」「军礼」及科举事务。
此刻沦为书吏,这辈子还有出头之日吗?
可他敢有怨言吗?
他不敢!
他甚至还要感谢太子的“仁慈”!
朱标看着殿内鸦雀无声的众臣,目光平静如水:
“诸位爱卿,朝廷设立通政司改革,乃是为了提高政务效率。若有人觉得此举不妥,大可直言进谏。孤与父皇,向来虚心纳谏。”
这话说得客气,可在场的人谁还敢开口?
王敬的下场就摆在那里,这就是最好的警告!
殿内静得落针可闻,所有人都低着头,恨不得把自己隐身。
朱标微微一笑,那笑容依旧温润如玉,可落在众人眼中,却莫名让人脊背发凉。
朱标点了点头:
“很好。张紞!”
“臣在!”
张紞连忙出列。
“王敬交给你了,好好教教他什么叫简明扼要。”
“臣遵旨!”
张紞应得干脆利落。
朱标看向老朱:“父皇,此事这样处理可否?”
老朱看着儿子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光芒。
标儿真的长大了。
老朱暗自点头,面上却依旧保持着帝王的威严。
朝堂之上,父子之间也要分寸得当。
“太子所言甚是。”
老朱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不徐不疾,
“朝廷用人,当人尽其才。王敬既然对通政司改革有疑虑,正该让他深入了解,方能释疑。”
这话一出,朝中诸臣心头更是一颤。
陛下这是在给太子撑腰啊!
父子两人一唱一和,这是要彻底断了众人反对通政司改革的念头。
张紞暗自庆幸,亏得自己这些年兢兢业业,从未在通政司改革上说过半句闲话。
不然今日王敬的下场,说不定就是自己的明天。
王敬跪在地上,脑袋嗡嗡作响。
他现在算是彻底明白了,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本想着弹劾通政司能得些好处,出出风头,谁知道反倒把自己给坑了。
最要命的是,他现在还得感恩戴德,还得在众人面前表现出对太子和皇上的感激之情。
朱标见父皇支持,心中也松了口气。刚才那一番话,他其实也是在赌。
赌父皇会配合他这出戏。
现在看来,父皇确实老辣,立刻就理解了他的用意。
“王敬,你可还有话说?”
朱标的声音依旧温和。
王敬哪里还敢说什么,连忙磕头:
“臣谢太子殿下不杀之恩,臣定当在通政司兢兢业业,绝不负太子和陛下的栽培。”
这话说得感恩戴德。
面上却是一片凄凉。
朝中诸臣却没人敢同情他。
毕竟,这是他自己跳出来,给了这老朱一个杀鸡儆猴的机会。
老朱看着这一幕,嘴角微微上扬,王敬咬牙领命的姿态,眼中闪过一丝玩味。
殿内王敬却是不知,有时候祸福相依,去了通政司也不一定是坏事……
朱标见殿内气氛已然稳定,便转身向老朱躬身道:
“父皇,今日朝会,不如由儿臣来主持?”
老朱看了看殿内的文武百官,那些刚才还敢窃窃私语的,此刻都老老实实地垂着脑袋,像霜打的茄子。
他满意地点头:
“好,标儿,朝会你来主持吧。”
朱标躬身领命:
“是,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