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现代后回去的崇祯爆发了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0章 黄道周的高光时刻

最新网址:m.biquw.cc

黄道周一听,连忙上前接旨。

很自然的,剩下的那些御史都在躬身旁听。

王承恩看着黄道周,大声说道:“陛下有旨,卿之策对清理都察院贪赃枉法甚有效果,朕自鼎力相助。由抓捕贪腐御史而有空缺者,卿可直接前往吏部和翰林院招之,报朕通过即可。钦此!”

旨意内容,是崇祯皇帝事先给黄道周承诺过的。

此时,在都察院内宣旨,听起来更是激动人心。

黄道周感激莫名,连忙磕头谢恩。

王承恩这边,传旨完成之后,便和李若链一起,领厂卫押着人犯走了。

黄道周站了起来,看看目瞪口呆的那些御史,本来想回自己的办事厅,但是他又想了下,便叫过自己的长随道:“走,本官要先去翰林院。”

长随自然也听到了刚才的旨意,知道黄道周要去干什么,顿时大喜,连忙大声答应了一声,然后还鄙视了一下那群御史,就跟着黄道周出门了。

院子里,一直等到黄道周走了之后,这些御史互相看看,一个个都是不可思议。

都察院的御史,因为有风闻奏事之权,因此,历来是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

在朝堂上,是各派大佬冲锋陷阵的先锋;到地方上,不是总督巡抚,就是巡按,都是凌驾地方官之上,只要外派,就是肥差。

可以说,大部分御史虽然只有七品,却是很多官都向往的!

如今,没想到皇帝一抓就是那么多,最为关键的是,竟然都让黄道周去挑选御史,这还了得?

以后朝堂上,岂不是都是黄道周的人了?谁要是和黄道周过不去,一大群御史弹劾,谁能受得了?

而且,从中可以看出,皇帝是铁了心在支持黄道周。就算他们这些还没辞职的再辞职,也不会影响到都察院的运转,反正是缺多少补多少!

而他们要是再敢提交辞呈的话,说不定和前面那些人一样,是要进锦衣卫诏狱的。

怎么会这样呢?

那接下来,该怎么办好?

一时之间,这些御史都是面面相觑,傻在哪里了!

过了好一会之后,他们便如同鸟兽散,或者回自己的座位,或者去找背后的大佬了。

总之,就再没有御史提辞呈这事了!

如今这种场景下,脑子有病才会想去锦衣卫诏狱!

…………

能进翰林院的,一般都是进士中的翘楚。如果朝中有人,升迁就很快,甚至是入阁的必经之路。

但是,如果没有关系,可能会在翰林院待很久,蹉跎岁月,待个天荒地久。

在如今大明朝的风气下,还在翰林院的进士,大部分都和钱没关系。

如果有钱跑关系的话,早就跑起来了。

此时,黄道周来到翰林院,喊一嗓子,说什么想要进都察院当御史的报名,只要有德行,肯公布私产的就可以。

这一下,翰林院这边就轰动了。

什么德行,这是表面文章,问起来,哪个会说自己的德行有亏的?

因此,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肯公布私产这一条了。

有人会犹豫,但是更多的人,却不愿错过这次机会,急忙打听情况。

黄道周看着人群,也不隐瞒,直接便对他们说道:“刚才厂卫抓了一些贪赃枉法的御史,陛下旨意,让本官来翰林院和吏部挑选御史,报陛下批准。有愿意的报名,没人的话,本官就去吏部了!”

一听这话,翰林院这边的人震惊之余,自然不可能错过机会,哪管三七二十一,先报名再说了。

万一呢,万一要是趁这个机会成了都察院御史,那就可以脱离翰林院这边整天和文牍作伴的日子了!

黄道周看到这场景,心中自然高兴,当即吩咐他们报名的,都准备材料送去都察院,然后,他就赶往吏部去了。

吏部这边等待官职空缺的,一般也是钱不够,买不到官职,或者本身只是举人身份而已,在吏部候官,不知道要候到猴年马月去。

因此,当黄道周跑到吏部这边来一说,顿时吏部上下包括那些候官的,全都轰动了。

做官机会难得,更不用说品级低但是权力大的御史了。

黄道周给出的条件中,只要有德行,肯公布私产就可以。

对于这些在等官的人来说,他们压根没有历史包袱,私产公开就公开好了。

因此,黄道周在吏部这边,比在翰林院那边还受到了更热烈的欢迎,堵得他差点出不了吏部。

这么大的消息,自然很快就传开。各个衙门,顿时就都震惊了。

“胡闹,胡闹,完全就是胡闹!”

“国朝自开国以来,哪有这么选御史的,太过儿戏了!”

“如此,都察院必定乌烟瘴气,什么人都有,这还了得?”

“不行,这完全违背了祖制,得上奏劝谏才行!”

“对,上奏,上奏!”

“……”

各大衙门,各方大佬,对于都察院这事的反应,全都是非常迅速,还没到傍晚呢,上奏弹劾黄道周的奏章,便如雪花一样飘向内阁了。

事实上,内阁这边也听说皇帝抓了都察院一大半的御史,又让黄道周去招人的事情,早就不满了。

看到那么多的奏章送到内阁,御史,内阁成员,魏招乘,姚明恭,陈演等人,纷纷围住了首辅薛国观,要求他立刻觐见皇帝,弹劾黄道周胡作非为,阻止都察院的人事任性任免。

说实话,薛国观非常羡慕黄道周竟然被皇帝赐予如此之大的权力,不过他想起皇帝的交代,对身边的这些同僚都保持有戒心。

因此,他看他们一个个义愤填膺的,却是心中冷笑,并不愿意当出头鸟。

要劝皇帝,要么一起去,别让他一个人背锅。

其他阁臣无奈,就只好约定明日早朝,一起弹劾黄道周,劝阻此事。

不用说,外廷的情况,还有内阁的事情,都由厂卫报到了王承恩这边,在晚上议事的时候向崇祯皇帝汇报了。

对此,崇祯皇帝只是一声冷笑:国破在即,要还循规蹈矩,如何能力挽狂澜?

明天早朝想打擂台是不是,那便来好了!

最新网址:m.biquw.cc
本章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