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于洋的报复
第81章 于洋的报复
白玉龙离开后,陈平安也是想了一下自己以后的路,这搞懂了原理,然后将规范背一背,应该就算是个优秀的工程师了吧。
“平安,你可真厉害,连咱们白教授都能聊天这么久。
我可不行了,从小到大凡是看到老师我这一双腿就不受控制,总想抖个不停。”
陈平安听到这话不由得笑着说道:“你啊,怕什么?
难道白教授还能抽你不成。”
两人说笑间已经到了中午,他们把书收起来,陈平安将最早看的那本《铁路工程》还了回去,其他的书做了登记就带了出来。
他们刚刚走出图书馆,石国柱笑着说道:“平安,走,今天中午我请你吃大肉面。”
陈平安听到这话,笑着点了点头。
就这样,两个人出了图书馆,刚出来没几步,便遇到了曹宇。
陈平安刚要开口打招呼,没想到曹宇见了俩人,便直接转身快速离开。
“哎,你说这个曹宇怎么回事?”
这个曹宇也是他们这次进修班的同学,所以陈平安有些不解的看向石国柱问道。
石国柱也是不清楚,摇了摇头。
然后一脸不屑的说道:“谁知道呢?
你是不知道,这个曹宇啊,一天到晚的跟在于洋屁股后面,简直是把于洋的腚子当做饭碗来舔,太没骨气了。”
陈平安听到石国柱这话,也是不由得笑出了声。
亏他想的出来。
“走了,不管他了。”
曹宇这边,像是发现了重大情况一样,小跑着便往于洋那里去了。
早上带着那么多人,于洋这会也是有些累的,所以他便在宿舍的床上躺着休息。
他刚刚躺下,宿舍门便被人推开了。
他扭头看去,原来是曹宇。
“于工,于工,有人对你的话阴奉阳违。
你知道我看见了什么?”
于洋听到这话,立马从床上坐起,从兜里掏出香烟,然后立马给曹宇封分了一支。
笑着说道:“曹宇同学,来抽支烟,你慢慢说到底怎么回事?”
曹宇见于洋给他分烟,整个人不由得激动了起来。
他小心翼翼的接过香烟,点上抽了一口。
这才赶紧说道:“于工,刚刚我路过图书馆的时候,我看到陈平安和石国柱了。
只见他们两个人都带了不少的书,他们早上根本就没有生病,他们是在图书馆看书。
于工,你说吧,我们该怎么办?”
于洋听到这话,也是不由得给自己点上一支烟,缓缓的抽了起来。
良久之后,这才问道:“你确定你没有看错?”
“肯定没有看错,陈平安还跟我打招呼了。”
得到确定以后,于洋狠狠的吸了一口烟。
嘴里骂道:“妈的这个陈平安是给脸不要脸。
我堂堂工务处的工程师,看得上他一个线路工是他的福气,他居然敢骗我。”
“是啊,您可是领导,他怎么能这样呢?
一定要给他颜色看看。”
于洋听见这话,点了点头,说道:“原本看在大家都是同学的份上,我还想着拉他一把,既然他如此不上道,那也就别怪我不客气。”
他说着,一支烟便已经抽完。
“他们铜城工务段,我可是认识不少人。
到时候我打个招呼,让这小子好好吃吃苦头。
还真以为进了进修班就成人物了。”
曹宇听见于洋这样说,也是一个劲的点头。
在他看来,大家都是基层来的,都在努力的拍于洋的马屁。
凭什么就你陈平安跟大家不一样?
所以他心里不舒服,所以他也想要陈平安倒霉。
等到曹宇离开以后,于洋想了一下,便开始写信。
他也就是工务处的一个普通工程师,认识的也不是什么领导。
铜城那里,他最熟悉的还是当初的同学胡工。
他便准备给胡工写一封信,对方前不久发了一篇论文,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铜城工务段受到的重要,据听说马上要当科长了。
所以,他认为只要自己写的这封信,作为老同学的胡工肯定会给他这个面子的。
到时候,胡工这个科长出面给陈平安穿小鞋,肯定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了。
想到这里,他的心里不由得一阵畅快。
半个小时后,于洋写完信之后,小心的装到信封里。
嘴上得意的说道:“嘿嘿,陈平安你个乡巴佬,老子的人脉是你能够想得到的。
干工作,可不仅是要学好技术,那可都是人情世故啊。
你这样不给老子面,老子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他嘴上嘀咕着,拿起信封便往外走去。
时间一晃到了下午,几百公里以外的铜城工务段,正在召开班子会议。
工务段的会议室里,等到所有人到齐以后,段红军这才端着茶缸,缓缓走进了会议室。
他刚走进会议室,先是对着所有人扫视一圈,这才坐到了主位上。
工务段公室主任,便笑着开口说道:“段长,人都到齐了,会议可以开始了。”
段红军满意的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同志们!
现在我们开始这次的班子会议。
首先,我跟大家宣读一下,局里对于我们这次抢险救灾活动的嘉奖。
……”
这次抢险救灾,他们工务段表现突出,受到了金城局的表彰。
大家都听到段红军的话之后,脸上不由得都露出了笑容。
等到段红军宣读完嘉奖,众人不由得鼓起了掌来。
“咱们工务段,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
在我看来,这一切都得益于段长的领导,和全段职工干部的上下一心……
咱们都是铁路人,大家都知道,车之所以跑的好,全靠车头带……”
段红军听着周弘毅的话,嘴角的笑容再也难以压制。
虽然他心情不错,可是嘴上还是说道:“周副段长过奖了,这都是咱们大家共同努力的成绩,也是全段职工的努力奋斗。
跟同志们比起来,我这个段长呀惭愧的很。
在这一次抢险救灾活动中,我们工务段涌现出的一批优秀的职工,他们的事迹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他们的奉献是看得见的勋章。
接下来,第二项是关于对这次抢险救灾中涌现出的优秀职工表彰的讨论。
对于表彰的人物和事迹,之前的时候已经让大家进行了收集,会上,大家要踊跃发言,积极推荐。”
听到他这话,众人不由得精神一振。
之前的局里的表彰,说到底,影响最大的还是段红军个人,对他们这些副职领导虽然也有好处,但是好处不多。
而接下来推荐人选,这对他们而言才是实打实的好处。
毕竟这年头,谁家没有几个亲戚子侄。
要是捞到这种荣誉,对于以后的进步,那可是十分重要的。
过了片刻之后,段红军看着大家,虽然兴致很高,却是没有人首先开口。
他便不由得看向一旁的周弘毅,笑着说道:“老周啊,你可是这次抢险救灾先遣队的队长,呆在那边的时间最长,对那边的情况最为了解,就由你来先说说吧。”
周弘毅听着段红军的话,心下自然了然。
便直接开口说道:“同志们!
对于这次参加抢险救灾的干部职工,整体来说,大家表现的都很好。
每一个人,为了抢险救灾都是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代价。
每天看着他们磨破的手脚,血淋淋的肩膀,我都是觉得有些对不起同志们。
在我的心里,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英雄,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表彰和铭记。
但是,这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有些同志的付出明显是多于其他人的。
在我们先遣队就有这样一位。
他年纪轻轻,入路不到一年时间。
就获得过我们工务段的全段通告表彰一次,获得过下面车间表彰两次。
更是在青年工人比武活动上,夺得魁首。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说的是谁了吧?
对,就是他。
新婚第一天,听到险情便放下了儿女私情,直接加入了我们抢险救灾的先遣队。
他不仅勇于奉献,勇于牺牲,他还勇于承担,担任了先遣队一班班长。
在抗险救灾中,他不仅组织全班职工,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救灾活动中,还比其他人做出了更多的工作。
脚磨破了他不说,手上的布条长到了肉里他不说,肩膀的血肉被磨去的一层又一层,他也独自一个人扛着,谁也不说。
直到最后,他再也扛不住了,导致了抗险救灾的第一线。
他就是我们的工务段祖厉线路车间的陈平安。
我觉得陈平安同志,完全可以承受这次的人物表彰。
我个人向班子会议推荐表彰陈平安同志,为这次抗险救灾的模范人物。
段长,各位同志,我的发言结束了。”
段红军听完周弘毅的话,便直接带头鼓起了掌来。
他一边鼓着掌,一边心里默默的嘀咕。
“这个老周,不知道找谁写的稿子,真他娘的煽情。”
是的,这段红军看来,这一切都是应该的。
他们铁路人,要有这种勇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
而他们这一代人,就是这样走来的。
只不过是如今时代不一样了,不能按照他们当年的遭遇,来要求现在的年轻人。
他对于陈平安这个年轻人,也是十分看好。
而这一次,周弘毅之所以推荐陈平安,也是他在会前的时候,两个人沟通过的。
毕竟班子会议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很多事情,需要在会前沟通好,上了会直接走流程就是了。
其他人也是鼓着掌,眼神诧异的看了周弘毅一眼。
说实话,他们这代人,特别是铁路人,相比较其他都是老老实实的,做事诚诚恳恳,没有那么多的花架子。
这一次听到周弘毅的话,总觉得对方这次的发言,有些过于夸张了。
原本事情就是那么个事情,为什么在他嘴里说出来,有种让人强行感动的感觉?
周弘毅对于众人的眼神,自然也是看到。
这个时候他心里不由得埋怨。
“小胡啊,小胡。
你这次给我写的发言稿可是害惨了我呀。”
对,他这次的发言稿,是专门找职教科科长胡工给写的。
对方是大学生,自然文化水平高,为了这次会上有说服力,完成段长交代的任务,他这才厚着脸皮让对方给写的。
他自己一个人看的时候,只觉得很是感动,没想到当众说出来,确实有那么一丝丝的尴尬。
会议继续进行着,大家也在推荐着各自的人选。
只不过是有了周弘毅前面的表现,剩下所有人的语言总是显得那么的苍白。
甚至连当事人,说着说着都觉得理亏。
好像自己推荐的人,都不配说出的一样。
最终,经过举手表决,会议决定向局里推荐陈平安。
会议还在进行,职教科这边胡工坐在科长办公室里,只觉得神清气爽。
他的任命昨天才刚刚下来,可以说是今天才正式坐到这个办公室里。
不知道为什么?
只觉得这里的椅子,比他原来那把椅子舒服多了。
“贵人啊,贵人。”
他嘴里嘀咕,不由得想起了陈平安。
要是没有当初跟陈平安一起发的那篇论文,他也做不到现在的位置。
所以他打心眼里对于陈平安,是抱有一种感激的心态。
他也知道,等到陈平安学习归来,段里领导准备将他放到职教科。
想到陈平安以后就在他手下工,整个人都幸福起来。
有这么一员福将,他相信自己的事业可以蒸蒸日上。
今天会议的内容,他也大概清楚一些。
他知道陈平安将会推荐到局里进行表彰。
想到这里,他的心里还有一丝的羡慕。
那可是金城局,是部署的大路局。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摇了摇头,陈平安看来是前途远大啊。
晚上,于洋躺在床上,想着白天的事情。
想着想着,他觉得要给个事情,上个双保险。
万一要是陈平安回去以后当工人,胡工那边鞭长莫及可对付不了一个小工人。
为了出自己心中这口恶气,为了让陈平安受到处罚。
他不由得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他整个人不由得兴奋了起来,赶紧从床上起来,到桌子前又开始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