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你认同么?(求追读)
第55章 你认同么?(求追读)
“跟我来,还有些事情。”
在林冲四人饿狼一样发着绿光的眼神里,炅明渊朝他们摆摆手,跟上晏雪辞的步伐。
沿着湖边,两人走在一块一块青石砖间隔着铺成的小道。不时有道生从身旁经过,先扭头看一眼晏雪辞,一瞬之间惊艳之色溢满眼睛,但转瞬之间,都化作惊异。
走一路,听一路“晏霜刃好”,炅明渊也被疑惑的眼神看了一路。
这些人的表现,像极了他前世看到美女身旁男友的样子。
想到这,炅明渊忍不住弯起嘴角。
“你比以往都要轻松。”
晏雪辞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炅明渊怔住。自己表现得有这么明显么?晏雪辞都能看出来自己以往的紧张,那师父...
耳边的声音继续道:
“过几天,我要召集内、外事堂一应主官,推动一项新的杀妖法令。其主要内容就是,开放内域通道,允许民间后天中期前往内域杀妖。并且,后天七重以下物资,全部开放兑换,不再设置门槛。”
这陡然之间的180°大转弯,让炅明渊险些没反应过来。他缓了缓,才消化掉晏雪辞这句话。
‘!!!’
炅明渊忍不住扭头看晏雪辞。
女子暖玉一样的脸蛋上,那双秋水眼眸微微侧过来,带一些疑惑。
炅明渊收回视线,在心里思量。
他真没想到晏雪辞这么有魄力!
在以往,想要购买四重、五重的兽铁钢丝甲胄,必须向城一级六司主管申请,拿到批条,才能买到。六重的甲胄、武器,更是完全禁止买卖。
如今一下子全部放开...
等等。
“晏女侠,玄阶下品武学、拙灵二境知识、一阳丹、二阳丹,也全部放开吗?”
“只要有积分,全部放开。”
嘶。
‘那西蜀分领的战神家族们不得爆炸啊。’炅明渊心想。
修道院里这么多二代子弟,不说全部,也得有十分之九是近乎作弊才能进入。
这群人是吃了一阳丹甚至二阳丹之后,在仅仅十七八岁,拥有四重、五重的身体素质,才通过内门试练,进入修道院。
一阳丹、二阳丹的产量就那么些。纵然民间武者兑换条件可以设定的更高昂许多,但——
你总得让人兑换走一部分。
他们啃走多少份,这些家族子弟就得有多少人吃不到丹药。这可是断了他们的前途!怎么可能心甘情愿?
但——
这才叫改革!
与之相比,林冲他们,真就如同小孩子过家家一般。
“晏女侠,一定要做?”
此时湖水拍岸,蒹葭被风吹动,清凉水汽被送过来。晏雪辞额头发丝轻摇。她道:
“一定要做。”
四个字,没有什么斩钉截铁,就那样平平淡淡地说出来,与“你比以往都要轻松”好像没什么不同。
似乎前方清晰可见的争斗厮杀、血雨腥风,都全不入眼一样。
炅明渊叹口气。从怀里把那个小瓷瓶掏出来,递过去。
“那你先吃吧,我再等等。”
晏雪辞看一眼炅明渊,道:
“你收着吧。我从不吃丹药。”
见炅明渊还要再说,她道:
“我已经跨入意境。他们打不过我。”
意境?
意境!
逝川翁的话语回响在炅明渊耳边:达到意境,能确保你一定突破先天。
炅明渊不可置信地扭头,目光在那张明丽脸蛋上逡巡,结结巴巴道:
“意境?”
他这般反应似乎颇为有趣,竟惹得晏雪辞嘴角轻弯。
“没错,意境。”
十八岁行星级,这也太荒谬了!
炅明渊深深地呼吸,缓和激烈跳动的心脏。他忽然想到,萧彻推荐那本《技艺三境通鉴》时曾说,拙、灵、意三境,讲述无过它者。又提到过这本书乃是晏雪辞所撰。
“我早该想到的,”
炅明渊笑叹,“依晏女侠你的性子,如果不是踏入意境,编撰书时,怎么会加入对意境的阐释。”
晏雪辞只点点头,回转话题:
“所以,新的杀妖法令,你认同么?”
“诶?我认同...我认同与否,重要么?”
炅明渊稍稍惊讶地扭头,对上晏雪辞那双比身旁湖泊还要明净的眸子,听到她说:
“当然重要。你是逝川长老亲传弟子,是如今西蜀分领地位最高之人。你不同意,我做不成。”
“那,”
既然是自己的责任,炅明渊再次在心底推演一番这件事情会引发的后果。他迟疑半响,忽然本能之间,几点信息从他记忆深处浮现出来。
第一次遇见晏雪辞,她竟然让宋开阳提醒云峰城多杀妖兽?而且,那次兽潮,从哪里跑出来那么多的高级兽将级妖兽?
按理,不是应该被玄霜阁内门弟子拦在内域么?
宋开阳说,晏雪辞乃玄榜第一,是玄霜总领的内门弟子。那她为何来到西蜀分领?
西蜀分领的民间武者,已经有近两千年没有组织大规模杀妖,张知节怎么就敢把这辈子最后的希望,赌在那场云峰杀妖大典上?是什么让他如此确信,这会是一道大功绩?
十年前双日凌空,伴随一场浩荡的兽潮,这背后又是什么原因?
这么长时间,炅明渊似乎忽然之间窥见这些疑点之间的关联。
宛如盲人摸索大象。这几点信息就是大象的鼻子、腿、尾巴和象牙,炅明渊似乎就要拼凑出那头看不见的大象了!
“怎么?你觉得不行?”
那道如溪水、如古筝的声音如同一匹黑布,把大象完全盖住。
炅明渊有些气恼地叹口气,活像水中捞月失败的猴子。
他摇头道:
“晏女侠,师父走之前曾嘱咐过,你要做什么,不论引发什么后果,都等他回来再处理。所以,”
炅明渊顿了顿,扫清那些杂乱情绪,看着晏雪辞,眼神传递出支持:
“去做吧!我支持你。”
......
西蜀省城,外事堂,议事大厅。
十几排长桌,一百五十个座位上已坐满大半人。
东侧,一个个身着华贵广袖长袍的中老年人三五聚成一团,谈笑风生,却挡不住眉宇间暮气。
西侧,着甲的青年中年们面色严肃,沉静地坐在席位上。
在这群人最前面,主席台上,放置有五把座椅,此时一人也无。
忽然一个粗壮的声音充斥满议事大厅:
“肃静。”
-----------------
求月票,求追读,求评论,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