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意外的效果
第13章 意外的效果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柳诗颖反反复复的琢磨着诗句,脸上的表情不断的变化。
作为河东柳氏最有名的才女,她从三岁的时候就开始读书识字。
要不是身为女子,她必然是进士科的一名进士,前途无量。
奈何最终却是被迫嫁给声名狼藉的滕王李元婴,她心中是很不满意的。
“娘娘,骆宾王等人是亲眼看见大王在游览庐山瀑布的时候创作了这首《望庐山瀑布》。”
“要是之前有其他人写这首诗的话,肯定早就流传开来了。”
秋菊将自家王妃娘娘的各种反应都看在眼中。
知道对方不相信如此佳作是李元婴所作。
“会不会是骆宾王提前作好了之后献给李元婴的?”
滕王府的那些官员当中,诗词方面名声最响亮的就是骆宾王了。
那首《咏鹅》,柳诗颖很早就听说了,还会背诵呢。
“骆宾王今天也是第一次跟着大王去庐山瀑布游玩。”
“我听说东林寺主持法充大师是全程都陪着大王。”
“真要是骆宾王所作,也没有机会偷偷的告诉大王啊。”
“再说了,这种可以流传千古的佳作,谁都不会舍得送给别人的。”
秋菊这么一说,柳诗颖忍不住点了点头。
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但就是让人有点难以置信。
“娘娘,我觉得您对大王可能有点误解。”
“您看他来江州之后,短短几天时间就能从各个寺庙手中把那么多的良田给收回来。”
“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事情。”
“以前在长安城,大王为了自保,也许做了一些自污的事情。”
“但那都是有原因的嘛。”
听秋菊这么一说,柳诗颖的态度终于变了。
以前的那些骄奢淫逸的做法,如果是为了自污的话,似乎一切就说的过去了。
饱读诗书的柳诗颖,自然能够理解李元婴为什么要自污。
如今到了江州府,天高皇帝远的,慢慢恢复本性。
这是完全解释得通的。
“他现在在做什么?”
心中想通之后,柳诗颖准备做出点改变。
“大王这几天晚上都会在书房看书,今天估计也是在书房。”
“我去煮点茶水,等会您过去看看?”
秋菊敏锐的感受到了自家娘娘的变化,自然是要赶紧推一把。
见柳诗颖没有反对,她立马去准备了。
……
“杜长史,东林寺等寺庙确实都已经把超标的田契送过来了?”
“那些人居然如此听话,实在是有点匪夷所思啊。”
卢承思作为滕王府司马兼任江州司马,是长史杜敬同的重要助手。
他们两个之前都对李元婴不是很感冒。
可是这几天的事情,却是让他们感受到了一些不一样。
“有些田契还是我亲自收下的,确实是真的。”
“大王现在做事有点让人看不懂了。”
“特别是今天他在庐山游玩的时候还作了《望庐山瀑布》这种脍炙人口的诗作,完全无法想象。”
杜敬同现在有点后悔之前自己在李元婴面前太傲了。
现在想要低头都有点不知道怎么办。
寺庙的影响有多大,那些土地有多么重要,他比一般人要更加清楚。
正因为如此,李元婴能够那么轻易的搞定各个寺庙多余的田地,让杜敬同见识到了不一样的一面。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以前只听说滕王殿下喜好绘画,书法还不错。”
“没听说他还擅长诗作。”
“看来我们对大王的了解还是太少了。”
卢承思自然是希望自己跟的上司是一个前途广大的人物。
如今李元婴已经展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出来,他的态度也在变化。
与此同时,在浔阳县县衙那边,县令陶双林和县丞陈飞也在讨论着李元婴的事情。
“我这几天去滕王府递拜帖,都没有见到滕王殿下。”
“原本听说滕王府的人跟东林寺起了冲突,我还想着是不是有笑话可看。”
“没想到滕王殿下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轻易的摆平了那么多的寺庙。”
陶双林是陶家的家主。
陶氏为浔阳望族,祖上的陶渊明最为大家熟知。
别看陶双林只是浔阳县县令,但是陶家在浔阳县乃至江州府的影响力非常的大。
不少官员和小吏都跟陶家沾亲带故。
就像是县丞陈飞就是陶双林的妻弟。
“姐夫,不管滕王殿下再怎么厉害,到了浔阳,不还得看我们几家人的脸色做事?”
“要不然的话,到时候政令不出滕王府,看他怎么跟朝廷交代。”
陈飞作为陈家子弟,也算是江州豪族之后。
整个江州,主要就是那么几个大家族在掌控。
各个县的官员,普遍都是出自这几个家族。
不管谁来担任刺史、司马,都得尊重他们几个家族的意见。
这也算是明清之前各个王朝地方治理的常态了。
地方豪族的影响力,比后世抢夺了。
他们是真正的“县城波罗门”。
“要是一般的刺史来就任,情况可能跟你说的差不多。”
“但是滕王毕竟是亲王,人家手中可是有一千多的亲事府和账内府卫士。”
“这些人的实力比浔阳折冲府都要强,我们还是要小心为妙。”
“最好就是能得到他的信任,这样子可以省下很多的事情。”
陶双林心中隐隐有点不安。
李元婴的做事风格,跟他想的很不一样。
关键是之前打听到的滕王的传闻跟这段时间了解的情况有很大的出入。
这更加让陶双林心中多了一丝担忧。
“我们是长孙司空的人,就算是滕王要出手对付我们。”
“心中也得好好掂量一番吧?”
陈飞觉得一名那么年轻的纨绔子弟,没有什么好害怕的。
不去主动招惹就是了。
“希望像你说的一样吧。”
“就怕到时候局面的发展完全超出我们的预料。”
陶双林作为陶家家主,可不敢把未来全部寄托在长孙无忌身上。
就在一大帮人都在讨论着李元婴这个江州新主人的时候,作为当事人的李元婴,此时正在书房里头完善着自己下一步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