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陶县令送女?
第20章 陶县令送女?
对于李元婴来说,江州城的吸引力没有庐山那么大。
特别是《庐山商城》没有办法在江州城内使用,这让他感到很是不方便。
最近这段时间大手笔的把库房的钱财都差不多花光了。
要搞大项目,自然是很困难。
但是满足一下个人吃喝的需求,还是没有问题的。
下面的人个个都忙得脚不着地,李元婴这个当家人反而没有那么多事情要做。
“来,爱妃。”
“尝一尝这个羊肉串,加了孜然之后,味道很不错。”
滕王府中,李元婴让人制作了一个烧烤架,叫上柳诗颖、秋菊、晴儿几个一起烧烤。
这个年代的烹饪手艺有点单调,来来回回就是那么几种手段。
李元婴现在已经开始在王府推广炒菜,先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再说。
不过这段时间太忙,许多菜式都还没有传授给厨子。
今天先搞一顿烧烤慰劳一下自己的肚子。
羊肉在大唐算是最常见的肉食。
滕王府采办的羊肉,品质比后世市场上售卖的羊肉要好上不少。
李元婴让人按照自己的要求切好之后,亲自动手串羊肉、烤羊肉,还拉着柳诗颖来帮忙。
烤串这种事情,参与感很重要。
单纯的吃的话,多吃几串就不想吃了。
“大王,没想到你居然还会厨艺,实在是太让妾身惊讶了。”
自从那晚主动示好之后被留在了书房过夜,柳诗颖这段时间晚上都是跟李元婴待在一起。
这受到的滋润多了,整个人显得容光焕发。
“本王会的东西可多了。”
“以后你习惯了就好。”
把冰山美人变为热情的小娇妻,这种体验还是很不错的。
“世人对大王的误会太深,这些年倒是委屈郎君了。”
想到自己以前对待李元婴的态度,柳诗颖小脸忍不住红了一下。
以前有多讨厌,现在就有多喜欢。
“长安居,大不易。”
“还是江州好啊。”
李元婴拿起一串肥瘦相间串成一起的羊肉串,大口的吃了起来。
美食、美人、美酒。
这小日子似乎也挺不错的。
“大王,浔阳县县令又递了拜帖过来,说是要跟您汇报工作。”
来福从外面走了进来,“这陶县令是江州陶氏的家主,在当地颇有几分影响力。”
这个时候的县令,权利可是比后世的县长要大多了。
整个县衙里头,也就那么几个人是朝廷任命的。
除了死刑这种事情需要上报朝廷核准,其他的大部分事情,县令都可以决定。
要不然怎么会有“灭门知府,破家县令”的说法?
“那就见一见吧。”
来江州也半个多月了。
除了让杜敬同和卢承思去负责州府的事情,李元婴可是一直都没有去见各路官员呢。
浔阳县作为江州府衙所在地,浔阳县令在江州绝对算是一号人物。
更加不用说这个陶县令还是当地豪族的领头羊。
晾了人家那么久,看看这一次对方是否识趣。
本地豪族要是不识相,李元婴不介意杀鸡儆猴。
“下官陶双林见过滕王殿下。”
当李元婴来到会客厅见到陶双林的时候,已经是一刻钟之后了。
来福已经让人把陶双林提前领进来了。
陶双林看上去四十几岁的样子,整个人倒是颇为儒雅。
从第一印象来看,倒是不算辱没了祖先陶渊明的名号。
“州府中的事情,本王都交给杜长史和卢司马处理。”
“有什么事情,陶县令直接去找他就可以了。”
“今日过来,可是有什么其他事情?”
李元婴还真是有点好奇对方今天找他是要干什么。
大唐县令是朝廷直接任命的,并且作为陶氏族长,就算是没有官职,在浔阳县的影响力也很大。
“久闻滕王殿下才华过人,佳作频出。”
“《望庐山瀑布》、《登庐山赠滕王妃》和《浔阳楼送程处弼之扬州》已经成为江州府人尽皆知的诗作。”
“甚至隔壁的其他州县也开始传唱。”
“下官也是仰慕已久,想邀请大王到府中略尽地主之谊。”
陶双林原本是想着自己背靠长孙无忌,可以不用特别在意滕王府的动静。
但是这段时间李元婴在江州府搞出太多的动静出来,完全颠覆了陶双林的认知。
这让他也开始准备调整应对的态度。
特别是他家中最受宠爱的嫡女表达出了对李元婴的仰慕之情后,他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所以今天才再次主动过来邀请李元婴去府中。
不过李元婴并不知道这些,还在考虑要不要同意呢。
“大王,小女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双全,有些诗作相关的问题也想向大王请教。”
作为读书人,说这话的时候,陶双林觉得有点羞耻。
但是想到自家女儿逼自己的场面,他又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邀请李元婴。
要不然家中就别想安静了。
他有点后悔自己从小到大把女儿给惯坏了。
女儿家家的,识文断字就算了,关键还学武。
自己是脑子被驴踢了吗?
“陶县令世居江州,对本地风土人情可是最为熟悉。”
“本王初来乍到,倒是有不少问题想要请教。”
“择日不如撞日,不如就今晚去见识一下江州陶氏的风采?”
李元婴没想到陶双林居然是过来送女儿的。
这他就很感兴趣了。
按理说陶家作为江州豪族,没有必要这样子的。
可是对方偏偏迈出了这一步,他还真是有点好奇。
“多谢大王赏光,那下官现在就回去准备一下。”
看到李元婴同意了,陶双林也是松了一口气。
今天就今天吧。
成了最好,不成让那丫头死心了也好。
当天傍晚,李元婴在黑齿常之和裴行俭的陪同下,带着上百名护卫前去陶府府赴宴。
虽然陶双林绝对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对一个大唐亲王不利,但是惜命的李元婴,从来都不会把自己的小命寄托在别人的仁慈上面。
不管是去哪里,都是带足护卫力量,确保自己的安全问题没有任何问题。
这个良好的习惯,今后也是救过他好几次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