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缟劳三军
第97章 缟劳三军
次日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沉睡的萧薇柔脸上。
她眼睫微颤,缓缓睁开双眼,映入眼帘的,是杨倓那张近在咫尺的英俊脸庞。
他似乎一夜未眠,只静静地看着她,眼眸中满是失而复得的珍视与怜惜。
“醒了?”
杨倓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温柔得能滴出水来。
“嗯。”
萧薇柔轻声应着,下意识地向他怀里缩了缩,仿佛要汲取更多的温暖与安全感。
昨夜的一切,不是梦。
她真的回来了。
回到了这个男人的身边。
杨倓伸出手,将她一缕散乱的秀发,轻轻拨至耳后。
他的指尖拂过她消瘦的脸颊,心中一阵刺痛。
“饿不饿?我让人备了你最爱吃的杏仁酪。”
萧薇柔摇了摇头,只是贪婪地看着他,仿佛怎么也看不够。
“倓,有你在,我就什么都不怕了。”
杨倓心中一暖,将她紧紧拥入怀中。
“以后,我再也不会让你离开我半步。”
就在这温情脉脉的时刻,殿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殿下。”
是墨五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
杨倓的眉头微不可察地一皱,眼中的柔情瞬间被一丝冰冷的杀意所取代。
他知道,这片刻的安宁,即将被打破。
“说。”
“张豹将军已经带人清扫完战场,尉迟恭带残部逃脱,我军伤亡三百余人。”
墨五的声音在殿外响起,清晰地传了进来。
“李靖长史与诸位将军已在殿外候命,请示下一步军机。”
杨倓的眼神彻底冷了下来。
尉迟恭。
李渊。
他放在心底的杀意,如同被泼了热油的烈火,再次熊熊燃烧起来。
他轻轻放开萧薇柔,为她掖好被角。
“你再歇会儿,我去去就来。”
萧薇柔却拉住了他的手,那双清澈的眸子里,带着一丝担忧。
“倓,你要做什么?”
她太了解他了,她能感受到他身上那股几乎要溢出来的杀气。
杨倓回头,看着她苍白的脸,强行挤出一丝笑容。
“放心,我去处理一些该处理的‘垃圾’。”
说完,他转身大步向殿外走去,每一步都带着雷霆万钧之势。
萧薇柔看着他决绝的背影,心中那份不安,愈发浓烈。
她挣扎着起身,披上一件外衣,也跟了出去。
大殿之上,肃杀之气弥漫。
李靖、张豹、张虎、石磐等一众心腹将领,早已身披甲胄,分列两侧。
杨倓身着黑色锦衣,大步走上主位,猛地一甩衣袖,坐了下来。
“李渊老贼!欺人太甚!”
张豹第一个忍不住,踏前一步,声如洪钟。
“殿下!末将请命!愿率三千铁骑,直捣太原!不将那李渊老贼的头颅取来,誓不回还!”
“没错!还有王世充那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此仇不报,我等有何面目立于殿下帐下!”
张虎亦是满脸怒容,振臂高呼。
一时间,群情激愤,殿内喊杀之声震天。
杨倓冷冷地看着这一切,并未言语,只是将目光投向了始终沉默不语的李靖。
“李长史,你的意思呢?”
李靖出列,对着杨倓一拜,神色平静。
“殿下,诸位将军,稍安勿躁。”
“李渊奸诈,王世充卑劣,此二人,必当诛之。”
“然,非在此时。”
“我军西征方回,将士疲敝,粮草军械虽有缴获,却也消耗甚巨。”
“更重要的是,关中初定,民心未稳,若此时倾巢而出,与李渊、王世充决一死战,正中其下怀,恐有后院起火之忧。”
李靖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众将的头顶。
张豹却依旧不服。
“李长史!此一时彼一时!那李渊老贼都欺负到咱们头上了!这口气,如何能忍!”
杨倓眼中杀机翻涌,冷声道:“李渊与王世充,我必杀之!此仇,不共戴天!”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绝。
李靖心中一沉,他知道,萧薇柔的归来,已经将殿下心中的怒火彻底点燃,此时再谈什么隐忍,已是难上加难。
就在这时,一个柔弱却坚定的声音,从殿后传来。
“殿下,李长史所言极是。”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萧薇柔一袭素衣,缓缓走了出来。
她对着杨倓盈盈一拜,目光却扫过在场的所有人。
“薇柔一介女流,本不该干预军国大事。”
“但,正是因为薇柔亲身经历了洛阳之变,才更知李渊之狡,王世充之毒。”
“他们,正是巴不得殿下被愤怒冲昏头脑,不顾一切地出兵报复。”
她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掷地有声。
“殿下神武,天下无双。然,越是此时,越该效仿高祖,隐忍于关中,积蓄力量。”
“待我大隋兵精粮足,根基稳固,届时再挥师东出,雷霆一击,天下何人能挡?”
“逞一时之勇,快一时之仇,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
“薇柔不愿,成为殿下霸业宏图上的拖累。”
说完,她再次深深一拜,泪水,已在眼眶中打转。
整个大殿,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萧薇柔这番话,深深震撼。
他们没想到,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竟有如此见识与胸襟。
杨倓怔怔地看着她,心中的滔天杀意,竟被她这番话,奇迹般地抚平了大半。
是啊。
他险些又被愤怒冲昏了头脑。
他看着她眼中的泪水,看着她坚强的模样,心中既是感动,又是愧疚。
他深吸一口气,从主位上走下,来到萧薇柔面前,将她轻轻扶起。
“你说的对。”
他转过身,面向众将,声音重新恢复了冷静与威严。
“传我将令!”
“大军休整,安抚百姓,清查田亩,犒赏三军!”
“至于李渊和王世充……”
杨倓的眼中,闪过一丝冰冷而残酷的笑意。
“先让他们,再多活几日。”
“这笔血债,我杨倓记下了。他日,必将十倍、百倍地讨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