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英国公
第35章 英国公
夜幕降临,汉王府内灯火通明。
朱高煦身着一身常服,在厅中来回踱步,脸上带着一丝少有的郑重。朱瞻壑则在一旁,慢条斯理地品着茶,神色自若。
“瞻壑,你当真要去说服英国公?”
朱高煦最终停下脚步,语气有些不确定:
“张辅那老家伙,性子倔得很,认死理。他可是父皇的肱股之臣,又是军方第一人,若他不同意,你这商会即便章程再完善,也难免会遭到军方的掣肘。”
他心里犯嘀咕,昨晚听儿子把那商会吹得天花乱坠,可真要面对张辅这种老武将,他心里也没底。
朱瞻壑放下茶盏,平静地说道:“父王,正因为英国公是军方第一人,他才最有资格和能力评估商会出海的军事风险与回报。要打消皇爷爷在军事安全上的最后顾虑,并获得军方势力的正式支持,英国公这一关,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
他心中清楚,朱棣对任何新事物,尤其是涉及到海外和贸易的,都会保持高度警惕。
靖难之役的经历,让他对权力的高度集中和对军队的绝对掌控有着近乎偏执的要求。
远洋商会若要得到朱棣的全力支持,除了夏原吉代表的户部财政支持,还必须获得军方的认可,确保其不会危及海防安全,反而能增强大明军力。
而英国公张辅,就是这道门槛。
朱高煦闻言,陷入沉思。
他当然知道张辅的地位。这位英国公,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又随朱棣数次北征,更是安南的平定者。
他不仅是武将,更是谋士,深得朱棣信任。去说服张辅,朱高煦自己都没把握。
他又想起当年靖难,自己跟随父皇浴血奋战,立下多少汗马功劳。
在白沟河、东昌等地,他曾亲率骑兵冲锋陷阵,数次救父皇于危难。
朱棣每每都会拍着他的肩膀,道一句“高煦,你类我!”那时的父皇,眼神中满是骄傲与赞许。
可即便如此,父皇对他的野心却始终存有警惕。
这份警惕,难免不会衍生到他儿子身上。
张辅是父皇最信任的武将之一,若他能出面,想必父皇也能对自家儿子放心不少。
“不过,父王无需担忧。”
朱瞻壑见朱高煦面露难色,嘴角微微上扬:“我已备好说辞,定能让英国公信服。只是,届时还需要父王从旁协助,为我鼓劲。”
朱高煦看了一眼儿子,最终点了点头,儿子能耐,他自然脸上也有光。而且,能让张辅这样的大将为儿子站台,这无疑是为他汉王一脉增添了巨大的政治资本。
而且儿子提出需要自己协助,这说明儿子是信任他的,在关键时刻需要他这个父亲的“威势”。
这无疑让朱高煦心情好了不少,找回了平日那份自信。
“那是自然!本王是你爹,岂能不为你撑腰!”
朱高煦拍了拍胸脯,豪气干云:
“你只管说你的,若是那老头子敢刁难你,本王替你出头!”
朱瞻壑心中暗笑,这正是他要的效果。朱高煦的“粗鲁”和“护短”,在某些场合,反而是最好的掩护。
他会利用父亲对他的这份“疼爱”和默契,去达成自己的目的。
次日清晨,英国公府。
张辅端坐在正厅,面色严肃。他面前的茶盏中,热气氤氲。
他已经听闻了汉王世子朱瞻壑要来拜访的消息,也知道他此行的目的。
这些日子,关于“远洋商会”和那些“高产作物”的议论,已经在京城悄然传开。
户部尚书夏原吉对那少年郎赞不绝口,甚至连太子和皇太孙都分别派人送去了“赏赐”,表达了善意。
这让张辅对朱瞻壑有了几分好奇,也多了一丝警惕。
他知道朱棣对汉王的野心一直存有防备,而朱瞻壑此刻风头正劲,又得皇上器重,他作为朱棣的近臣,不得不思虑周全。
“报——汉王殿下携世子朱瞻壑,求见!”门房匆匆来报。
“有请。”张辅语气平淡,眼底却闪过一丝精光。
朱高煦一马当先,大步流星地走进正厅,声音洪亮:“英国公,久违了!今日带犬子前来拜会,叨扰了!”
他的眼神有意无意地扫了一眼身旁的朱瞻壑,那意思仿佛在说:小子,今天有爹给你撑腰,大大方方的不要害怕。”
张辅起身拱手:“汉王殿下客气。世子殿下前来,老夫亦甚慰。”
朱瞻壑紧随其后,恭敬地向张辅行礼:“瞻壑见过英国公。晚辈贸然来访,还望英国公海涵。”
张辅打量着眼前的少年郎。他发现朱瞻壑并没有一般勋贵子弟的浮躁,反而显得沉稳有礼,眼神清澈而坚定,这让他心中暗赞。
寒暄几句后,朱高煦便迫不及待地道:“英国公啊,我家这小子,最近捣鼓了个什么‘远洋商会’,说是能为大明创收,还能提升水师战力。
这不,他说要来请教您,我这做爹的,自然要陪着他来。”
他这句话,既点明了来意,又隐隐替儿子背书。
张辅笑了笑,看向朱瞻壑:“世子殿下有何高见,不妨直言。”
朱瞻壑微微一笑,心中暗忖:“来了,最关键的时刻。”
他知道,要说服张辅,不能空谈收益,必须从他最关心的军事安全和国家战略层面入手。
“英国公,晚辈提出‘远洋商会’之设想,并非仅仅为了商贸逐利,其更深层目的,乃是为了大明海疆之安宁与军力之提升。”
朱瞻壑开门见山。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严肃:“当下,大明虽有宝船舰队,威震四海。然,水师之维系,耗费巨大,所需物资亦非小数。
若仅凭国库之力,长此以往,恐难以为继。况且,我大明之陆军,虽兵精粮足,然于火器一道,相较西洋诸国,尚有精进之处。”
张辅眉头微挑,这个观点倒是他从未深入思考的。
他常年领兵打仗,深知军费开支的巨大,也知道神机营的火器虽精,但总感觉有些不足。
方才朱瞻壑的发言,也令他不禁陷入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