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给朕整不会了
第3章 给朕整不会了
乾清宫。
天启稍微消气。
此番棋差一着,他也料想不到,毕竟谁能想到左辅会直接跑了呢。
细细想来,这种事似乎又不奇怪,正如当年抚顺旧事,实在无甚稀奇。
“皇兄,时候不早了,臣弟便告退了。”不管如何,该听和不该听,朱由检还是拎得清的,军政大事他一个王爷,还是明朝的王爷在场确实不好。
然而天启摇摇头却并没有同意,“先别走,你皇嫂说你成亲后便很少进宫了,两口子有过来要请你们吃晚膳,晚一会一起过去。”
朱由检一怔,既然这样说了,那就再逗留片刻吧,正好看看天启皇帝是如何处理事务的。
“即刻派人过去,把左辅叫来京城,朕要问问他这个大凌河总兵是怎么当的。”
“老臣这就去办。”魏忠贤也不敢辩驳,应下后就要出门。
黄立极却开口了,“陛下且慢,此时派人过去恐怕会打草惊蛇。”
“人都到跟前扇了两个嘴巴了,还怕打草惊蛇?”
天启不怒反笑,当时让尤世祿去代替左辅的是你的提议,现在又怕打草惊蛇了。
左辅这个人,朱由检还真有点印象,此人以往种种就不说了,单单说此人去世的时间,是天启七年七月下旬,史料记载是病逝。
朱由检不知道他们说的打草惊蛇是什么意思,但还真有可能与这件事有关系。
只是这也不好插嘴啊,加上有名的‘宁锦大捷’即将发生,战果怎么样先不说,后金的的确确是撤了兵的,所以辽西此时也算安全,朱由检就更加不便插嘴了。
被黄立极这么一打岔,天启也稍稍理智些,他也知道此一时彼一时,刚刚不过是气头上,便摆摆手让魏忠贤先别急。
魏忠贤只好回来接着跪着。
“锦州被围,袁崇焕如何处理?”
“回陛下,根据辽东巡抚袁崇焕随急报而来的奏本所述,部署如下,满桂移驻前屯,孙祖寿移驻山海关,黑云龙移驻一片石。锦州则以副总兵左辅统金国奇为左翼,以副总兵朱梅为右翼,平辽总兵赵率教居中调度,贾胜领奇兵东西策应,镇守太监纪用驻锦州。”
黄立极说完,将奏本合起。
天启闭目思索,片刻后才接着说:“锦州被围,若是不派援军恐堕了将士士气,袁崇焕不打算援锦州么?”
“这。。袁崇焕打算亲自率兵救援。”
这又给天启整不会了。
建奴一直屡试不爽的战术就是围点打援,先围住一座比较重要的城池或关隘,明军则不得不派兵救援,然后建奴就可以在野外战胜援军。
虽然朝廷一直都知道这点,但还真不得不救,锦州是宁远的前哨,宁远又是山海关的前哨,锦州一丢,建奴只需要派一点兵力看住宁远,就可以直接绕过宁远攻打山海关了。
虽然不好绕,但不是不能绕。
虽然山海关不好打,但能让明廷如惊弓之鸟而后反复派兵到山海关,既恶心了明廷也消耗了实力,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作为一个战区的总司令,袁崇焕居然要亲自带兵去救援,万一宁远有失怎么办。
“不准,宁远不可有失,让他另选大将增援。”
“臣领旨。”
“传旨朱国彦,加强蓟镇防务,勿使北虏有机可乘。”
“兵部已传过命令了。”
听到这话,天启的脸色总算缓和了许多,对黄立极赞许道:“先生慎重,朕心甚慰,国事繁重,还赖先生操持。”
“托陛下洪福,臣不敢懈怠。”
君臣演了一下商业互捧,黄立极便接着说:“下个旨意也是好的,兵部的命令朱国彦自然执行,就怕下面的人阳奉阴违。”
“便依先生之意,王伴伴,拟旨用印吧。”
王体乾应下,到旁边去写圣旨了,君臣又商量了一些事宜,黄立极见事情谈妥,也告退了,内阁还有一大堆焦头烂额的事情等着他呢。
待黄立极退出大殿后,天启又上演了变脸,刚刚还端着的茶杯直接朝跪在地上的魏忠贤砸了过去。
魏忠贤稍微动了下身体,但还是没有躲开,这个动作朱由检看得仔细,心里知道魏忠贤其实不怎么怕这个皇帝了。
“辽东战事绵延,锦衣卫渗透不易,朕可以理解,但这么重要的事,朕还要等兵部来告知,魏伴伴,朕真是既瞎了也聋了。”
也不怪天启这么愤怒,从继承的部分原主记忆中,朱由检知道魏忠贤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只是局势确实愈加败坏,魏忠贤现在几乎与全天下的读书人为敌了。
要不是袁崇焕他勉强还能压得住,恐怕辽西早就不受控制了。
魏九千也是有苦说不出,锦衣卫派一波挂一波,搞得都没多少人敢去了,而留在辽东的锦衣卫也因暴露或出卖被建奴清理得七七八八。
现在他们自保都来不及,谈何打探情报呢。
当然了,魏忠贤并非没有说辞了,撒泼打滚耍无赖是他的专长。他痛哭流涕,一边让皇帝息怒,一边辩解说袁崇焕总是自作主张,表面上答应得好好的,具体要怎么做了他完全就不听,实在怪不得他魏九千啊。
天启一时沉默,片刻后冷笑着:“你自己做的什么腌臜事自己清楚,还有脸说别人?”
“老奴对陛下一片忠心,天地可鉴。”
言下之意,我做的事都是为了陛下您啊。
天启烦不胜烦,屁本事没有,耍无赖倒是个中高手。
“滚吧,把东厂和锦衣卫管好一点,莫要再生事了。”
待魏忠贤离去后,早写好圣旨的王体乾才过来,向皇帝请示后,轻声念了出来。
“王伴伴文采朕自是信得过的,就这样发吧。传旨就让方正化去吧。”
“老奴领旨。”王体乾告退,顺便叫了当值的小太监过来把屋里打扫干净。
方正化,朱由检眸光一闪,好似后世武侠小说中,大名鼎鼎的东方不败原型就是此人啊,那天启老哥为何专派此人,是因为武艺高还是因为忠心可靠?
料想不会因为武艺高,毕竟给皇帝传旨意也不是什么有生命危险的事,那应该就是可靠了。
事情忙完,天启犹自失神,眉头紧锁。
看得出来天启身体也不太好,还要操心国事亲自过问,朱由检也是感同身受。
毕竟他穿越前就是项目经理,除非住院,否则生病了也要坐办公室,因为随时有事情要找你。
想到这里,朱由检也有些心疼,要知道天启此时才23岁啊,这搁前世,还是个小青年呢,正是一生拼搏的起点,朱由校却沧桑得像个中年人。
“皇兄,臣弟最近得了新茶,给皇兄泡一壶舒缓心绪如何?”
天启思绪飘回,笑着说好。
朱由检便让扫完地的太监去找一套茶具过来,同时到皇后那边讨一点周玉凤送的新茶,他要亲自泡茶。
很快小太监就把茶叶和茶具带来了。
喝了两杯茶,天启果然心旷神怡,茶他也没少喝,不过一般都是当做消渴的,毕竟经常做木工活,容易口干。
“这是顾渚紫笋吗,这么香?”
“这是苏州那边产的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其实就是碧螺春,不过碧螺春这个名字是后来的康熙换的。
天启面色古怪,“吓煞人香?这名字好生奇特。”
“说是数百年前,有个尼姑采茶,无意间发现了这种茶,香得吓死人,当地人便唤作吓煞人香,不过通俗叫法是洞庭茶。”
“哦~”天启似乎对这类故事完全没有兴趣,岔开话题,“最近学业如何?”
“挺好的。”
“成亲半年了,怎么还没有听到喜讯?”
朱由检差点一口茶喷出来,手工达人的脑回路都是这样的吗?话题转换都没有缓冲的。
“额,皇兄,我才17岁,不着急。”
“该急还是要急一下嘛,朕若是不豫,吾弟也好挑起担子,到时候没有子嗣可不成。”
说着天启想起了自己的五个孩子,三子二女全都夭折,一时黯然神伤。
现在身体也垮了,大好的江山也没有子嗣继承,未来这幅重担还是要放在弟弟身上。
朱由检不知说什么好,只好随口应和:“皇兄春秋鼎盛,定会福寿万岁,子嗣绵延的。”
天启皇帝确实倒霉,试想天启本身是个木匠,也经常打猎,性格跳脱,身体应该很好才对。
即便因为父母年纪小生下来的孩子不是很健康,但没道理五个都夭折,这里面要说没点东西鬼都不信。
加上自从天启五年落水之后,身体就一直时好时坏,落水嘛,要死当场就死了,事后救上来也没发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顶多受到一些惊吓,所以这事也透着古怪。
“今天就朕与你兄弟二人,与你说些心里话。”
“朕应该命不久矣了。”
王体乾去了司礼监传旨,宫殿内的太监也在殿门当值,这句话只有兄弟二人能听得到。
朱由检脑海中闪过后世的影视剧,天启皇帝躺在床榻上奄奄一息,握着朱由检的双手,用虚弱的声音说出了那六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