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四两拨千斤
第63章 四两拨千斤
谢安海继续在纸上刷刷写字,边说道:
“宣传造势不仅要依靠媒体,还要发动群众。名昭先生,我写了一首童谣,请您教给学生们,让他们到处传唱。”
“从现在开始到活动结束,甚至更久以后,不管是摄影家、记者还是回乡的知青,甚至普通游客,只要来了咱们沙垄,都能听到这首童谣。”
他说着,将写满字的纸张推到蔡名昭和黄安面前。
黄安伸长脖子来看,蔡名昭则对着窗前日光轻声念诵:
“
大竹框,圆又圆,装满夏厝咸笋干;
沙垄蛏,烤虾干,红糖年糕紫菜团。
左手囡,右手囝,穿村过寨去拜年;
吊壁岭,柴梳岩,红军藏在大尖山。
顶半山,苦尾垟,知青上山开农场;
种出新茶嫩又香,山泉冲泡请客尝!
”
他念完之后沉思片刻,凝眉道:
“阿海,这童谣说的是有人背着本地特产,牵着孩子穿村过寨,去知青农场拜年、喝茶的故事?”
“对!”谢安海拍手道,“这首童谣名字就叫《沙垄乡》,串起了本地特产、旅游景点、革命和知青历史。”
“旅游景点?”黄安疑道,“谁会来咱这穷乡僻壤旅游?”
谢安海笑道:
“黄叔,现在是穷乡僻壤,但只要通电通路,山上有山溪瀑布、有红军洞遗址、有挑担贸易古道、有几百年历史的古村落,还有直面大海、可看日出的大片山坡草地,咋就不能开发旅游了?”
黄安恍然道:
“原来你不仅是为了这场知青活动,还在为未来发展布局?”
“对!”
谢安海一拍手,按着桌面道:
“假如那个大摄影家的参赛作品以它为题注,假如《瓯江晚报》某篇报道把它作为开篇,假如知青的回忆录里都有它,假如我们通过广播电视让它在本县、本市广泛流传。”
“你们想想,这能带来多大的宣传好处?”
“从长远来看,每当孩子们唱起这首童谣,周围的人就会知道还有个沙垄乡,沙垄乡里有这些特产和景点。”
“就算只看短期,知青们如果知道,在他们年轻时奋斗过的地方,孩子们还在传唱他们的故事,会不会更想回来看看?”
当然,第一句里一定要有夏厝咸笋干,这很重要!
他心中暗自补充了一句。
他说完之后,蔡名昭和黄安都陷入沉思,前者一直轻敲着桌面,后者香烟烧光了还没发觉。
许久之后,蔡名昭缓缓点头道:
“这确实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妙计,操作得好可以带来长远好处......”
说着他拍了下桌子,道:
“行,这事包在我身上!那后面的‘征文撬动情怀、冠名吸引赞助、闭环转化现金流’三点也一并说了,让我俩好好学学!”
“表姨父,征文这事儿我只是提个醒,您肯定知道该怎么操作,至于后两者,我是这么想的.......”
谢安海继续在纸上谢谢画画,足足讲了半个小时,最后总结道:
“总而言之,通过这些手段,让知青返乡成为乡政府与本地企业、知青名下企业、以及本县文化宣传部门联合举办的活动。”
“让企业心甘情愿出钱出物,让‘沙垄知青联谊会’与‘知青助学圆梦基金会’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流维持运转,让个人和家乡都能从中受益!”
他说完之后口干舌燥,放下纸笔,正要起身,却见黄安递过来一杯温茶:
“安海先生,您润润嗓子!”
他连忙双手接过,腼腆笑道:
“黄叔,您就别故意取笑我了,我这也就是敢想而已,到底能不能行得通,还得您和名昭先生把关、润色呢!”
“行得通,我这一听下来就靠谱。”黄安笑道,“有些小疏漏,也只是因为你不知道乡里、县里的具体情况,我和老蔡会把控的。”
“对。”蔡名昭点着头,“其中有些想法别说在本乡了,在本县、本市都闻所未闻,可偏偏道理上讲得通,咱这小小的沙垄乡,莫非要出个大师?”
谢安海闻言连连摆手道:
“表姨父、黄叔,是因为有你们的支持,我才敢天马行空地想象,哪里敢称大师?”
蔡名昭笑道:
“阿海你不要谦虚,这不是天马行空,而是脚踏实地、贴合咱们沙垄大环境和县里政策的一整套措施,我今天确实学到了。”
他说着对黄安道:
“老黄,阿海既然倾囊相授,咱俩不也得显出真本事来?”
“那是自然!”黄安点点头,转头对谢安海道,“阿海,后续的事你不用担心,我和老蔡会搞定,你就等着好消息吧!”
-----------------
三人一直讨论到中午,谢安海辞别两位长辈,来到街道上找了会儿,发现安湖正坐在溪边台阶上看风景,竹筐和扁担斜放在一旁。
他走过去一看,只见那溪中碇步上,正有不少胭脂仔和小媳妇正在洗衣,溪流淙淙,捣捶阵阵,谈笑声不绝于耳。
谢安海在二弟身旁坐了下来,笑问道:“好看吗?”
谢安湖这才发现自家大哥到了,那黑脸上顿时染上一层红晕,傻笑道:
“阿哥,货已经卖光了,我无聊就来看看。”
“那有没有看上哪个?阿哥帮你去问问!”谢安海打趣道。
“没有没有!”谢安湖连连摆手,“我就随便看看,她不在这里!”
“啊?”谢安海闻言一愣,转头盯着二弟,问道:“安湖,你真有看上的呀,告诉我是哪个?”
谢安湖连忙紧紧闭上嘴巴,摇着头不说话。
“快说,别婆婆妈妈的,我是你大哥,肯定帮你!”谢安海催促。
“哥,我要是说了,你可别骂我。”谢安湖傻笑。
谢安海拍拍他的肩膀,笑道:
“你都这么大了,也该考虑终身大事了,我骂你作甚?”
“那我真说了。”谢安湖低下头,声如蚊蚋,“阿哥,是云珍。”
谢安海闻言愣了半晌,一巴掌甩在他后脑勺上,低声怒斥:
“你这棺材仔,云珍才16岁!”
“哥,你说了不骂我的!”谢安湖委屈道,“云珍对我说,不许我看上别的胭脂仔,要我再等她两年,她就长大成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