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身死绝龙岭
第36章 身死绝龙岭
墨麒麟的蹄铁叩击着冻硬的荒原,每一声都像砸在青铜鼎上的闷响。风卷着沙砾掠过闻仲的银髯,他抬手按住头盔上的朝天雉,那翎羽在朔风中抖得厉害——自少年时侍奉帝乙起,这翎羽便从未如此失态过。绝龙岭的轮廓已在暮色中显露出狰狞的骨骼,主峰如巨兽拱起的脊背,两侧的山脊蜿蜒如爪,将山口处的瘴气拢成一团化不开的浓墨。阳光挣扎着穿透云层,却在触到岭口的刹那被硬生生折回,在地上投下歪斜的影子,像被什么东西啃噬过一般。
“太师,那炊烟是西岐的没错。”亲兵的声音裹着寒气,尾音发颤。闻仲勒住缰绳,墨麒麟打了个响鼻,鼻翼喷出的白雾里混着淡淡的血腥气。他翻身下马时,玄甲上的鳞片相撞,发出细碎的金属声。指尖抚过神兽脖颈间的鬃毛,那层标志性的紫色雾霭竟薄得能看见底下青黑色的皮肤,蹄铁缝隙里嵌着的暗红血渍,是凤鸣岗那场血战的余痕——当时他挥金鞭击碎西岐粮车,粮米混着鲜血在泥地里滚成红丸,如今想来,倒像是为今日埋下的血谶。
化血神刀被他解下时,刀鞘与腰带摩擦出沉闷的声响。刀身在渐沉的暮色中泛着活物般的红光,那些密密麻麻的符文正顺着刀刃游走,像一群躁动的赤蚁。闻仲忽然想起通天教主赐刀时的叮嘱:“此刀饮血则强,过强则噬主。”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掌,虎口处的老茧里还嵌着多年前征讨北海时的箭簇锈迹。
“你们在此等候。”他将断裂的金鞭递给亲兵。那鞭身曾是玄铁混合蛟龙筋所铸,如今断口处的暗纹已褪成死灰。腰间七颗夜明珠突然自行明暗,四颗亮得灼眼,三颗却黯如深潭——那是随他征战多年的护身法器,亮一颗便代表一场胜仗,灭一颗则是折损一员心腹。亲兵接过金鞭时,指腹触到鞭柄上“忠君”二字的刻痕,突然想起半月前在黄花山,邓忠、辛环他们还笑着说,等太师班师回朝,要请匠人在金鞭上再刻“安邦”二字。
刚踏入绝龙岭三步,两侧的峭壁便响起滚雷般的轰鸣。闻仲抬头的瞬间,无数巨石已如暴雨般砸下,每块石头的棱角都刻着清晰的乾、坤、坎、离等八卦符号。他挥刀劈出的红光如同一道赤色闪电,巨石在空中炸裂成齑粉,却有更阴毒的东西从烟尘里钻出来——那些藤蔓足有水桶粗细,青黑色的藤身上布满肉瘤状的凸起,触到他的玄甲便发出滋滋的腐蚀声,腾起的白烟里飘着刺鼻的腥气。
“化血神水浇灌的毒藤?”闻仲冷笑时,牙关咬得咯咯作响。他认得这毒水的气息,当年菡芝仙用它伤过姜子牙,如今反倒被阐教用来对付截教门人。化血神刀在空中划出满月般的刀芒,藤蔓断裂的瞬间,黑色汁液四溅,落在地上便烧出铜钱大的深坑,连石头都被蚀出蜂窝状的孔洞。
刀锋转向的刹那,他瞥见崖壁的石缝里插着些熟悉的物件。菡芝仙的风袋残片还挂在荆条上,那曾能掀起八百里黑风的法宝,此刻只剩半片焦黑的绸布;金牙仙的剑柄断口平整,显然是被利器斩断,上面还沾着几缕暗红的发丝——闻仲猛地想起,金牙仙最宝贝他那把嵌着七颗金牙的佩剑,说是他母亲的遗物。
转过山弯时,一股更浓烈的血腥味扑面而来。姜子牙正负手站在青石板上,玄色道袍的下摆被山风掀起,露出里面素色的里衣——那是他在朝歌做下大夫时的旧衣,闻仲认得。十二位阐教门人呈八卦方位站定,太乙真人的九龙神火罩在手里泛着橘红,黄龙真人的宝剑斜指地面,剑尖滴落的水珠在半空就凝成了冰。
青石板上的先天八卦阵正随着杏黄旗的飘动缓缓旋转,旗面明明朝着左方摆动,旗角的流苏却固执地向右卷,仿佛有两只看不见的手在拉扯。闻仲的目光扫过阵眼,突然停在杨戬腰间的香囊上——那分明是用截教道袍的边角料缝制的,布料上绣着的“截”字已被磨得只剩半个竖弯钩。
“闻仲,你可知这绝龙岭的来历?”姜子牙的声音裹着山风滚过来,撞在崖壁上碎成无数回音。“当年大禹治水,在此斩杀过一条逆命狂龙,龙血浸透山石,故而得名。”
闻仲的手指在化血神刀的刀柄上摩挲,那里刻着他拜师通天教主时的道号。“我只知,二十年前你在朝歌卖面,被狂风卷了摊子,是我让亲兵给了你五两银子重整生计。”
姜子牙的脸色微变,随即又笑起来:“此一时彼一时。你看那山坳里,你的好同门正等着给你作伴呢。”
闻仲猛地转头,只见金牙仙被玉鼎真人踩在脚下,左臂的断口处冒着绿烟,右手还死死攥着半截剑穗。不远处,金毛犼的尸体蜷成一团,原本油亮的皮毛被烧得焦黑,腹腔处有个碗大的窟窿,那颗能避万毒的内丹已不知所踪。山风掠过它残存的鬃毛,发出呜咽般的声响。
“龟灵圣母呢?”闻仲的声音突然低哑下去。他想起那位总是笑眯眯的师姐,当年在碧游宫听课时,总爱偷偷给师弟们塞些她炼的丹药。
“她?”姜子牙往左侧一指,那里的山雾突然散开,露出诛仙阵的一角。闻仲看见龟灵圣母被捆仙绳缚在诛仙台上,绳索勒入皮肉的地方正渗出金色的血,十二根销魂钉穿透她的琵琶骨,每根钉子上都缠着写满符咒的黄纸。“七日炼魂之刑,此刻该是第三日了。”
话音未落,一声凄厉的惨叫从阵中炸开,像有无数把钝刀在刮磨琉璃。闻仲的瞳孔骤然收缩,化血神刀突然暴涨三尺,刀身上的符文如活鱼般窜动,连空气都被染成了赤红色。他知道强行催动禁忌刀法的代价——三个月前,他亲眼看见赵公明为救三霄娘娘动用此法,最终元神俱灭。但此刻他看着崖壁上截教门人的法器碎片,突然觉得那些碎片在朝他眨眼睛。
“放肆!”云端传来的怒喝如晴天霹雳,元始天尊的金光穿透云层,带着万钧之力劈向闻仲。他举刀相迎的瞬间,软甲上的夜明珠突然齐齐炸裂,七道流光如彗星般冲向八卦阵的七个阵脚。姜子牙脸色骤变,急忙催动杏黄旗去补阵眼,可那流光撞上阵脚的刹那,整个山谷都晃了晃,先天八卦阵竟出现了一丝肉眼可见的裂痕。
就是这转瞬即逝的破绽,闻仲已如离弦之箭般冲向姜子牙。杨戬的三尖两刃刀带着风声刺向他的后背,他却仿佛未觉,只是反手抓住腰间的断裂金鞭。鞭身上的暗金色符咒突然亮起,将他整个人裹在其中,那是他年轻时偶然得到的护身咒,本想留着给太子做成人礼。
刀刃刺穿软甲的刹那,闻仲的金鞭也缠住了杨戬的脖颈。他看见少年天眼的红光渐渐黯淡,突然想起多年前在朝歌街头,有个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带煞,杀伐过重,终会死于利器之下”。当时他还笑着赏了那先生一锭银子,说“我乃大商太师,怕什么利器”。
“你看这是什么?”闻仲扯开衣襟,心口处那道旧伤正在渗黑血。那是平定犬戎时,一个巫祝用骨刃刺的,当时他带伤斩杀了七十个巫祝,帝乙亲自为他敷药,说“闻仲之躯,乃大商之盾”。可如今这盾,却要被自己人捅穿了。
金鞭突然收紧,杨戬的呼吸越来越弱。就在这时,哪吒的混天绫缠住了闻仲的手腕,风火轮的烈焰舔舐着他的玄甲,甲叶间的刀痕被火焰映照得如同蛛网。他忽然想起魔家四将临死前的信,信里说“西岐有诈,望太师速回”;想起余元被捆仙绳缚住时的惨叫,那声音隔着三里地都能听见;想起墨麒麟刚才悲鸣时,眼角滚落的那滴紫色泪珠——他养了这神兽三十年,还是头一次见它流泪。
化血神刀的碎片从空中坠落时,像一场猩红的雨。闻仲看着那些碎片扎进自己的身体,突然觉得奇怪:怎么不疼呢?他看见姜子牙举起了打神鞭,看见杏黄旗的流苏遮住了自己的视线,突然笑了起来。笑声在山谷里回荡,震落了崖壁上最后一块石头,那石头滚到他脚边,上面竟刻着一个模糊的“商”字。
当青龙关的亲兵冲进山谷时,青石板上的血迹已凝固成紫黑色,组成一个残缺的“商”字。化血神刀的碎片插在八卦阵的七个阵眼,像七支钉死命运的钉子。闻仲的尸体已被道火焚烧成灰,唯有那件嵌着夜明珠碎片的软甲还保持着人形,甲叶间的刀痕在暮色中闪闪发亮——那是他征战半生的地图,从北海的冰原到东海的岛屿,从南蛮的丛林到西岐的荒原,每一道痕迹都浸着血。
墨麒麟突然发出一声悲鸣,纵身跃下绝龙岭的悬崖。紫色雾霭散尽的刹那,亲兵们看见它的蹄子上还沾着几粒带血的沙土——那是从凤鸣岗的粮车里带出来的,混在绝龙岭的黑土中,再也分不清彼此。有个年轻的亲兵突然想起,太师说过凤鸣岗的粮车是给前线将士准备的,那里的谷子饱满,煮出来的饭带着甜味。
山风卷着血腥味掠过青石板,先天八卦阵还在缓缓转动,只是阵眼处的杏黄旗,不知何时已断成了两截。
岐山之巅,姜子牙望着绝龙岭方向久久不语,身旁十二金仙神色凝重。太乙真人轻抚拂尘,打破沉默:“闻仲既亡,商朝气数已如风中残烛,只是……”他目光投向南方,眉头微蹙,“截教那边,怕是不会善罢甘休。”
此时,远在碧游宫的通天教主正独坐蒲团,周身气息翻涌。他掌心摊开,一面古朴阵图若隐若现,其上剑气纵横,正是那主宰天道杀伐的诛仙阵图。案几上,四柄宝剑寒光闪烁,正是诛仙剑、戮仙剑、陷仙剑、绝仙剑。
恰在此时,多宝道人匆匆入殿,跪地禀道:“师尊,闻仲已于绝龙岭兵败身亡,阐教此番手段狠辣,接连折损我截教多位门人,弟子等恳请师尊做主!”身后一众截教弟子纷纷跪地,金灵圣母眼眶泛红,咬着牙说:“龟灵圣母被困诛仙阵受那炼魂之苦,金牙仙也惨遭毒手,此仇不报,我截教威严何在!”
通天教主缓缓睁眼,目光如电,长叹一声:“我本欲置身事外,保截教一脉安宁,怎奈阐教步步紧逼,视我截教如蝼蚁。”他手指轻叩诛仙阵图,“此阵本是我镇压截教气运之物,不到万不得已,不愿动用,可如今……”
多宝道人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师尊,阐教欺人太甚,广成子此前三番五次羞辱我教,如今更是在战场上大肆屠戮。若不还以颜色,往后我截教弟子在这天地间,还有何立足之地?”
通天教主站起身,袍袖一挥,殿内烛火剧烈摇曳:“罢了罢了,既然他们不顾同门情谊,我又何必再忍。多宝,你持诛仙四剑与阵图,速往界牌关摆下诛仙阵,我倒要看看,阐教有何能耐破我此阵!”
界牌关前,多宝道人带领一众弟子忙碌起来。诛仙四剑分别被安置在正东、正南、正西、正北四方,剑刃吞吐寒光,与中央的诛仙阵图遥相呼应。一时间,阵内杀气冲天,阴风呼啸,四周的空气都似被冻结,飞鸟靠近,瞬间便被绞成血雾。
消息很快传到西岐营帐,姜子牙听闻,脸色大变,急召众仙商议。燃灯道人眉头紧锁,缓缓说道:“诛仙阵乃通天教主镇教大阵,威力绝伦,非四位圣人联手不可破。如今看来,一场大祸将至。”
元始天尊在昆仑山玉虚宫也收到消息,他掐指一算,神色凝重,唤来白鹤童子:“速去通知你大师伯太上老君,就说通天教主摆下诛仙阵,欲与我阐教一决高下,让他速来昆仑山商议对策。”
数日后,太上老君骑着青牛,踏云而来。两位圣人相对而坐,元始天尊将事情经过详细说明。太上老君微微颔首,轻抚长须:“通天这是被怒火冲昏了头脑,竟动用此等杀阵。不过,既然他已出招,我们也不能退缩。只是此阵棘手,还需再寻两位帮手。”
元始天尊目光望向西方:“我听闻西方有接引、准提二位圣人,法力高深,或可请他们相助。”
太上老君点头赞同:“也只好如此了。事不宜迟,你我这便动身前往西方。”
二人起身,驾起祥云,直奔西方而去。在那须弥山下,见到了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说明来意后,接引道人双手合十,面露悲悯之色:“此乃劫数,我等自当相助,只是这一番争斗,怕是又要生灵涂炭了。”准提道人则目光炯炯,摩拳擦掌:“通天教主此举逆天而行,我等定要让他知晓厉害!”
四方圣人齐聚昆仑山,共同商讨破阵之策。元始天尊取出一幅阵图,其上详细标注了诛仙阵的方位和弱点:“此阵关键在于诛仙四剑,若能克制住四剑,破阵便有希望。只是阵内杀机四伏,我等需万分小心。”
太上老君沉思片刻,说道:“我有一气化三清之术,可在阵中迷惑通天教主,为众人争取时间。”
准提道人则拿出七宝妙树,笑道:“我这妙树可破世间万法,或能克制诛仙四剑。”
接引道人也取出拂尘,点头道:“我这拂尘亦有妙用,可助一臂之力。”
众人商议已定,只待前往界牌关,与通天教主一决雌雄,一场震动天地的大战,就此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