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偏爱你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0章 我们终于成了我们

最新网址:m.biquw.cc

清石镇的春天总是来得悄无声息。

书咖已经开业两个月,依旧每天在八点开门,夜里九点打烊。窗边那株薄荷,已经从只有三片叶子长到了满盆翠绿。

沈倩正在为“春日分享会”准备新一期手写书签。

她伏在桌前,一笔一划地写下:“愿你的每个今天都盛满热爱。”

阳光从她额角滑过,落在字迹上,像给这句话也镀了一层金边。

周执正在吧台调一杯“春意绿茶拿铁”,那是他亲自配方的新口味。他最近爱上研究调饮,没事就往咖啡机和茶壶间来回走。

两人都习惯了这种慢慢铺展开来的日子。

没有太多惊涛骇浪,也不总是满分甜腻,却处处是人间烟火的温柔回响。

每周六下午的“邻里读书会”,已成了书咖最受欢迎的环节。

有小学老师带着孩子读绘本,有中学生朗读诗歌,也有年长的老人分享年轻时在山里的故事。

而今天,是书咖第一次举办“夜读集会”。

沈倩提前在黑板上写好主题:“我心中的春天”。

“你觉得今晚来多少人?”她拿粉笔点了点下巴。

周执看了一眼天气:“晴天,又是周末,大概会很热闹。”

“要不要提前准备点心?”

“我已经切好三盘蛋糕了,放心。”

她转头看他,笑得眼睛弯弯。

“现在的你,真的像开了外挂。”

“我不是开外挂。”他认真道,“我只是,找到了一个让我愿意学会做一切家务、处理一切杂事的人。”

“你是说……我?”

“不是你是谁?”

沈倩没说话,只是抿唇笑了笑。

她明白,这份平静的幸福,不是从天而降,而是他们用每一个日夜换来的。

晚上七点,书店的灯光都调成了暖黄色。

顾客陆续进门,带着书、带着茶,也带着春风拂面的笑意。

沈倩站在窗边,看着屋里的人群慢慢聚拢,目光一寸寸扫过每一张熟悉或陌生的脸。

这一刻,她忽然有种恍惚的感觉。

如果当初没有那场重逢,如果她没有坚持自己的热爱,也许她此刻还在人群中奔波,不知该把心安放在哪里。

而现在,她有了属于自己的角落,自己的书,自己的爱人。

而最重要的是——她拥有了自己。

周执走过来,手里捧着两杯热饮:“先喝口暖暖嗓子,等下要讲话。”

“我已经准备好了。”

“要我站在你旁边吗?”

“要。”她笑得像个孩子。

夜读开始。

沈倩站在店中央,清了清嗓子,望着大家。

“很感谢,大家今天能来。两个月前,我们在这儿拉起第一盏灯的时候,还不知道能不能有人陪我们走进春天。”

“而今天,我看到的是一个比想象中更温暖的世界。”

“这家店的名字,叫‘拾光’,是因为我们都曾丢失过光,也曾在生活的某个角落重新拾起。它不只是一家书店,它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放下伪装、安心做自己的地方。”

人群安静地听着,有人悄悄低头抿笑,有人红了眼眶。

她顿了顿,又补上一句:“感谢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你们让我们相信,坚持是值得的,等待是值得的,而爱……更是值得的。”

一阵掌声缓缓响起。

而她在那掌声中,看向了周执。

他的眼神依旧温柔,一如当初他们站在屋檐下,他递给她那杯热咖啡时的样子。

那一刻她知道——

他们终于成了“我们”。

不是“你”和“我”努力靠近,不是彼此试探、拉扯与重组的过程。

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我们。

可以一起走进柴米油盐,也能一起仰望星辰大海。

夜读会结束后,客人陆续告别离开。

清石镇的夜晚依旧寂静,月光洒在小巷石板路上,晕开一层淡淡的银。

沈倩收拾完场地,正准备关灯,却被周执叫住。

“等等,别急。”

她疑惑地转过身。

只见他拿出一盏小灯,放在中央桌子上,轻轻打开。

那是他们在江南集市偶然买到的一盏手工星辰灯,灯光像极了星河倒映,细碎却温柔。

“今晚不是个普通的夜晚。”周执说。

“怎么?”

“你愿意和我……一起把这里变成家的起点吗?”

沈倩怔了怔。

“我不是在求婚,”他笑,“我知道你不喜欢仪式感太重的东西,我只是想说——”

“从今天起,我不再是你的某段人生旅程,而是你可以一起写余生的人。”

沈倩慢慢走近,眼里含着笑意:“你很会说话了。”

“学的,跟你学的。”他认真地看着她,“我知道未来还会有波折、争吵、可能还有迷茫,但我想,至少我们可以不再一个人面对了。”

她抬起手,轻轻搭上他伸过来的指尖。

“那你要不要听听我的回答?”

“当然。”

“我也想告诉你,从我们把门口的招牌挂上的那一刻起,我就已经开始期待这一刻了。”

“不是你问我答的这一刻,而是——我们终于不再犹豫,要不要成为彼此生活里的答案。”

灯光微亮,照着两人紧扣的十指。

这间店,是他们一起打扫出来的未来。

这份爱,是他们一起坚守下来的方向。

之后的几天,生活照常继续。

他们依旧早起采购、写书评、磨咖啡豆,也依旧会因为书单分类争论得面红耳赤,但不再像过去那样习惯逃避、推开或者沉默。

他们开始习惯解决,而不是回避。

某天午后,沈倩收到一个包裹,是曾楚寄来的。

里面是一只木盒,打开后是一支黑色墨笔和一张字条。

【给曾经说要写完那本书的你。】

沈倩盯着那支笔看了好久。

她曾一度搁笔,以为那段梦已经走到尽头。但现在,她坐在自己的书店里,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突然觉得一切又开始变得可能。

“你觉得我还能写完它吗?”她问周执。

“当然。”他递来一杯热茶,“我相信你。”

“那你会给我写序吗?”

“用一辈子的时间。”

沈倩笑了。

他们没有刻意制造什么仪式,但一切恰到好处。

他们没有宣誓或对戒,却在每一件生活小事里,悄悄交换了承诺。

一个月后,镇上办了春日集市,书咖成了主展摊位之一。

他们准备了新书推介、旧书换书、茶饮试喝,还有一面叫做“写给未来的你”的留言墙。

一整天都热闹非凡。

而在收尾的时候,沈倩和周执也在留言墙上,分别写下了一张便签。

沈倩写:愿你拥有被坚定选择的勇气,也拥有温柔生活的底气。

周执写:愿你不再为过去遗憾,也不再为未来害怕。

他们把纸条贴在墙上最靠近中央的位置,肩并肩地看了很久。

“这是不是,算是我们写给未来的誓言?”她轻声问。

“不是誓言。”

“那是什么?”

“是生活的一部分。”

她微笑:“我喜欢这个答案。”

他们站在人群散去后的空地上,看着夕阳一点点沉下地平线。

风吹过她的裙摆,他伸手替她按住发丝,两人对视的眼里没有惊天动地的热烈,只有那种最安定的、彼此拥有的光。

书咖步入第三个月,运营渐渐稳定下来。

每天清晨,沈倩会提前十五分钟打开门,整理前台、换水、擦拭台面。周执则负责厨房,煮第一壶热茶和第一杯手冲。

他们像两颗齿轮,默契地转动。

有时也会争论,比如那天下午,他们为了“青少年推荐阅读区”的设置起了争执。

沈倩觉得应该强调文学性,而周执坚持要结合趣味性和实用性。

争了十分钟后,沈倩突然笑出来:“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在争的是‘怎么让别人更爱上阅读’?”

周执也笑了:“至少说明我们初心一致。”

最终,他们决定将文学区和兴趣区分设两个书架,用不同颜色的书签标注,同时开放“自由交换区”,鼓励读者推荐自己的爱书。

“你说,这算不算我们共同写的另一本‘书’?”沈倩坐在楼梯口问。

“算,是日记,是手账,是我们一起编的生活小说。”周执回答。

某个夜晚,他们窝在书店二楼的小屋子里,对着一张便签纸写未来计划。

沈倩提议:“我们试着开线上账号吧,记录这家书店的点滴,分享我们的书单。”

周执点头:“我们还可以做主题月读书分享,邀请镇上的居民来写感想。”

“你还想办摄影展呢。”

“嗯,每季度办一次。你写文案,我拍照。”

“那我们是不是,也要试着……往更远一点的未来想想?”

“你说哪种远?”

“比如五年后。”

他沉思片刻,说:“五年后,这家店还开着,我们还坐在这里。门口那棵小树长大了,窗台的薄荷也换了第二代。你可能出了两本书,我可能会去考咖啡师资格。”

她望着他,轻轻靠在他肩头:“我想把这些都写进我小说的结尾里。”

“你打算写我们?”

“写一段爱与生活并行不悖的旅程,写一个女人如何从奔波到归属,也写一个男人如何从孤独到坚定。”

“听起来很像我们。”

“因为我们终于成了‘我们’。”

时间缓缓流过,像窗外春风轻轻卷起书页。

书咖的留言板越来越满,有人写下读书心得,有人写下生活碎片,也有人写下“我在这里找到了自己”。

而他们也终于不再只是讲述别人的故事。

他们成为了被人提起时,眼睛会发光的那种人。

某个清晨,沈倩醒来,天还没完全亮。

她起身走下楼,看见周执正披着外套在打扫门前的落叶。

她没出声,只是站在门后静静看着。

一束柔和的晨光从街角透过来,落在他身上,把他的背影拉得温长,像一幅静谧画卷。

那一瞬,她觉得自己拥有了世界上最好的“早安”。

她推门而出,轻声说:“今天想吃热豆浆。”

他回头笑:“今天加油条。”

就这样,一天又开始了。

他们有了店,有了彼此,有了未来,有了光。

故事落幕时,并没有大声的告白、也没有世俗意义上的婚礼。

但有一盏温柔的灯,一间写满故事的屋子,一句每天都能说出口的:

“我们,一起回家。”

最新网址:m.biquw.cc
本章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