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甬道(下)
第80章 甬道(下)
三天之后的清晨,江陵城北门上。
在周逸、张飞等人的注视下,正对面的曹操大营之中,分出一部约有两万人的大军,朝着江陵城东方向移动。
城头上的守军已经换回了之前的老兵,此时此刻,所有人都知道,曹军这是要从东西北三面,强行攻城了。
一场大战已经在所难免。
周逸注视着右前方密密麻麻的曹军士兵和闪着阳光的戈矛枪尖,不由得手心见汗。
这种大场面,即使是那些青史留名的大人物,一辈子也不一定见过一次。
而自己,一个刚刚穿越来的现代人,几个月之内,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当然,前两次都是在夜里,而且都是火攻这种远程攻击,像今天这样黑云压城式的白日攻城,周逸也是第一次亲眼面对。
与诸葛亮猜测的一样,曹操就是要修筑甬道,依靠着甬道的庇护,一点点向城墙靠近,只要能越过护城河,那便是投石机的死角。
这一点周逸心知肚明,对面的曹操肯定也是知道的。
即使曹操不是霹雳车的发明者,也一定亲手参与了改进,再不济也是亲眼见过使用方式的,对这种大型器械肯定不陌生,射程范围也是有所了解的。
直到下午日落时分,东门外的曹军才在城外立下大寨。
此时此刻,江陵城除了正对长江的南门没有被堵住,其余三面城门,都被堵了个严严实实。
三座曹军大寨之间,骑兵往来如飞,定然是来回传递信息的。
北门下,刘备以及麾下众将被紧急召集在一起,做最后的战斗部署。
这一次,周逸根本没有插嘴的机会,全程都是由刘备一个人发号施令。
“北门由文直与翼德领南阳兵五千,加上郭表贤侄的两千将领兵把守,卓膺麾下五百新兵,也驻守北门,以备随时调用。”
“西门则是由黄老将军领长沙兵三千,与魏延、刘封所领南阳兵三千一同把守,霍峻领一千新兵,随时待命。”
“至于东门......”刘备捋着颌下短须,“曹操围城十余日,却在今日才调集大军前往东门外,因此不知虚实,云长!”
“在!”关羽上前一步,胸前长髯无风自动。
“东门由云长、关平与麋芳,引南阳兵五千把守,子龙领一千五百新兵,听候云长调遣。”
三座城门的人马安排完毕,刘备又冲着人群喊了一声,“都尉范强何在?”
霍峻身后,一个汉子一瘸一拐的走了出来,正是上次被夜袭时,带人堵在大营前的,为后军争取时间而负伤的军司马范强,现在已经是都尉了。
“末将在!”
刘备走上前去,拍了拍范强的肩膀,声音中略微带着一丝和蔼,“怎么样?还能上阵杀敌吗?”
范强闻言,立刻站直了身子,抬起右手在胸口上砸的砰砰作响,“主公但有吩咐,末将在所不辞!”
“好!很有精神!”刘备今晚上第一次笑了,随后用坚毅的声音传下命令,“都尉范强,引剩下的两千五百新兵,接替守备粮仓辎重的兵马,切勿有失!”
不待范强应诺,刘备宣布了最后一条命令,是给他自己的,“我与郭太守携三千江陵兵在城中待命,随时接应各处。”
军令传达完毕,众人各自回营,交接兵马军务,准备上城守备。
临行前,周逸提出,将目前能投入使用的六十架投石机分别安置在三面城门背后,以备不时之需。
在建造投石机时,工匠营全程参与组装,在周逸的讲解下,对于投石机的各种参数调整也比较熟悉,可以直接当做“砲兵”来用,无需上手培养。
夜幕逐渐降临,江陵城却灯火通明,整座城都动了起来。
远在数里之外的曹操也看到了城中的火光,此时他正站在大帐前的临时堆起来的土台上观望城头上的动静。
虽然没有望远镜,但根据多年的临战经验,曹操也能看出来,江陵城已经进入战备状态,这场大战也是箭在弦上了。
“丞相,城中似有防备,明日攻城,必然损失惨重。”
陪在曹操身边的,乃是之前建议曹操不要任命夏侯惇为将的丞相府西曹掾陈群。
听到这话,曹操微微摇头,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长文有识人之能,却不知兵事。”
陈群低下头,默然不语,显然脸皮不够厚,被说到痛处就会愧疚。
曹操却耐心的解释起来,“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大军已经是箭在弦上,岂能引而不发?况且这种大战,本就不能凭侥幸心理,靠奇谋破城。”
陈群缓缓抬起头,看向曹操,发现对方依然看着江陵城头的火光,微微出神,仿佛刚才并不是在解释什么,而是在自言自语。
想到这里,陈群忽然觉得,眼前这位人前显圣的大汉丞相,也有自己的烦忧。顿时就释然了,人非全知,岂能面面俱到,只要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可以了。
没过多久,长史陈矫来报,说是大军都已到位,明日即可开始修筑甬道,对城池发起攻击。
曹操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又叫回陈矫,“传我将令,即刻开始修筑甬道,不必等到天明!”
陈矫闻言愣了一下,看了眼一旁的陈群,后者却没有任何反应,这才应了声“诺”。
是日,八月晦日,天空上已经寻不到月亮的踪迹。
几点星光在云层中隐迹藏形,时明时暗。
亥时初,北大营最先动了起来。
在长达三四里的空旷平地上,数千人扛着圆木,木板之类的材料,往城池方向狂奔。
第一波,是为了将材料尽可能的送到前面,能保证甬道能够同时开工,为前军突进,节省时间。
第二波才是真正负责修筑甬道的工匠营,他们在临时征召的民夫的配合下,将两侧的木柱插入地面中,然后再将木板钉在柱子上,充当两侧的屏障。
最后再由民夫将厚实的多层木板钉在一起组成的木盾举起来,盖在甬道上方。
这样一来,甬道的左右和头顶就都能受到保护了,士兵只需要弯着腰,就能从甬道中一路小跑,安全的抵达城下。
很快,另外两个方向也都接到了命令,开始修筑甬道。
若是能从天上往下看,每个方向的三条甬道,就像是一条条行动迟缓,但身形庞大的蟒蛇,正朝着江陵城蜿蜒前行,试图将城墙咬下一块缺口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