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龟甲卜卦
第2章 龟甲卜卦
日头偏西时回到家,发现绣娘正在院里晾晒被褥。
阳光透过粗布,照出上面细密的针脚,这是她开春新絮的棉花,特意留着等入秋再用。
“承志呢?”
“跟着承业去后山拾柴了。”绣娘拍打着被褥,“说是要攒钱买好书瞧呢。”
李河嘴角微微上扬,小儿子性子活泼,不像哥哥那般爱读书,如今竟也主动要买书了。
他放下采购物件,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这是在镇上药铺特意买的甘草糖,孩子们最爱吃这个了。
等到晚饭时,是糙米饭配藿香炖豆腐。
李河讲了在镇上的见闻,说到水车时,承志眼睛瞪得溜圆。
“爹!我在张夫子书上见过!”孩子兴奋地比划起来,“说是江南那边都用这个!”
“吃饭别舞手动脚。”绣娘轻声呵斥,却给儿子碗里多夹了块豆腐。
饭后,李河照例去巡视田地,夏末的晚风带着稻香,远处传来蛙鸣虫唱。
他蹲在河滩地边,看着补种的稻苗在月光下泛着青辉,龟甲说秋前有兵灾,那么至少还有两个月时间准备。
回家时孩子们已经睡下,李河轻手轻脚从床底拖出木箱,把今天剩下铜钱串好放进去。
借着油灯的光,看见箱底那本手抄的《梁民要术》,想想,这还是他用三斗麦子跟游方书生换的,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
“当家的还不睡?”绣娘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手里拿着件半成的棉衣,看样子是要赶在入秋前做完。
“你先睡。”李河合上箱盖,“我再去看看仓房。”月光下的仓房安静得像口古井,李河抚过装满麦子的麻袋,心里盘算着。
“留下口粮和种子,能卖的大概有三石。要是趁现在粮价高时出手,应该能凑够水车的钱......”
胸口突然一阵发热,李河掏出龟甲,发现上面又浮现出新的字迹:
【即时卦】
宜:储粮
忌:售粮
特别提示:秋粮价涨三成
李河盯着这行字看了许久,直到月光被云层遮住,远处传来阵阵夜啼声。
回到屋里,绣娘已经睡下。
李河轻轻躺下,很习惯和喜欢听着妻子均匀的呼吸声。
在这个世界半生,他早已学会用农人的方式思考,龟甲就像老农观星测雨的经验,信,但不能全信;用,但不能全靠。
并且,估计有许多作用,还有待开发。
窗棂透进的月光在地上画出一道银线,李河望着那道不断移动的光痕,直到困意终于袭来。
明天要早点起来,他想着,得把后院的枣树再修剪修剪,让果子长得更饱满些。
八月的日头毒辣,晒得人脊背发烫。
李河站在枣树下,仰头望着枝头沉甸甸的果实。
青红的枣子压弯了枝丫,有几枝几乎垂到屋顶上。
这棵枣树是刚成亲那年栽的,如今已是第五次结果,今年结得尤其多。
“爹,这边的枣子都红透了!”
承志赤着脚在树杈间攀爬,细瘦的手臂灵巧避开尖刺,摘下一颗饱满的红枣塞进嘴里,甜汁顺着嘴角流下,他眯起眼睛,笑得像只偷了腥的猫。
“慢些,别摔着。”
李河在树下张开双臂,随时准备接住这个顽皮的小子,承志的性子随他娘,活泼好动,不像承业总是太沉静。
想到长子,李河转头望向祠堂方向,那孩子天不亮就去了,说是要帮张夫子抄写书录给蒙童们用,懂事得让他有些心疼。
“当家的,接着!”
绣娘在檐下铺开一张干净的粗麻布,手里拿根长竹竿。
李河接过竹竿,掂了掂分量,找准枝头最密的那簇枣子轻轻一敲。
噼里啪啦!
熟透的枣子如雨点般落下,砸在麻布上发出闷响,承志在树上欢呼,也跟着摇晃树枝,枣子落得更多了。
有几颗滚到地上,被早就守在一旁的母鸡迅速啄走。
“够了够了。”绣娘笑着摆手,“再打仓房都装不下了。”
李河放下竹竿,抹把额头的汗,今年的枣子确实比往年多,粗略一算,至少能收两百斤,晒干了能存到过年,多余的还能拿去镇上换些盐铁。
“爹,我想给张夫子送些去。”承志从树上溜下来,怀里兜着一捧最红的枣子,“他教我们识字,还不要束脩。”
李河揉了揉小儿子的脑袋:“去吧,拣大的装一篮子。”
看着承志蹦蹦跳跳跑出院门,李河和绣娘相视一笑,这孩子虽然顽皮,心却是善的。
绣娘弯腰捡起一颗掉落的枣子,在围裙上擦了擦,递给丈夫:“尝尝,今年比往年甜。”
枣肉厚实,咬下去满口生津,李河咀嚼着这份甘甜,想起前几日龟甲上的提示“宜储粮”。
现在看来,这丰收也算应了卦象。
“当家的,今年枣子多,要不要...”绣娘欲言又止。
李河知道她的意思,往年枣子收成一般,除了自家吃和送人,剩下的也只够换些针线。今年既然多了,按常理该拿去镇上卖钱。
但龟甲明示“忌售粮”,想必秋后粮价会有大变。
“先晒干存着。”他轻声说,“我听说北边不太平,粮价怕是要涨。”
绣娘点点头,不再多言。十几年的相处,她早已习惯丈夫那些看似未卜先知的决断。
当年蛮族来袭前,也是丈夫坚持要挖地窖藏粮,后来全村就数李家损失最小。
午后,李河在院子里支起苇席,把枣子铺开晾晒。
金红的果实排得整整齐齐,在阳光下泛着蜜色的光。
承业从祠堂回来,见状也放下书箱帮忙。
少年修长的手指小心地翻动枣子,动作细致得像在对待什么珍宝。
“张夫子可夸你字写得好?”李河问。
承业耳根微红:“夫子说...说我的字可以试着抄书换钱了。”
李河手上动作一顿,抄书是个体面活计,在青山镇,一卷《千字文》能换二十文钱,抵得上三斤盐。但这就意味着孩子要花更多时间在读书上,地里的活计就荒废了些。
“你想抄?”承业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搓着一颗枣子,“我想试试...也能贴补家用。”
少年的声音很轻,却像颗石子投入李河心湖,他想起前世自己为了考研,也是这般小心翼翼跟家里商量,那时候父母是怎么说的来着......
“那就试试。”他听见自己说,“不过要用心。”
承业猛地抬头,眼睛亮得像星星:“嗯,我保证!”
看着长子那欢快的背影,李河嘴角不自觉上扬,这孩子性子像他,做事踏实、用心。
只是...他摸了摸怀里的龟甲,心想是不是该卜一卦问问这事。
傍晚,一家人围坐在枣树下吃饭,绣娘用新摘的枣子蒸了枣糕,甜香弥漫整个院子。
承志狼吞虎咽吃着,嘴角沾满了枣泥。承业则小口品尝,时不时看一眼放在一旁的书箱。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绣娘给承志擦嘴,又给丈夫添了碗粥,“周木匠晌午来过,说水车的木料备齐了。”
李河点点头,那棵老枣树前日已经伐倒,现在正晾在后院,按周木匠的说法,等木头干透就能开工,秋收前应该能装好。
“爹,水车真的能自己提水吗?”承志睁大眼睛问。
“嗯,靠水流带动。”李河用筷子在桌上画了个简易图,“这样就能省下踩水车的人力。”
承业突然问,“那赵叔他们怎么办?他们往年都是靠踩水车挣工钱的。
“饭桌上一时安静下来,李河看着长子认真的表情,心里既欣慰又复杂。
这孩子想到了他没说出口的顾虑,新农具会抢走佃户们的活计。
“所以爹才让周叔慢慢做。”李河最终说道,“等来年,咱们可以雇他们做别的活计,比如...整修梯田。”
这个回答似乎让承业满意了,少年继续低头吃饭。
李河则在心里盘算着,是不是该找赵根生他们谈谈,龟甲虽预示秋后有变,但具体会如何,终究还得靠人自己判断。
夜深人静时,李河独自坐在院里石磨旁,月光如水,照得晾晒的枣子像铺了一地碎金。
他掏出龟甲,轻轻摩挲表面的纹路。
微光泛起,新的字迹浮现:
【三日卦象】宜:修缮、助学
忌:远行
特别提示:文星照命
李河盯着‘助学’二字看了许久。
这是龟甲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提示,难道是说...支持承业抄书的事?
他收起龟甲,望向长子房间的窗户,那里还亮着微弱的油灯光,孩子还在灯下苦读。
夜风拂过枣树新茬,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李河忽然觉得,也许龟甲所谓的‘文星’,就是指这个沉静好学的孩子。
他起身走向仓房,从樟木箱底取出那本珍藏的《梁民要术》,轻轻拂去封面的灰尘。
他思索再三,还是决定明日该把这书给承业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