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往事:在富二代堆里野蛮生长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章 毕业后的盛夏生活

最新网址:m.biquw.cc

终究还是迎来了最后一个高中生涯的学期:高三第二学期。

2014.2.17,开学典礼上我拿了上学期的三好学生。前一晚被班主任通知开学当天到后台排队准备去领奖,当天不要再迟到了。对于这个奖项我却表现的十分的震惊和诧异:谁?我吗??

作为第一届的头号刺头,翻墙、跑车道、威胁校警、翘课、不尊师重道等等坏事做尽,我能让老师们少头疼几次就谢天谢地了,我居然还能有资格拿这个三好学生的荣誉奖项?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且天方夜谭。真的没有发错人吗?我真的配得上这个三好学生吗?做梦呢吧我。

或许是上学期我独自坚守在整个高三的教室阵地上,顽强地一个人上完了整个学期的晚修和独自住校,给第二、第三届的学弟学妹们做了个榜样。我要让他们知道高三中美的旗帜不能在我的手里倒下,我要做那个最后坚守阵地的人,我就钉在这了。上学期尔后的早上从未再迟到过一次,仿佛脱胎换骨完完全全换了一个人,老师们对于这种逆天的反差还是很震撼的。

到了开学那一天,大家难得都到了。唯独没看到我在队伍里,或许还在议论我是不是迟到了还是又跑到网吧包夜去了。结果到颁发奖状时,念到我的名字和获奖项目还有看到我站在了主席台上时,国际部方阵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的卧槽声和漫天嘘声。动静是真的很大声,弄的其他班的人都看向我们。尤其是熟知我为人的死党们和高二学弟们,他们的声音则更为大声。

校方和其他年级的同学打死都不会知道他们的反应为何会如此的激烈,就连我都不好意思的笑了,觉得这个奖项受之有愧。回到班级阵营大家还不忘拍着我的肩膀调侃我咦哟可以哦,我则是不好意思地笑了。回到教室发了个朋友圈,配文周杰伦《以父之名》的那一句歌词:“荣耀的背后刻着一道孤独”。熟知我的学弟评论我朋友圈:“全勤奖”,其实他说的也没毛病。

真是的,我在期待什么啊。

大概已经成为通病了,开学前我总要期待一下所谓的新气象。但是这个概念对我来说实在是太宽泛了,不需要高考的高三级学生大概已经等同于“兵油子”这般的概念,要求自然是带着一些奸猾的抽象和苛刻。

我虽然心知肚明,但还是忍不住期待一下惊喜。

早上确实还是有一些惊喜的,人数只是比去年期末考试少一点。很多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纷纷出现,能热闹地度过新学期的第一天还是很满足的。就算那嘈杂的人声叫我看不进书,不过坐在热闹中,分辨着人的声音,然后听着他们的语气揣测他们的心情,这种过程我本人是非常享受的。

我似乎也说过,我喜欢站在旁观者的角度。

不过下午大家的本性就暴露出来了,一听说是体育课就爆发出了“下午不来了”这样的音潮,直接把我从期冀的云端拍回现实的沙滩。好像,跟去年也并没有什么两样?

真的是不该有两样,因为我们还是高三,还是中美班,还是那些课程,还是那些心照不宣的规矩。于是下午只剩四个人,聊天扯淡。可无论声带扯动得如何激情,都被一股莫名的寂静压得死死的。不大的教室里,单调的回音针尖对不到麦芒,溃散在下午懒洋洋的日光中。

不让我住校了,美其名曰说是没有房间,其实是国际部为了避免尴尬,给第三届留下不好的印象,彻底把我封杀在住校的摇篮里。因为他们就会问说为什么高三只有一个学长在住校,那其他人呢?是不是可以办走读?那我是不是也可以办走读?这样的话管理就会乱了套。

其实这种不正之风早已在第二届那里蔓延开来,他们的晚修也开始没多少人来上了。哈哈哈,坏习惯一脉相承。或许在相同的时间他们也和我们一样,跑去上网、唱歌和回家了吧。

所以我索性就更不想来学校了,因为我家真的很远。本来还想乖乖上课,校方不给机会。那我就冠冕堂皇的翘课和只是来学校打个篮球,吃完食堂的午饭就走吧。这个学期的很多时候教室都是空荡荡的,宛如一座人去楼空的烂尾楼。上学时间没一个学生在教室里坐着,荒谬。

2014.2.19,在焕哥的空间里翻出了一组老照片。看着看着,心就痒了起来,觉得应该去写点什么。

过去、永远是回味悠长的,因为最美好记忆的时间线都会蜂拥到昨天,在晨光中睁眼的时候脑海里闪过牡丹一般盛大的颜色——那是以前的岁月留在眼里的影子。

以前大家都是住宿的,会跟好脾气的男舍管开几句无伤大雅的玩笑。还会跟一脸“我更年期不要来惹我,惹我就让你卷铺盖滚蛋,快来惹我吧”的女舍管斗智斗勇阳奉阴违,当然最后是以我们集体败退告终。不过大家也没觉得如何,毕竟家里更舒服啊!

以前大家还需要分班上课,老师跑完这班去那班。大家分组坐着,正襟危坐,私下里却嘻嘻哈哈,会在某人答题坐蜡的时候起哄。现在我一个人坐在下午寒冷的教室中,桌椅光鲜。

我哈着暖气默默地看书,脑海里却是一群人在打闹的幻听。

以前我还经常跟同学出去疯玩一个晚上,然后回到宿舍一觉睡到下午两点。起来的时候大脑里面都是橡皮泥一般,脉搏都要爆炸,可下周五依然乐此不疲。以前我觉得我大概是外向的,现在才知道我是多么的虚伪、行为多么的卑劣,而我却丝毫没有更正的想法。

以前真的是太多太多了。它们秘密地堆积在昨天的某一个角落,等待着阳光揭开尘封。我们惊喜地捧出其中的一个,看着它在手上碎裂成泡沫,平淡如水的生活就突然就多了一些折射出来的色彩。

以前太多了,难怪回忆总是让人无法承受。那不是灵魂能够负荷的重量,只有生命这样高贵的存在才能依然地扛起那日渐沉重的包裹。而我们驻足长眠之地,总有青山平地而起。

那就是最好的墓志铭。

2014-2-21,忘记了我是在哪里玩到的德国心脏病,我就买了一套带到班里和大家一起玩了。确实有一些东西是电脑无法替代的,就算画面再绚丽、模型再精致、音效再逼真,终究无法跨越次元的限制。毕竟是冷色调的造物,就算把自己涂上艳丽的颜色也无法掩饰金属的冰冷。

“德国心脏病”大概是只有大家聚在一起才能体会到乐趣的桌游吧?三国杀什么的都被网络的触手所盘踞了,只有这个粗糙却又精致的桌游还能安安静静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疼!”我收回手,呲牙咧嘴。但是更多的是春风得意,想必是小人得志的嘴脸。我随后就是大大方方地把桌面上的明牌揽入怀中,立下一个flag:“我要连杀!”“呵呵~”小胖说。

啪!“你大爷的,你个万年撸管手能不能给点面子?三次了都!”

我面无表情地看着自己的牌组,瞬间一副惨淡的光景。“呵呵”,小胖说。

“老高你快点!”我们三个催促着只剩一张牌的老宅,而且那张牌我们都知道,是五个草莓。

他一脸凝重,因为他知道他这次一旦出手必须第一个按到铃。不然就是直接抹杀出局,可是三只手已经在桌面上蠢蠢欲动了。

老高翻牌了!牌面才刚刚翻出30°,其他三人的手就已经迅猛地按向了铃,但是老高更快!

他压根就没把心思放在翻牌上,翻牌与出手都在同一瞬间。这一刻他伸向铃的手就像刀一般凌厉,终于抢先按响了铃。

“呀哈!”老高双臂高举,为自己的绝地反击自得不已,他的那张牌早不知道被他的掌风掀到哪里去了。

“继续继续!老叔我要逆袭啦~”

糙于制作,精于过程。很久都没有这么痛快地笑过了。

2014.3.5蓦然回首,生日已经过去了4天。鬼混完了这几天之后,我在想是不是该写点什么去纪念一番这场不平常的成年礼。

还记得在生日的前两个星期就充满信心地规划着我今年的成年派对,包括该去邀请谁、大概要花多少钱、是一起吃饭还是开个包厢大家在里面一起high、会喝多少的酒、要去准备多少包香烟等诸如此类的细节问题。

本来这种细如牛毛的小事完全可以在一两天就能弄完,但天性敏感的我会考虑到很多别人都不曾考虑过的细节。比如说叫了这个人还能不能叫那个人,他们看见彼此会怎么想,他们会不会责怪我等等。朋友嘲笑我,说你多虑了。没办法,谁让双鱼天生就会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说到邀请名单,我是拿着班里的花名册一遍遍看过后,才小心翼翼地圈出16个人。再加上高二的两位好友,首席阵容有了18个人。但是后期我思来想去,考虑了很多的因素。首席阵容一直摇摆不定,眼看就要到生日了,最重要的首席阵容却还没一锤定音,让我甚是烦闷。

生日的前一天,我经过慎重的考虑,最终确定下来了19个人的首席阵容。本来还说再搞个替补阵容,但是我的好友和我说:“你的生日派对是拿来玩的还是拿来凑人数?生日派对的朋友你要的是质量还是数量?”想想也是,直接就扼杀掉了还在摇篮里的替补阵容。我终于能放下心了,随即向这19位好友发送告知函,请尽可能的抽取时间来参加我的成年派对。

地点的选取也是一个大的问题,原计划是一起吃完饭后再去嗨歌。但是经过我的实地考察后总觉得大家在一起吃饭不带劲,吃完后就各回各家了,这岂能是嗨神能容忍的?我果断地去选择了开包厢,但是我又想起了去年的阴影。去年开了最大的777包厢,后面才有7个人来。

掏出手机一看,往下一滑,都是清一色的sorry,明天要SAT模考,我都没力气哭出声了。

今年我预定的是555,该不会接着上演去年的场景吧?这也是我的一块心病。但是后来我又转念一想,今年或许不一样。大家都尘埃落定了,有空的应该都会来吧。毕竟我的名声在这大中美帝国,乃至国际部,也算是半个知名人物,大家不会不给我面子吧。臆想也没有用,我只好默默地祈祷着那天会有很多人来捧场。毕竟18岁的成年礼,一辈子就这一次。

说到烟的问题嘛,本来想买中华的。但是焕董有特别的点单,他说要抽万宝路缤绿。问他说为什么,土豪说中华抽烦了。不愧是高贵的焕董,我就笑笑不说话了哈。飞龙说哪有让寿星掏钱买烟的道理,你不用买了,到时候会有很多的烟摆在桌子上的。我还记得我和茄子说:“你那天要是不带着国酒香,你就休想踏进派对。”茄子笑得很耐人寻味,仿佛老谋深算般。

终于迎来了3.5,我18岁的生日,标志着从一个稚气的小人转型成一位成熟的小青年。刚过12点,手机就开始震动了。我都不用想,我知道是谁在为我守岁。其实那天我都没有守岁,草草地睡了一觉。第二天5点多的时候就醒了,是太过于激动了吧,接着意气风发的去上学。

生活节奏的也没什么不一样,忐忑不安的到了晚上,最担心的是首席阵容中会有几个人会来。

我一下出租车就有电话打过来,居然还有人来得比寿星还早,而且还不止一个。陪小jazzy买水的路上还看到了小胖和麦口,心里暂时没有那么紧绷了。接着阿宅打电话过来骂街了:“寿星你迟到啊!你几个意思啊喂!”听他的语气我直想笑,连忙说我在楼下了,现在上去。

好家伙,上楼了已经有好多人在等着我了。呀呼,今年派对不怕没人了!急忙开了包厢招呼着大家进去,进去玩起来后就觉得不对劲了。不是大家一起玩,而是分散着玩。这个不是我想要的效果啊,然后莉莉来了送了礼物,待了一会就急忙闪退了,后来三位朋友说来不了了。

我提议说玩真心话大冒险,但是被冠以幼稚的罪名被抛弃了。我渐渐地发现我控制不了局面,大家都各玩各的。要么刷手机,要么摇骰子。我想召集大家一起玩,但是我没法子了,只好顺其自然。等女孩们走完,老流氓们开始行动了。跳舞、飙歌,这些活动就不能在女孩们的面前展示吗?大家都是一起同窗三年的同学了诶,这又有什么放不开的呢?

转念一想,或许是因为老流氓们会害羞吧,毕竟大家不是跟每一位同学都很熟的。十点半,大家都累了。有些朋友都已经提前走了,那剩下的几个人就草草的拍张照留念一下吧。对了,我玩嗨到备用手机都搞不见了,已经重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回来了,这派对的成本有点大。

对于18岁的派对还是想给个好评吧,但是还留有诸多遗憾。例如不能照一张全部人都在的相片、备用手机不见了、大家都分散着玩或者各玩各的。和我一样能玩得起的朋友你们都去哪了,从几何时大家都开始变得内敛,不敢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了。

但我更希望看到大家一起和和睦睦的玩,肆无惮忌的笑。这才是我理想中的派对。

那晚没回家,在外开了个胶囊酒店度过这个奇妙的成年之夜,别有一番风情在心头。

2014.3.12拿到了我大学offer的纸质通知书,这封横跨大洋的信函漂洋过海来到我的手上,拿在手上有着几分沉甸甸的重量。虽说我几乎没怎么费力,但觉得之前一起协同作战的家人们所付出的艰辛真的不简单,常常跑前跑后和处理这些准备资料。过程琐碎且复杂,谢谢。

台湾的同学(绰号闪电侠,打篮球上篮时速度快如闪电因此得名)要回台湾了,然后从那里直接飞美国。当晚班里的男生们就为了他组局吃晚饭和打桌球,打的是桌球车轮战,也算是自发地为他践行。每个人都碰一碰,奈何我当时是菜鸡水平,要不了多久就被斩落马下。

一共开了4张桌子,输了的话还是可以去别桌凑凑热闹的。焕哥就从来没输过,成为了全场唯一的站神。他跟我说妈的累死了,站了4个小时。后来终于被台湾所打败,输掉了一局。他终于可以坐下歇10分钟了,脸上满是藏不住的笑容。

第二天下午,班里剩余的男生们还前去机场送他,其实当时还是上课的时间。上课?上个屁。我记得我们中午时分,网吧上完网后直接路边拦出租车去的去机场。司机阿姨问我们去哪,我说去机场。当时是下午的3点,阿姨看到我们全部穿着校服说别开玩笑了。我们说是真的没开玩笑,快走吧,快赶不上送人了,阿姨这才弹射起步把我们火速送到机场去了。

看到闪电侠了,办完了托运,在外面等我们呢。跟他唠嗑了一会后,大家都在不停地嘱咐他说出国后常联系,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

之前觉得每天见面都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情,然而到了离别的时刻,才知道什么叫做满肚的牵挂和不舍。

我们班真的很团结,因为很难能说什么时候才能又见得上一面。所以大家就自发地又是送机又是吃饭什么的,因为三年的高中情谊早已刻入骨髓里。大家一起经历过那么多的风风雨雨,宛如是一家人了。对于谁的分别或离开,都是很难受的一件事情。

一起在外面合了照片,每个人都拥抱了他一下,做个最后的告别。看他走进安检口的那一刻,我们才默默地回头打车回学校了。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

2014.3.16我们2班班主任的生日,也是这个事件难得把大家又团聚一堂,共同庆生。

看着高三中美的课表:数学、美术、体育、美国历史、语文、影视文学赏析、心理、金融、音乐。但是在我的眼里就只有两节课:翘课和体育课。

记得有一次数学课鬼使神差我没有跑掉,我以为那节课会有人来上课,结果没有一个人来到教室。老师就这么盯着我,一个人自习了45分钟。路过的老师和学弟们都在暗暗笑话我,说我是博士,该老师是博士生导师。尴尬的脚趾扣地,一直懊悔为何当时上课前没提桶跑路。

我当时被学校后面的商城微博互动抽奖拿到了三等奖,是一只鸭子。当时还是蛮欣喜若狂的,悠哉的拿回了我的柜子里。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莫名其妙的到了高二的教室里,也不去追究了。

2014.4.10,下午难得有人来。一位女生不知道去哪搞来的小婚纱在班级里穿上,四处去显摆嘚瑟。我也是拍了下来,觉得她好真的搞笑。

然后就是同学拿着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画框,把自己套在里面cosplay《呐喊》、《蒙娜丽莎》等这些世界名画。

2014.4.23下午也是难得来人,男生们玩起了阿鲁巴。我们本来拖着一个男生去撞就差不多得了,结果他们看上我了,也把我抓起来撞。他们笑的好开心啊,这就是青春的模样吧。

2014.4.29到5.12期间,把高中三年期间(一部分)抽过的空烟盒都放到了柜子里作为珍藏,想着最后一次捣个乱吧,随即拿来双面胶把所有的烟盒都黏在柜子的内壁上。一想到我将要干坏事就想笑,因为这些柜子到底还是要继承给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很期待往后他们打开我的柜子后看到里面东西的反应,这种感觉不亚于盗墓的那种快感,神秘而又充满未知性。

此后的几天我都在给学校拍一些照片,因为我知道我今后可能很少能够有机会再回来了。

2014-5-17我爸给我订了机票。他或许不太会买机票,恰逢我当时也不太会。惯坏的太子爷,什么事情都是爸妈帮着操办,自己就没动过脑子。但是我看着那一张老爸从旅行社买的香港飞到多伦多售价为15000的单程票,心里还是为之一颤,这出国的成本也太高了。突然激起了我的羞耻欲,感觉有点愧对于高中这三年的所作所为了,我是真的被票价给震撼到了。

我惊觉到这种跨国意义上的一个人出远门需要考虑的东西真的有太多太多了,如果真的要把来自四面八方的顾虑换算成行李,想必能单独塞满一架波音777。机票倒是能让老爸代劳,我只要提供自己的护照号码,到时候就能去换取登机牌了。但之后呢,迷雾四起的前路呢?

我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自出过远门,只有当自己只身站在通往异国的道路上,才能明白那股对未来的莫名的恐惧。

我在恐惧什么呢?入乡难随俗?还是异乡异客?亦或者是那种“举杯云遮月,对影天自阴”的落寞?好像都不是,这种感觉好像就是迷惑在心中无限的扩张。因为未知从而担忧、恐惧,这种感情随着登机日的迫近就会一点点的放大,不可阻挡。

2014.5.22那天是高三学子们的喊楼。那天班里没有来人,就我又来了。我就问之前转班的朋友说我能不能也去北楼凑个热闹,他说可以。之前早在微博上看到喊楼这一项传统习俗,撕毁书本就往下扔,所以我很期待这一届的表现。

兴致勃勃的到了北楼,费力地爬上了六楼。喊楼开始了,跟我预期差的有点大。喊得很小声,跟没吃饭似的,一点都不激情澎湃。不过后面也算是小规模的喊起来了,我也顺势地加入了他们,嗷两嗓子,释放着那内心无处安放的青春。

后来有几位陌生的同学问我,说你是几班的,怎么没见过你呀。我说是中美班的,他们眼睛都抡圆了。我说我只是来凑个热闹,你们高考加油哈。随即我就离开了,剩下他们在凌乱。

晚上还不忘发微博吐槽,没想到挺多素不相识的普通班的同学也赞同我的说法,觉得没意思。

当晚就借宿在高二学弟们的宿舍里,想最后体验一次住校的那感觉。坏习惯一脉相承,或许也是临近期末,宿舍里没几个人了。记得自己以前总是做那个最后一个离开宿舍的人,因为我想把悲伤和落寞留给我自己。望着空荡荡的宿舍,心里总是有股一种说不上的凄凉的滋味。

打包了份校门口的炒粉回去宿舍吃,因为我知道今晚这会是我高中生涯中最后一次住校了。真的整整三个月没有回来住了,恍如隔世,感慨万千。学弟们对我很客气,说随便来当自己的宿舍一样。

我笑着说谢谢你们接收我这个落难老人家,他们花容失色地说这是哪里的话。

吃完夜宵后还是一如往常,再次捏着一张凳子坐到阳台前。抽着香烟喝点小酒,这或许是最后一次俯瞰海秀东路的夜景了吧。拍了些许照片,因为我知道,以后怕是很难再能回到这个地方了。没曾想过高中的这三年居然会过的如此之快,还没完全和大家玩够就要各奔东西了。

2014.5.27,下午跑去酒店游泳。虽说是翘课,但是班里好像真的已经没有人去了。整个高三中美已然是一副人去楼空的样子,彻彻底底变成了一座空城。

来来往往的学弟妹们看到这般场景,他们又会在想些什么呢。

还没到毕业的时间就没有人在教室里了,在这一点上我们又确实不是个很好的榜样。

2014.6.7,参加2014届高考,理论上来说国际部的学生们不允许参加国内高考。一是我们没有系统学过普通班教材的相关知识,二是我们都是要出国的,没必要考。我和班主任说了我要高考被驳回后,我爸就打电话跟国际部主任进行了“友好交流”,后面就放任我去考了。

同班还有一位同学也参加了高考,反正我们是抱着一种玩玩的心态,体验一下这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感觉。我爸也说了不参加高考会是人生的一个遗憾,不要留下遗憾,去体验一下那种紧张的氛围。说罢我便进行闭关修炼看书一星期,看看我到底能考到什么样的一个水平。

2014.6.7-6.9 2014年的高考正式拉开了帷幕,改变命运就在今朝这一博。我是以文科生的身份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政治、英语、历史、地理。在考场还意外地碰见以往的小学同学,也是很热情的相互寒暄。

不同于我的一脸轻松且吊儿郎当的走进去,整个班级里透露出一股透不过气的压力和寂静,都在高度绷紧着他们的神经。毕竟这一战,定乾坤。其实也没事,考好了是毕业,考砸了是青春。考完三天试的我也没说紧张什么的,感觉体验了一场很神奇的考试。面对大多数人觉得如此重要的大考我居然还能有如此等闲的心态,或许我已经知道我有退路就有恃无恐了吧。

考完那天走出校门口,依稀记得那天的天气很晴朗,仿佛预示着我们的前途也会是一片光明。

2014.6.24高考成绩出了,475分。还牵扯到什么换算分我就不太懂了,像是能去三本的。

到了我们国际部自己的毕业典礼&谢师宴,在小礼堂里隆重举行。因为我们是第一届的元老,万众瞩目,全场焦点。我们这些先辈们终于要远渡重洋,带头披荆斩棘了。

今天或许是大家最后一次完整的集结合体了,往后或许就真的再也没这个难得的机会了。

时间穿越到2014.6.26那天,手机上突然收到了一条临时通知:明天在小礼堂开毕业典礼。看完了手机,回复了个“收到”就锁屏了,脑袋里却是在想明天该穿什么衣服出席会比较好。

左挑挑,右选选,居然没有中意的衣物。既要讲究青春活力,还要凸显个性,真的很难挑。

我目光瞥向了校服的收纳箱,轻轻地打开了盖子,迎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的校园味道。我把校服平摊在床上,看着校服T桖那醒眼的logo和6个高大上“海南华侨中学”的校名字时,心里油然而生出一股敬意之情。

三年以来,我为我是华侨中学的学生而感到骄傲。而三年后,我不是侨中能引以为豪的学生而失落。

有股发自内心深深的愧疚感,但不管怎么说,侨中始终都是我的母校,我永远都是侨中人。

于是我毕恭毕敬地把整套校服拿出来。把校服重新穿上的那一刹那,那种成就感、荣誉感都涌上了心头,这校服还是和三年来一样有着抹不去的亲切感。

我去卧室照了一下镜子,果然还是校服符合我的气质,阳光、活力、青春、朝气。

自恋的在镜子前转了两圈,觉得侨中的校服才是全省最好看的,没有之一。尤其是那条具有辨识度的绿裤子,炸眼到不行。

一想到明天是最后一次披上校服,心里有些淡淡的小伤感。

第二天下午约了好友去打桌球,然后拖到了快3点才到学校。前期我一直在自责,都是最后一次的学校活动了我还迟到,幸运的是毕业典礼还没正式开始。我们领了学士服套在身子上,俨然像个读书人该有的样子。

由于小礼堂内电压过低,万众瞩目的整人视频没能在预期中向大家播放出来。这是个小遗憾,因为能和整个国际部的同学们分享自己高中三年最美好的青春时光,是件喜闻乐见的好事。

那天的毕业典礼有中美三大神的发言,高二和高三党分别合唱自己写的班歌等等一系列节目。落幕时已然是6点多了,出了小礼堂,大家疯狂地在行政楼前留下自己在学校最后的时光。

各种品牌的手机、颜色各异的自拍神器、百花齐放的相机,咔擦声不绝于耳,每个人都拉着自己的朋友们美美地拍上几张照片作为彼此间友谊的见证。礼帽和学士服都抛了,大家合照也拍得差不多了,于是大家一起浩浩荡荡的前去酒店举办谢师宴。(美图手机、HTC ONE)

到了酒店大家又分成几批来坐,完全不能很好地交流。但我坐的位置很不错,周围都是美女围着我,气氛自然就不一样了,所以这顿饭吃的很尽兴。我没吃到多少东西,来的时候不该猛喝水的,以至于交了230块才吃不到100块钱的饭。

想想有点血亏,不过没事,大家能聚在一起就可以了,别无所求。向老师们敬酒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每位老师都简单的聊一会天,说说自己这三年来的收获,老师们都满意的点点头。

宴席最后终究还是散场了,有人提议说去看变形金刚4,也有人说去酒吧。其实我这人是很讨厌酒这种东西的,入口苦,下肚涨。后来看到去酒吧的人偏多,也就跟风一起去了。我先放话了:“今晚不喝。”去的人群讥讽我没有一点毕业时要有的样子,我暗想,毕业那天就该喝的烂醉如泥吗?我有我自己的答案:“不”。

后面的事情是我嫌去酒吧的路太远就懒得接着走了,于是我就找了公交车站搭车回家,目送他们去酒吧。回到家,小心翼翼地褪去了陪伴着我三年的侨中战袍,心里默默的向它致敬,接着将它又轻轻的放回收纳箱。没有通宵买醉的毕业夜晚,这样的散会结局还是挺不错的嘛。

毕业典礼本来构思的一句话“心中掀起酸楚的浪”,但是很快就被我自我否决了。什么玩意?我鳄鱼的泪都没几滴,还酸楚,那么还是胡谄几句吧。

我是分外讨厌照相的。因为照来照去,身边站着的人像走马灯一样的换,我却还是用牵强的笑容去对着镜头。看着快门咔嚓咔嚓,自己心里也咔嚓咔嚓地想把一些人烙下,但是最后都被时间笑呵呵地一笔抹过。

或许有一天,我自己都不认识照片上的梁思宸了。似乎扯远了。回到毕业典礼。

生离死别,是一个非常哀怨的成语,一笔一划交织起来就是乱麻一样的怨念。所以就算哭成一个泪人也不会有人指责你,还好大家都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很久以前我对我初中的同学们说过: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心之间的距离,最近的距离也还是心之间的距离,但是现在我跟他们大多数人已经形同陌路,甚至已经删除完了所有联系方式。

嘛,罢了。生离而已,反正很多人都会经历过。但又不是永决,总会有一些美好的东西跨越。

时空,突兀地浮现。那时候仿佛时光回溯,而后定格。覆着灰尘的阳光依然明媚,从未改变。

诸位明天见,已然成为最遥不可及的回忆。

等到下一个夏天,教室里还是会坐满了人,但可惜不再会是我们。

我这三年跑的不算快,可以回头看一下我的青春,因为我真的很珍惜在侨中里的一分一秒。

也记得这三年所发生的点点滴滴,不像普通班的学生,拼死拼活内卷分数和班级中的名次。

而我甚至可以有很多时间去漫步操场,闻侨中空气中的味道。

我知道,往后我会很怀念它。

当时总感觉毕业遥遥无期,可转眼我们马上就要各奔东西。

三年的时光换来一张毕业的合照,照片中的我们都在笑,可是照片发下来我们心里却很难受。

一晃两三年,匆匆一夏天。

有些人再见,有些人再也见不到了。

一直都没想过要逃离学校,可是现在看来却不得不走了,因为实在是没有一个很好的借口能继续留下来了。

别回头,人还是要继续地大步向前走。

曾以为校服是约束,没想到那是我们青春的无拘无束。

真的好怕在今年的六月之后,大家就像一阵风,彻底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

后来啊,我可以很自豪的对外人说:我的高中在市中心,前门出去是海口最繁忙的一条马路,后门出去就是一个超级发达的购物中心。学校大大的,有南楼北楼和邵逸夫电教楼。

最近这几年还老是出状元,一所高中硬是有一种最像大学的感觉。

刚刚又翻了一下相册里的照片,我马上要离开它啦。心中虽万般不舍,但是终究会有分别时。

高考加油,侨中万岁!!!✺◟(∗❛ᴗ❛∗)◞✺

第一届中美班的同学们,人类群星闪耀时。愿我们在各自的领域闪闪发光,日后顶峰相见吧。

最新网址:m.biquw.cc
本章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