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寒假不打烊
第48章 寒假不打烊
期末考试成绩出来那天,南江三中的空气里,一半是新年的喜悦,一半是压抑的叹息。
高三(二)班的光荣榜前,围满了人。
李墨的名字,赫然挂在年级第十的位置。
周围的议论声比上次小了很多,惊奇变成了习惯,嫉妒化作了麻木。
大家只是默默地看着那个名字,仿佛在看一个无法理解的现象。
“他又进步了,是不是把我们学校的题库给偷了?”
“我听说他家那个辅导班,现在初中部好多尖子生都往那儿跑。”
李墨从人群后面挤过去,看了一眼自己的排名,心里没什么波澜。
他收拾好书包,在班主任陈老师“假期也不要放松学习”的叮嘱声中,第一个走出了教室。
.........
寒假的老街,比平时多了几分懒散和年味。
小部分家的窗户上已经贴了红色的窗花。
李墨的辅导班没有因为放假而停歇,反而更加热闹。
他把十四个学生按照期末成绩和性格特长,重新分成了四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在假期里,主攻各自的薄弱科目。
吴莉俨然成了他的左膀右臂,带着一个小组,专攻数理化难题,气场十足。
张小胖他们那个小组,则成了“气氛担当”,负责每天把文化角落的棋盘和书报收拾得整整齐齐。
李墨的压力减轻了不少,他终于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复习和新的计划中。
这天,南江市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雪花不大,细细碎碎的,却给整条老街铺上了一层薄薄的银白。
天气冷得人直哆嗦,街上行人稀少,连王叔的面馆都提前关了门。
李家杂货铺里,李秀琴正捧着一杯热茶,看着外面发呆。
“这鬼天气,绿豆糕都卖不动了,冰冰凉凉的,谁还吃啊。”
李墨放下手里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走到门口,感受着那股沁入骨髓的寒意。
他的脑子里,一个念头却因为这寒冷,变得滚烫起来。
“妈,谁说冬天就不能卖小吃了?”
“不卖小吃卖啥?卖西北风啊?”李秀琴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
李墨没有直接回答,他转身走进后厨,从柜子里翻出一个许久不用的,家里以前冬天炖肉用的大砂锅。
他把砂锅在水龙头下冲洗干净,搬到店里的煤炉上。
“爸,妈,过来一下,我有个新想法。”
李卫国和李秀琴被他这神秘兮兮的举动搞得一头雾水,都凑了过来。
“儿子,你又琢磨啥呢?”
李墨从冰箱里拿出几根白萝卜、几块豆腐泡、还有上次包饺子剩下的香菇。
他又从货架上,拿了几根火腿肠和几颗鱼丸。
“你们想,这么冷的天,要是路过咱们店门口,能看到一个锅,里面热气腾腾地煮着各种好吃的,闻着那股香味,喝上一口热乎乎的汤……”
他一边说,一边把白萝卜切成厚片,用竹签和鱼丸、豆腐泡串在一起。
“这……这不就是乱炖吗?”李秀琴看着儿子手里的东西,有些疑惑。
“不。”李墨摇摇头,纠正道,“这不叫乱炖,这叫‘关东煮’。”
“关东煮?”李卫国和李秀琴对视一眼,这个词对他们来说,完全是陌生的。
“对,咱们的汤底是关键。”李墨开始了他的讲解。
“不能用大油大盐,要用海带、香菇和一点点酱油,熬出那种鲜美的清汤。里面的东西,咱们可以有很多花样,白萝卜、海带结、豆腐、鱼丸……顾客喜欢吃什么,就自己选,按串卖。”
“咱们就在门口,支个小摊,锅里永远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学生放学,大人下班,花个一两块钱,就能吃上一碗热乎乎的东西,暖手又暖胃。这生意,能差吗?”
李秀琴听着儿子的描述,眼睛慢慢亮了起来。
她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口热气氤氲的锅,闻到了那股鲜香的味道。
李卫国没说话,他默默地走到后厨,不知道从哪儿翻出了一把锋利的小刀,开始帮着李墨削萝卜皮,动作熟练。
行动,就是最好的支持。
接下来的两天,李家后厨又成了实验室。
汤底的配比,是重中之重。
“酱油放多了,颜色太深,不好看。”
“海带味儿不够,要不再加两片?”
李秀琴彻底被激发了创作欲,她甚至把压箱底的,一点点干贝都拿了出来,小心翼翼地放进汤里提鲜。
当第一锅关东煮在杂货铺门口咕嘟咕嘟地冒起热气时,整条老街的空气,都染上了那股温暖又霸道的鲜香。
一个小小的摊位,一口热气腾腾的锅,旁边一块小黑板,写着几个拙朴又诱人的大字:【老街关东煮,暖心暖胃】。
第一个被吸引过来的,毫无悬念,是张小胖。
他刚在辅导室里被一道物理题虐得死去活来,闻到这味儿,魂儿都飘过来了。
“我去!墨哥!你家又搞什么秘密武器了?香死我了!”
他看着锅里那些被煮得晶莹剔透的白萝卜,吸饱了汤汁的豆腐泡,口水都快流到雪地里了。
“来一串萝卜,一串鱼丸,还有那个……那个豆腐!”
李墨用夹子给他装了一小碗,淋上一点点鲜美的汤汁。
张小胖也顾不上烫,吹了两下就嗷呜一口。
“呜……”他幸福得说不出话,只是拼命地跺着脚,哈着白气,“太……太好吃了!这汤也太鲜了吧!”
一碗下肚,他感觉浑身的寒气都被驱散了。
“再来一碗!不!再来两碗!”
有了张小胖这个活广告,辅导班的其他孩子也纷纷围了上来,小小的摊位前,瞬间热闹非凡。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街口。
王晴穿着一件厚厚的白色羽绒服,围着一条米色的围巾,只露出一双清亮的眼睛。
她抱着几本书,显然是刚从图书馆回来。
她的脚步,在杂货铺门口停住了。
她看着那个热气腾腾的小摊,看着被一群孩子围在中间,正忙着给他们装关东煮的李墨,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李墨也看到了她。
他冲她笑了笑,朝她招了招手。
王晴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来。
“墨哥,给嫂子也来一碗啊!”张小胖口无遮拦地起哄。
王晴的脸突然地一下就变红了,连带着耳朵尖都变成了粉色。
李墨瞪了张小胖一眼,然后亲自拿起一个干净的纸碗,精心挑选了几串煮得最入味的萝卜和香菇。
“尝尝?我们家新产品。”他把碗递过去。
“嗯。”王晴接过碗,低着头,小口小口地吃着。
萝卜软糯,入口即化。
汤汁鲜美,暖意顺着喉咙,一直流到胃里。
她吃得很慢,也很认真。
“怎么样?”李墨有点紧张地问。
王晴抬起头,那点红晕还没完全褪去,她的眼睛在蒸腾的热气中,显得格外明亮。
“汤,很好喝。”她说。
顿了顿,她又补充了一句。
“比我在书里看到的,做得还好。”
李墨的心,被这句朴实的夸赞,填得满满的。
他拿起一串萝卜,也吃了起来。
两人就这么站在寒风里,一个吃着,一个看着,谁也没有再说话。
周围是孩子们的吵闹声,远处是老街的宁静。
雪花,又开始纷纷扬扬地落下,落在他们的头发上,肩膀上,很快就融化了。
这一刻,枯燥的复习,高考的压力好像都变得遥远了。
只剩下眼前这碗热气腾腾的关东煮,和身边几个一起分享温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