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医仙济世,杏林易谷(求推荐票)
第3章 医仙济世,杏林易谷(求推荐票)
随后几日,陆续又有三名道童沟通杏树,孕育出灵杏来。
这三个名唤:陆妍、赵绥、邹彪,乃是“定”字辈的二师姐、三师姐、四师兄。
其中,赵绥的灵杏与章鸣无二,拳头大小,呈鹅黄色。
陆妍和邹彪的灵杏则只有鸽卵大小,分别为青灰色、橙红色。
据观主介绍,这与杏树品种相关,但更多取决于道童自身的根骨、资质。
先后四人成功,其余未能孕育灵杏的道童,便多了几分紧迫。
大家多是九江郡地界甄选出的仙苗,少数几个乃是太乙观道人外出云游时带回来的。
哪个没几分天资、缘法在身?自然不愿屈居人后。
尤其是进入仲夏,杏子到了自然成熟的时节。
一旦这批果熟蒂落,众人再想筑基,便需等到明年。
一步慢,步步慢,这让道童们如何不心焦?
这日,姜桓早早做了功课,望着自家杏树上黄里透红的果子,摇了摇头。
“看来今年是吃不上灵杏咯!且待来年吧……”
旁边的苏白见他如此豁达,笑道:“既然你想开了,不如将果子摘了,换谷子去?”
另一位道童徐慧也调侃他:“早些将这茬果子采了,也能提前为明年结果做准备。”
姜桓笑了:“倒不急着换谷子。我看这一树杏子积累的风味足够,待有个七八分熟,用来酿酒最合适不过。”
忽然,林子北边传来三声威严的虎吼,随即一阵喧哗。
姜桓等人转过头去,凝神倾听。
“快去看,有人多拿了果子,神虎显灵,在赶人呢。”
三人相视一笑。
苏白道:“难得神虎现身,我们过去见识一番?”
姜桓笑道:“同去!”
徐慧摇摇头:“你们去吧。我在这守着,以免有人误入,将我们树上的果子给摘了。”
苏白指着远处趺坐的两个道童:“不是轮了值守嘛。有什么好担心的?”
因为杏子逐渐成熟,众道童为免意外,就排了班在林中照看,这样也不耽误日常生活和修行。
今日轮值的,乃是刘侠、乐芸两人。
徐慧仍是摇头。
姜桓和苏白也不勉强,循声往喧嚣处走去。
太乙观的杏林,分为两处。
小的一处,乃是这一批仙苗入观后,亲手所植,用以辅助修行。
另一片大的,足有上千亩,相传乃是当年太乙观祖师行医济世时,受惠病人手植的谢礼。
太乙祖师功行深厚,早不食人间烟火,治病救人自然也不会收取凡俗钱财。
因他喜欢杏树,于是病人康复后,便相约每人种上五棵杏树,作为酬谢。
久而久之,太乙观周围便多了一片繁茂的杏林。
祖师也欣然接受,又在杏林边设了一座草仓。
并挂出榜文:无论何人,均可以谷物换取等量的杏子。
杏子为鲜食水果,价值比谷子要高,自然换者如云。
换来的谷子放在草仓里,有祖师施法,不虞虫蛀朽坏,能保存许多年。
待到灾年时,太乙观便会将这些谷子拿去赈灾,也算是一番功德。
如今,太乙祖师虽早已离去,但以杏易谷的传统却仍延续下来。
随着杏林进入成熟季,这些时日里,来太乙观换果子的人络绎不绝。
姜桓两人来到千亩杏林时,发现诸多村民、果贩各自背着竹筐,围在一处交头接耳。
人群中,一个五短身材、面目老成的男子趴在地上。
旁边两个竹筐倾倒,杏子撒落一地。
而在他身边,一头威猛的吊睛白额大老虎正俯着身,凶狠地瞪着这人。
姜桓两人运转苦杏真形图,这神虎在他们眼中,便显化为一张繁复玄奥的符箓。
符箓滴溜溜一转,又化作一头神光湛湛的大老虎。
这虎乃是当年太乙祖师手书符箓所化,用以威吓那些贪心不足之辈。
千年下来,符箓竟然通了灵性,遂被太乙观唤作神虎。
“这是怎么回事?”姜桓朗声问道。
那神虎抬头,懒洋洋地起身,踱步过来,蹭了蹭两人的身子,发出低沉的咕噜声。
姜桓和苏白便各自拿出一枚大杏子,喂给大老虎,囫囵吞了下去。
见观中的道人出来,就有村民七嘴八舌地将事情原委道来。
原来,这趴着的村民,乃是庐山县城有名的泼皮无赖,谢老三。
“他今日拉了一筐陈年蛀米过来,放到仓里充数。”
“米进仓时,神虎就显灵了,将之单独放做一堆,警告一番后,也允他进林摘杏。”
“岂料他贪心不足,只送进去一筐米,却要采两筐杏,于是被神虎给收拾了。”
姜桓眉头轻扬,顺手揉了揉神虎的脑门,毛茸茸的手感,比真老虎摸着还要顺溜。
神虎摇摇头,将脑袋从他手下挣脱,化作一道神光,落入杏林外的草仓中。
姜桓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心满意足地收手,然后望向谢老三。
“今日遭遇,均是因你贪心所致。既如此,便罚你来年春天,来这种上五棵杏树,你可心服?”
谢老三眼珠子转了两圈,站起身来连连作揖:“小的心服口服!”
苏白便随手一挥,真气卷着地上杏子落入竹筐:“这些采了的杏子,仍旧给你!你且离去吧!”
一旁有人不忿:“别信他。明年谢老三肯定不会来了。”
正要背着竹筐离去的谢老三,不由趔趄一下:“你怎么凭空污人清白?”
姜桓摆摆手,笑着望向他:“不必担忧。今天的事,神虎都看在眼里。他明年不来,神虎自然会去找他。”
谢老三脸色一白,忙不迭地带着一筐半杏子出了杏林。
既摸了神虎,又断了一场“官司”,姜桓心情正好,环视一周,发现同村的发小姜松,今日也来摘杏子了。
“桓哥!”姜松背着小竹筐,屁颠颠走到他身前。
其他人便用羡慕的眼神望着他。
姜桓假装埋怨道:“来了太乙观,怎么不去看看我?”
姜松憨厚一笑:“三叔公不让哩!他说你正是修行的紧要关头,让我们没事不要来打搅你。”
“他老人家实在多虑。”姜桓摇了摇头,又问道,“村里可还有其他人来了?”
姜松点点头:“溶叔和婶子,还有洛姑姑和姑父,他们都来了。在杏林深处呢……”
姜桓心中一热,这几位长辈,都是对他照顾有加的。
旁边的苏白见状,将围观众人劝离,又望向两人:“正好今天的斋饭有肉,不如请你的几位老乡入观吃一顿?”
姜桓注意到,姜松喉头滑动了一下,显然有些馋了,便拍板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今天就请大家吃上一顿好的!”
姜松心动之余,又有些犹豫:“这不好吧?我听说太乙观的斋饭,是不对外开放的……”
姜桓正要解释其中缘由,忽有人急匆匆赶来。
“不好了,姜桓!你的果子快被人摘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