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立誓留名,修行六境(求追读)
第8章 立誓留名,修行六境(求追读)
江怀明领着两人,来到太乙观藏经阁的二层。
坐镇此地的,乃是太乙观“三都五管”之首:“都讲”怀玹道人,一个鹤发童颜,寿眉足有尺余长的老道长。
他与观主同辈,因出家修行,弃了俗家姓氏,将道名作为道号自称。
“师兄。”
“观主。”
两位长辈相互见礼。
姜桓两人也向怀玹行礼:“见过师伯!”
太乙观规矩,观主每三十六年一轮,与弟子入门时间一致。应届弟子,全都记在观主门下,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至于能否尽得真传,那就还得看个人努力了。
怀玹打量一番,抚须颔首,面露微笑:“丰神清越,气度不凡,不愧为我太乙门人!”
“师兄谬赞了。”观主轻笑道,“今日他二人入道,我欲传其后续法门,还请师兄开阁。”
“理当如此。”怀玹抬手一拂,空间泛起涟漪,一座楼梯凭空出现,通往本不存在的三楼。
姜桓不由震惊:“这是……”
观主笑道:“不过是宇道的粗浅运用罢了。”
上下四方谓之“宇”,所谓宇道,便是空间之道。
“杏祖沉睡的那处溶洞,其实也是一处宇道秘境。不然,这座小山头,哪里承载得住?”
姜桓恍然,与章鸣一道,跟在观主身后,上了三楼。
这是一处静室,内墙居中处有一张长案,上面陈列着三样物品。
居中是一片杏叶,青翠欲滴,质地如玉,泛着淡淡清光。
左侧是一卷青玉册,上有殷红符篆流转。
右侧则是一枚青玉小印,一寸见方,印钮是个憨态可掬的小老虎。
观主踱步到长案边,沉声道:“我太乙观每三十六年,招录一批仙苗。每十批仙苗,启用一个字辈。”
“你二人为‘定’字辈第一批仙苗,当为未来的师弟、师妹做好表率。”
他朝长案拜了一拜,将玉印托在掌心:“当日你等拜入山门,曾立下‘太乙七戒’,如今可还记得?”
姜桓、章鸣齐声道:“铭记于心,持戒于行,不敢或忘。”
在江怀明的示意下,两人当着玉印,再次立誓。
一不得为祸人间。
二不得欺师灭祖。
三不得同门相残。
四不得勾结魔道。
五不得逆乱阴阳。
六不得偷学禁术。
七不得擅立道统。
“弟子若改前言,身躯俱成飞灰。”
誓言立下,玉印有感。
印钮上的小老虎活了过来,张嘴吐出两道符箓,自二人眉心落入灵台,化作金色锁链,缠绕在芒种之上。
姜桓灵台中,句芒法相显化,本能地想要将之抹除,却被他按捺住。
发此七大戒誓,均出自其本心,没必要多此一举。
片刻后,符文锁链与芒种融为一体,不复显现,只冥冥中有利剑高悬,惩治背誓之徒。
印钮上的小老虎咂巴着嘴,再次陷入沉寂。
江怀明欣慰颔首,将玉印放回原位,又朝长案拜了一拜。
左边那卷玉册自动浮起,抖开绑扎的金线,片片玉简缓缓铺陈开来。
姜桓眸光掠过,心念微转,目测其恰好有四十九片,正合大衍之数。
观主道:“既入我太乙门庭,当在玉册留名。”
“章鸣,你既为我观‘定’字辈大师兄,且先将道名填上!”
章鸣接过玉册,按照观主指点,将芒种唤出,落在最末一块玉简上。
一道殷红的字迹在玉册显现,铁画银钩,书就代表其道名“章定鸣”的符篆。
很快,“章定鸣”三个符篆完整呈现在玉册上,红光流转,其色如血。
道门所谓“道名”,象征着道统传承脉络,多以本姓—字辈—师定名的格式构成。
不过太乙观从祖师起,就没有师定名的传统。
像姜桓这一代,以“定”为辈分。俗名若是单字,一般在前边加一个“定”字,若是双字,则改前字为“定”,作为道名。
观主又将玉册递给姜桓:“册上留名后,尔等状态一旦有变,玉册便有感应。”
“突破境界,名字放光;受伤患病,名字变淡;被灰雾侵蚀,名字变灰;若是身殒,则有……黑笔……勾销。”
姜桓正唤出芒种,映照玉册,留下“姜定桓”的道名。
听到此处,他抬眼望向江怀明,见他神色微黯,显然是想到了某位亲近的同门。
姜桓静待片刻,待其缓过神来,才将玉册递还。
观主将玉册放归原处,又拜了一拜,最后才将那片杏叶拈起。
“这片杏叶取自杏祖,其上记录了《太乙救苦真经》‘芒种篇’和‘黄芽篇’,今日便传给你二人。”
他示意二人趺坐于地,自己也靠坐在长案边,旋即轻轻弹指。
杏叶上光辉流转,凝成两篇玄奥的经文。
经文字字珠玑,放出琉璃宝光,将姜桓目光吸引。
灵台中,芒种微微颤动,化作苦杏真形图。句芒法相栖居其上,缓缓睁开眼,将两篇经文牢牢记住。
大约两炷香后,经文缓缓消散。
姜桓略一回忆,发现“芒种篇”一字不漏,而“黄芽篇”却记不起半个字来。
“观主!”
“观主!”
他和章鸣几乎同时出声。
江怀明摆摆手:“毋须担忧。待你二人芒种圆满,第二篇经文自然会记起来的。”
姜桓心神方定,便听观主娓娓道来。
“尔等拜入太乙观,已七年有余。前些年,因你等根基未成,怕乱了心性,我等长辈未曾谈及后续修行,今日便与你们说道说道。”
相传太古之时,天地沉沦,众生蒙昧。
有先天神圣“元阳氏”,寻得无上灵根“扶桑木”,倚之成就大道。
祂托举大日,照耀大千世界,有开天立道之功,恩泽万物之德。
这便是如今六大神圣之首,三界诸天共尊的“元阳大天尊”、“曜灵高上帝”。
其后不知过去多少年,“太阴元尊”应运而生。
祂又号“水月道姆”,以月桂树成道,坐镇月宫,洒下帝流浆,滋养万千灵根,修行之道由此繁盛。
再之后,又有三位神圣证道,祂们乃是:
第三神圣“梵如佛尊”,佛门祖师,以菩提树成道,镇压阴世鬼王,结束人鬼混居时代。
第四神圣“元凰神母”,凤凰化生,以梧桐树成道,开辟神兽一脉,世间妖仙、灵兽之祖。
第五神圣“太霄道尊”,道门祖师,以银杏树成道,破灭人间魔域,让有情众生成为世间主角。
但哪怕到了这个时代,仍只有少数幸运儿,得天地灵根眷顾,才能踏上修行之路。
“直到一万年前,玄稷天尊横空出世。”
“祂亲尝百草、培育五谷,以大恒心、大毅力,将五种凡俗植物,推演为无上灵根,成就不可思议之大功德。”
“至此,以凡植孕育灵种,再培育灵植、晋升灵根,倚之证道的通天大道,方才有了雏形。”
“明悟大道后,天尊并未敝帚自珍,反而广邀各方大能论道,历时八十一年,将这一宗法门彻底完善,并广传三界众生。”
如今修行的六重境界:“芒种”、“黄芽”、“灵根”、“贝叶”、“心花”、“道果”,便是当年论道之时,六大神圣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