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醉仙楼
第15章 醉仙楼
“几位客官里面请!贵客临门,快请上座!官人,定要尝尝本店新推出的新炙羊肋!”醉仙楼前,一名小二扯着嗓子,卖力地招呼着过往行人。
楼前人声鼎沸,车马络绎,更有不少胡商在此驻足流连。小二眼尖,远远便瞧见一辆悬挂着显赫霸府标识的马车驶来。他揉了揉眼睛定睛看去,果然见高澄世子殿下自车中踱步而下。
“世子殿下!”小二心头一紧,连忙小跑着迎上前去,声音都带上了几分惶恐,“不知世子殿下大驾光临,小人该死,小人该死!”他一面告罪,一面朝楼内急喊:“掌柜的!世子殿下来了!”
话音未落,一个圆滚滚的身影便从酒楼里“滚”了出来,正是掌柜李松德。
他挪动着胖硕身躯,几步路的功夫已有些气喘吁吁。“哎哟!世子殿下恕罪,小人这就去把三楼给您清出来!”李松德深知这位世子爷的规矩,每每驾临,必要包下整层。
“不必劳师动众,”高澄语气平淡地摆了摆手,“今日寻个清净雅间即可。”
“是是是,雅间好,雅间清静!”李松德忙不迭应承,挥手示意小二继续揽客,自己则亲自躬身在前引路,领着高澄一行人往楼上走。
高洋和元骘就跟在高澄身后。元骘虽不常来,但李松德仍记得这张脸
至于高洋,那异于常人的尊容更是让人想不知道他是谁都难。
李松德一边引路,一边讨好地回头笑道:“常山王,二公子,今儿可巧了!几位胡商新带来了上好的胡椒、芫荽,佐以炙烤的羊肉,那滋味真真是绝了!您二位可千万赏脸尝尝!”
很快,雅间内几人落座。方才路上所见流民的惨状仍在高澄心头萦绕,他略一沉吟,对李松德吩咐道:“李掌柜,今日楼里的用度,省下些来,做些实在吃食分给城外流民吧。”醉仙楼本就是高澄的产业,李松德岂敢不从,连声应下,立时唤来心腹小二去操办此事。
“世子殿下,”李松德搓着手,脸上堆满殷勤的笑容,“可要唤几位玉人(乐伎)上来度曲助兴?”
“那是自然!速去,速去!”不等高澄开口,一旁的元骘已抢着应承下来。
高澄瞥了元骘一眼,心中暗笑:好你个元骘,看着浓眉大眼一副正经模样,原来私底下烟酒都来啊!
不多时,一名容貌清丽的乐伎抱着琵琶款款而入,指尖轻拨,清越的乐声便在雅间内流淌开来。
与此同时,小二也端上了香气四溢的烤全羊。几名侍女手持铁叉,熟练地将烤得滋滋冒油、焦香扑鼻的羊肉分割成块。浓郁的肉香撩人食欲,连高澄也忍不住食欲大动。
刘桃枝则伫立在旁,不动声色地扫视着四周,确保高澄安全无虞。
烤肉入口,弦音悦耳,连一向拘谨沉默的高洋,眉宇间也渐渐松快了几分。
正吃着,李松德又亲自捧来一只烹制奇特的整羊,兴致勃勃地介绍道:“世子殿下,这是胡人秘传的‘胡炮法’!取上好羊肉切丝,调以西域香料,缝入羊肚之中,再埋入烧热的灰坑里慢慢煨熟。您尝尝,这风味可是别具一格!”
看着眼前热气腾腾的羊肉,高澄脑中忽地灵光一闪,忆起前世尝过的滋味。他招手示意李松德附耳过来,低声将“北京烤鸭”的大致做法——选肥鸭、吹气、挂炉、片皮、裹饼等关键之处——细细道来,末了道:“……余下的,你自行琢磨补全,务必做出个雏形来试试。”
因年岁尚小,高澄并未沾酒,只随意啜饮着清甜的饮品。酒酣耳热之际,元骘打开了话匣子,说起邺城近来的新鲜事。
“阿惠郎君,”元骘凑近些,压低了点声音,“还记得数月前大王宣布重修邺城新宫殿的事么?啧啧,征发了几万民夫,那场面,可真是壮观!”
“邺城……新宫殿……民夫!”高澄闻言,脑中如电光火石!方才城外的流民、急需安置的饥民、庞大的工程、众多的劳力……几个念头瞬间贯通!一个绝妙的主意猛地蹦了出来——“以工代赈!”
后世无数经验证明,此策在安置流民、兴修水利上最为可行有效!他心中豁然开朗,但面上却不动声色,只顺着元骘的话问道:“哦?工程进展如何?可有什么新鲜事?”
一旁的高洋也悄悄竖起了耳朵。
“咳,新鲜事……倒真有一桩大的!”元骘清了清嗓子,声音更低了些,“上个月新建的阊阖门,竟遭了火灾!高隆之将军奏报大王,说是……太府卿任忻集私通西魏,故意纵火!”
此言一出,语惊四座!但元骘说完后才想起自己之后要干的事,心下不免发怯,下意识摸了摸鼻子,偷眼看向高澄。
高澄心下了然,元骘这是担心他自己也算‘私通西魏’。
高澄微微摇了摇头,递去一个安抚的眼神,示意无妨。
紧接着,他开始消化元骘的消息,高隆之他自然知晓,是父王麾下的得力大将。至于这任忻集……
元骘见高澄面露疑惑,立刻补充道:“就是那个负责宫殿营造的太府卿任忻集啊!郎君您之前还夸过他夫人……咳,风姿绰约呢,这就忘了?”
高澄脸上一热,连忙夹起一大块喷香的羊肉,精准地塞进元骘嘴里:“胡说什么!快堵上你的嘴!”
他可不是曹孟德!
再说了,还有小孩在这呢!
高澄有些心虚地瞥了高洋一眼,却见他正盯着碗里的肉块出神,一副神游物外的样子,似乎并未留意方才的戏言。高澄轻咳一声,掩饰着尴尬,又夹了一块鲜嫩的羊肉放进高洋碗中,温声道:“二郎,多吃些,正长身子呢。”
……
酒足饭饱,一行人离了醉仙楼。元骘惦记着要去办“那件事”,匆匆告辞先行离去。高澄则与高洋同乘马车返回霸府。
车轮碾过青石板路,辘辘前行,速度不快。车内的熏香和轻微的摇晃催人欲眠,不多时,高洋竟已靠在车厢壁上沉沉睡去。高澄轻轻扶正弟弟有些歪斜的身体,让他睡得更安稳些。
马车很快抵达霸府门前。家奴正要上前唤醒高洋,却被高澄抬手制止。“桃枝,”他轻声吩咐侍立车旁的刘桃枝,“你小心些,把五郎抱回他房里安歇吧。”
高澄自忖伤势未愈,况且高洋这少年郎的体格,他抱着也颇为吃力,所以直接吩咐刘桃枝去了。
待安置好高洋,高澄回到自己房中,心绪却难以平静。“以工代赈”之策固然绝妙,但绝非一蹴而就。
邺城宫室工程远在邺城,他必须得寻个稳妥时机,向高欢详陈此策,并且连同今日所见鲜卑士兵当街鞭挞汉人、激起民怨之事一并禀报。
案头,一份墨迹初干的公文已然备好,标题赫然醒目——《报霸府:查获尉公景部属XXX等当街劫掠伤人案处置事》!这桩案子,正是他整肃军纪、缓和胡汉冲突的第一步。
高澄的目光变得深邃,既然公文已经有了,那么一份属于霸府、属于他高澄的“报纸”,也该是时候提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