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实用纳米科技创造宝可梦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章 一屋,两人,满头大汗!

最新网址:m.biquw.cc

思绪随着目光回到———

呛人的灰尘、机油味混合着隐约的化学试剂气息,弥漫在堆满杂物的车库。中央被清理出的“工作台”是两张旧课桌拼成,覆盖着烧焦发黑的防火板。二手仪器(显微镜、离心机、老旧恒温箱、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挤在一起,电线缠绕如藤蔓。高亮度LED台灯聚焦工作区,墙上贴满演算纸、分子结构图和模糊蓝图。角落的简易通风扇徒劳转动。这里是充满汗味、机油味和梦想气息的战场。

江明安揉着发胀的太阳穴,面对打印的“纳米基础蓝图”和笔记。蓝图浩瀚如天书,远超人类科技。他明白直接实现高级应用是妄想,必须找到切入点:技术门槛低、市场刚需巨大、见效快。他的目光反复停留在蓝图“活性纳米粒子快速聚合引导组织表层修复”的片段上——创伤修复。

他在纸上快速勾画:核心是找到生物相容性好、能在特定能量场下快速定向聚合的材料,并简化能量激发装置。目标:5-10秒肉眼可见快速止血,1-3天基本愈合轻微伤口。虽远逊于蓝图描述的“完美修复”,已是革命性进步。他将构思写在白板上,郑重写下项目名:“明安速效纳米创伤贴”。

刘思成凑近,挑眉:“纳米创伤贴?听着酷,但为啥是这?你不是念叨更玄乎的?”

江明安指着蓝图关键段落,眼神发亮:“思成,这是最底层技术之一!用在皮肤伤口,门槛最低!市场巨大!见效最快!是站稳脚跟、积累资金、验证技术的第一步!”他停顿,按太阳穴,声音低沉带着狂热:“这‘快速聚合修复’…证明了对物质微观层面的‘塑造’可行。今天封闭伤口,未来…或许就能触碰‘生命形态’的边界,让神奇宝贝诞生。这是第一步。”

刘思成翻白眼吐槽:“懂了!先拿创可贴练手攒经验,以后好捏‘皮卡丘’是吧?行吧,江大科学家,比造永动机靠谱点。‘生命密码’?你这车库快成弗兰肯斯坦城堡了。说说咋搞?卖肾可不行!”他的吐槽无意点出了车库里的秘密核心。

两人立刻分工。江明安负责攻克蓝图关键:简易制备“基础活性纳米粒子”及微型化能量激发设计。刘思成则负责核心的“材料控制程序”简化。蓝图控制逻辑极其复杂。刘思成的工作是设计一个程序:贴片激活时,根据预设的几种常见伤口类型,发出简单控制信号,驱动微型电路产生特定弱电流/电磁波,引导纳米粒子完成基础聚合、封闭和释放促愈合因子。

车库里刘思成的“战场”,弥漫着咖啡因和电子元件焦灼味。老旧笔记本屏幕上代码密布。蓝图程序如同天书,远超刘思成接触过的任何算法。他头皮发麻:“这玩意儿…真能用单片机跑?”

最初几天陷入泥沼。照搬简化版蓝图逻辑,单片机瞬间卡死。他翻遍资料,眼睛布满血丝,键盘缝隙塞满演算纸团,咖啡杯成排,啃着冷面包,时而抓狂敲键盘,时而颓然发呆。

转机出现在凌晨。盯着失败模拟,刘思成突然意识到关键:放弃实时动态模型,改用预设模式!像傻瓜相机,用户只需按场景按钮。他迅速画思路:将伤口类型抽象成标准“修复模式”,每种对应固定能量场参数和粒子行为指令。“降维”思路打开局面。刘思成利用精简的嵌入式RTOS内核,结合优化查找表和状态机逻辑,将超级计算机算法压缩进指甲盖大小的单片机。编译完成无报错时,他心脏狂跳。LED灯珠瞬间亮起,按预设路径有序“流动”并稳定在模拟伤口位置发光!成功!

“明安!快看!成了!”刘思成激动跳起,椅子哐当倒地,指着LED手舞足蹈。这闪烁微光,是从蓝图走向现实的关键一步,是创伤贴的开端!

然而初步预算令人窒息。原材料、试剂、定制电路板、封装设备、生物测试、小批量试产…每一项都昂贵。微薄积蓄杯水车薪。两人开始“清仓甩卖”:江明安忍痛卖掉珍视的高配游戏电脑和限量模型;刘思成卖掉高端单反和收藏运动手表。翻遍车库,找出所有能卖钱的东西:旧手机、闲置乐器、品相好的旧书。过程充满不舍和决绝,每次交易都像心头剜肉,换来钞票又投入无底洞般的采购。车库显得更空。

最新网址:m.biquw.cc
本章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