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情报共享
第43章 情报共享
夜色未褪,晨雾却已悄然升腾。远处山脊轮廓模糊如水墨,林间枝叶凝着露水,压得枝头微垂。几只早起的雀鸟扑棱着翅膀掠过树梢,惊落几滴寒凉的水珠,落在一名战士的肩章上。
陈启铭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棚前,手中握着一份刚送来的侦察报告,目光穿过雾气,落在前方起伏的丘陵线上。他身后,几名骨干军官正低声交谈,语调中透着几分焦躁与不安。
“日军援兵已经过了青河桥。”他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瞬间安静下来,“两个大队,携带重炮和装甲车。”
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有人不自觉地攥紧拳头,也有人低头皱眉,思索对策。
“他们比我们预计的时间提前了整整两天。”一名年长些的副官低声道,“原计划是三天后才到前线集结……”
“所以我们要调整部署。”陈启铭将手中的纸折好,放入衣袋,转身面对众人,“不能再等赵工那边的新武器了,必须用现有装备打出第一波打击。”
“可我们的火力根本打不动他们的装甲车。”另一名年轻军官皱眉,“上次战斗已经证明了。”
“那我们就换打法。”陈启铭语气坚定,“不是硬碰硬,而是伏击、骚扰、迟滞。把战场拉长,消耗他们的补给线,让他们每一步都走得吃力。”
他走到桌边,摊开地图,手指划过几处地形标记:“这里,三岔口东侧的高地,适合布置狙击手;这边,断崖下的狭窄通道,可以设置障碍物;还有这里——”他的指尖停在一处标注为“旧采石场”的位置,“我们可以利用地形制造假目标,诱敌深入后再集中火力打击。”
众人都围了过来,开始仔细研究地图上的各个点位。
“但问题是,我们的弹药储备有限。”副官提醒道,“如果不能一击致命,后续就很难支撑。”
“所以我才说,要打精准战。”陈启铭点头,“每一发子弹都要有它的价值,每一个战术动作都要有它的目的。这不是一场歼灭战,而是一场心理战。”
众人沉默片刻,终于有人开口:“我同意陈参谋的意见。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只要能拖住他们三天,赵工那边就有希望拿出新武器。”
“对,而且张猛还在敌后,说不定能带回来更关键的情报。”另一人附和。
“那就这么定了。”陈启铭拍了拍桌子,“立即通知各连队,调整防线布置,同时派人去联系赵工那边,了解最新进展。”
话音刚落,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个通信员冲进棚内:“报告!赵工程师刚刚发来电文,说穿甲弹的测试已完成,第一批样品正在装运途中!”
众人精神一振,原本沉重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太好了!”副官激动地说,“这下我们至少有了对付装甲车的办法。”
陈启铭接过电文,快速扫了一眼,嘴角微微扬起,随即又恢复冷静:“通知后勤组,安排接收这批武器,并优先配发到前线。”
“是!”
待通信员离开后,陈启铭重新回到地图前,目光停留在那个“旧采石场”的位置上。他伸手摸了摸口袋中的一个小物件——那是昨日在阵地边缘挖出的半截弹壳,上面隐约可见几个俄文字母。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是默默地将它收了起来。
他知道,这枚弹壳背后或许藏着更深的秘密,但现在,他必须专注于眼前的战斗。
“接下来,”他环视众人,“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支援军,在进入主战场之前,先尝尝我们的手段。”
……
午后时分,赵鸿志的回信送达。
信中写道:“穿甲弹性能已达预期,但批量生产仍需时间。首批十枚随运输队出发,预计明日中午抵达前线。另,图纸与流程已整理完毕,若前线急需,可派人来取。”
陈启铭看完,将信递给副官,自己则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几点要求:包括运输路线的安全保障、武器分配建议、以及关于如何测试这批穿甲弹的具体指令。
写完,他抬头看向窗外。天边云层渐厚,风也开始变得凌厉。远处的山影被风吹得摇晃不定,仿佛整个大地都在蠢蠢欲动。
他站起身,将纸条交给通信员:“尽快送去。”
随后,他披上外套,走出指挥棚,迎面撞上一股冷风。他眯起眼睛,望向远方,心中默念:这场仗,才刚开始。
而在他未曾察觉的角落里,一只乌鸦从枯枝上飞起,朝着敌军方向疾驰而去,消失在阴沉的天际线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