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也算是入了伙了
第2章 也算是入了伙了
等了大半个时辰,终于轮到了排在末尾的王叶。看到他孤身一人,疤脸男子开口问道:“小子!你一个人?”
“算是一个人吧,家里人都被洪水冲散了。”
疤脸男子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说话。紧接着由钱贵提笔问道:“叫什么?”
“王叶。”
“几岁了?”
“十岁。”
简单的一问一答很快就结束了,接下来就是疤脸男子的工作了。
“小子!你也看了这么久,费话我就不多说了,记住一点千万别乱动!”
话说完疤脸男子便上手摸骨,一双大手覆上双肩,一寸一寸往指尖游走,接着便是双腿,最后是脊柱。王叶表面上咬着牙一声不吭,但心里却早就开始骂娘了,“靠北啦!这也太痛了吧!就不能温柔一点吗?还是这孙子憋着坏故意的?”
疤脸男摸完脸露狂喜之色,急忙对一旁的钱贵说道:“钱先生!是极品根骨!咱们这趟来值了!”
钱贵本来正闭眼养神,一听到这话立马蹭的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赵鹏!你确定?”
疤脸男子,也就是钱贵口中的赵鹏用一种十分肯定的语气说道:“钱先生还信不过我?这十几年经我手的孩子成千上万,何时有过错漏?就连堂主大人对我这一手摸骨手法也是赞不绝口。”
见赵鹏如此自信钱贵自然也不会同他唱反调,当即换上幅笑脸对他说道:“赵老弟这是哪儿的话?咱俩儿多少年的交情了,我会信不过你?不过这人老了啊,胆子也就小了,做事也就更谨慎了些。寻得天才自然是件喜事,但若使教中的大人物空欢喜一场的话,这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哎呀!”赵鹏一拍脑袋,“还得是老哥你见识广,小弟不得不佩服。”
“行了,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看今天也差不多了,不如早点收拾早点回分舵去。”
赵鹏点头称是,然后领着王叶走到了一辆马车前。这马车的车夫是个看上去有些精明的中年人,他看到是赵鹏过来了表现得很是狗腿,狠狠地提供了一把情绪价值。
“赵头儿,又是个好苗子?不愧是头儿啊,随便一出手就是别人远远比不上的。”
赵鹏虽然仍是板着张脸,但嘴角不自觉上扬的弧度却是出卖了他真实的心情。
“行了!张老三,你少给我灌迷魂汤,好好架你的车,车上这几个好苗子你也多用点心,到时候上头的奖赏下来了也少不了你的好。”
“知道了,您就放心吧。”
吩咐好了车夫张老三,赵鹏一把提起王叶给他放到了马车上,同时对他嘱咐道:“小子!上去吧,里面有水和干粮,悠着点,别撑着了。”
“小子知晓了,多谢赵头儿关心。”
赵鹏摆了摆手,示意不用多言,转身离去。
张老三卷起车帘,对王叶说道:“进去吧,路还远着呢,吃点东西休息一下也挺好的。”
王叶道了声谢,进了车厢。
此时车厢里已经有两个人在里面了,一男一女。男的是个胖子,目测得有一米六左右,坐在一个角落里一脸的沮丧之色。看其穿着家里条件应该不错,就是不知道怎么论落到这步田地,想来应该是有点故事;女的是个看上去比自个儿还小上几岁的小女孩,脸上的泪痕都还没干,估计刚刚才哭过。
王叶没同他们打招呼,而是先去对付放在车厢正中的食物。天见可怜!他一个新时代的五好青年在这个操蛋的新世界活生生的修练成了传奇耐饿王!
先倒上半碗清水,再拿起一块干粮能颁成小块放到碗里泡上一泡。他已经好几天没正经吃什么东西了,为了自己的肠胃着想,还是吃点软和的东西为好。
三个陌生人谁也没说话,车厢里只有王叶吃东西的吸溜声。
过了大概有一刻钟,胖子似乎从刚才生无可恋的心态中缓了过来,主动找王叶搭起了话。
“哎!我叫陈书,你叫什么名字?”
王叶没在第一时间回答他,而是先专心的把碗底的残渣舔了个干净,不浪费一点粮食。放下碗,才对着小胖子陈书说道:“我叫王叶。”
“你今年多大了?”
“十岁。”
“十岁啊,那我得叫你哥,我今年八岁。”
“八岁?”
王叶忍不住站了起来,看着这一米六出头的人一脸的不可置信。
“没骗你,我真的八岁。”
陈书对于旁人的这种反应早已是见怪不怪了,别说是王叶这个同龄人,之前陈鹏见他说自己才八岁也是一样的表情。不过人的骨龄做不得假,他上手摸了番后也不由得接受了这个孩子真的八岁的事实。
王叶在经历过最初的吃惊后也恢复了平静,其实这个年龄和身高在他前世也不算是很夸张,据野史记载,有个叫姚明的小朋友在八岁时已经有一米七了。
“我相信你没乱讲,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陈书忍不住拍手赞道:“王哥儿这句话说得好!”
“好在哪儿?”
“好在……”
陈书忍不住挠了挠头,显然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王叶见他在思考也就没去打扰,而是同女孩搭起了话。
“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
女孩犹豫了半响,才用微不可闻的声音吐出两个字——李嫣。
王叶继续循循善诱,好不容易才从女孩的嘴里套出了更多的信息。
李嫣这个名字是今天才取的,原来只有一个小名叫燕子。家里有四口人,爸爸、妈妈、燕子和弟弟。爸爸妈妈都很爱她,从来不会因为她是个女孩而轻视她,也不会像隔壁阿花的爸妈那样叫她赔钱货、讨债鬼。
如果没有这场洪水的话……
王叶听完心里五味杂陈,在天灾面前,人类的反抗是如此无力。当然,造成现在这种局面人祸自然也是少不了。朝廷吏治腐败,反应迟缓;地方官府坚持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乡绅富豪只会趁机侵吞更多的产业,状大他们自身。至于百姓,不过是纸上的一串数字罢了,他们的呼喊声是那样微不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