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山雨欲来
第4章 山雨欲来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天下大势并不会因为一两个人的出现而有什么改变。
日月如梭,转眼之间,时间已来到了大汉光和七年的春天。
罗山内外,草木已然抽出嫩绿的新芽,山间的野花也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点缀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茂景象。
如今的罗山寨和半年前相比已然是截然不同,经过大量的修缮之后,又增添了不少房屋,也算是焕然一新。
一座座冒着黑烟的茅屋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寨外,其中最大的一间不断响起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一名满脸麻子的壮汉正站在门口的火炉旁,挥舞着手中的铁锤,不时迸溅出耀眼的火星。
在他后面的屋内,还有一群同样身材壮硕、挥汗如雨的汉子,协力锻造着一件件铁器。
旁边另外几间相邻的茅屋中,也不断地向外散发出一阵阵逼人的热浪。一个个汗流浃背的汉子进进出出,将一筐筐刚开采出的矿石搬到屋内。
老寨子里,一切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条,众人做着各自手中的事情,女人们纺纱织布,男人在耕地种菜,一片其乐融融的场景。
深山里的土地算不上肥沃,不过谁让自家寨主是个喜欢吃新鲜蔬菜的主,为了投其所好,山寨里不少人都开始了开耕种菜的差事。
想到自家寨主,寨里的人们,不管是原来的山贼还是后来加入的流民都不禁生出了一股感激。自从这位年轻的寨主带着他们发现了金矿之后,日子就一天天开始富裕起来。不仅不用再冒着生命危险外出抢掠,更没有那么多苛捐杂税,能天天吃饱穿暖,对于这些穷人而言简直就是人间天堂。
山寨中心的小楼内,已经是暖意融融。一张木桌中间被挖出一个洞来,下面放置着一盆火炭,上面的小铜锅煮得正开。
上好的木炭用作火源,并不逊色于后世电器,转眼锅里已是水花翻飞,一片片薄如蝉翼的肉片和翠绿的菜叶浮在水面上翻滚,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贾梁正悠闲地坐在一张柔软的狼皮毛垫之上,和李逵一起喝得满面通红。
这涮羊肉的吃法原本到了南宋才有,但贾梁在前世就特别好这口,刚穿越过来的时候不知道想了多少回,现在总算有了条件,便将这涮羊肉生生地提前了一千多年。
虽然这个时代辣椒还没有传入中原,但贾梁煞费苦心地试验了不少麻椒和茱萸,总算做出了辛辣口味的汤底。虽然和后世的条件没法比,但放在这个年代已经是帝王级别的享受了。
过去的半年时光,贾梁可是过得十分舒心,有李逵坐镇,再也不用怕那些宵小之辈。
汤隆则带出了一个铁匠班子,为山寨打造了不少武器和工具,极大地提升了罗山寨各项劳作的效率。
最让他惊喜的还是郑天寿,这人竟然有一手银匠的手艺,在提炼金矿上颇有心得,使得炼金的纯度和效率都大幅提升,也终于让贾梁可以从繁琐的事务中彻底解脱出来。
这一年的青州也算风调雨顺,是个难得的丰收年。贾梁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在周边大肆采购粮食、盐铁等物资,同时也收拢了不少穷苦百姓上山。
如今,前来投靠罗山寨的百姓已有近千人之众,全都让贾梁安顿了下来。随着大量劳动力的到来,金矿的开采也是越来越顺利。
而就在贾梁带着一群人在深山中开荒的时候,外面的世界也是天翻地覆,天下局势正随着原本的轨迹前进着。虽然有贾梁这只蝴蝶乱入,但是却并没有改变太多的东西。
千里之外的京师洛阳,太平道领袖张角派遣弟子马元义潜入城中,秘密地会见中常侍封胥、徐奉等人。他们经过一番周密的筹划与部署,约定于三月五日召集洛阳城内外的大批太平道信徒,和封胥同时起事,发动斩首行动占领皇宫,诛杀皇帝和文武百官。
不得不说,张角的这个计划十分高明。如果真的按照他的想法顺利进行,太平道就可以一举拿下洛阳,用最小的代价直接实现改朝换代。
不过张角千算万算,却没想到派去洛阳的弟子中出了一个叫唐周的叛徒,向河南尹何进告发了太平道的图谋。得到消息的朝廷火速将马元义抓捕后车裂,官兵大力逮杀太平道信徒,株连千余人。
信息传到冀州,张角知道事情败露,星夜驰告各地分舵,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提前在二月起事。
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张梁分别为地公将军和人公将军,在冀州率先揭竿而起。
虽然是仓促之间开始的行动,但毕竟已经有了十余年的组织与准备,太平道信徒纷纷在各地发生暴乱,烧毁官府,杀害官吏,其声势甚至盖过了百年前的绿林、赤眉。
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黄巾军势如破竹,州郡失守、官吏逃亡,震动京都。
天下大乱,让独居深山的贾梁也有些坐不住了。
贾梁饮了几杯后,祁林跑了进来,道:“寨主,派出去打探的兄弟们都回来了,还真打听到了不少消息。”
“都有些什么消息?”贾梁揉了揉太阳穴,看了一眼早已经鼾声如雷的李逵,拉着祁林走出了屋内,认真问道。
祁林兴冲冲地说道:“果然不出寨主所料,那些黄巾军闹得可真是不小,外面到处都在打仗。听说朝廷已将权力下放地方州郡,更允许地方豪强自行招募乡勇抗击黄巾。现在只要有钱,谁都可以拉起人马去打黄巾军!”
一股难以名状的凄凉之感倏然涌上贾梁的心头,他踱步走到小楼的栏边,默然不语。
诏令一出,各地豪强、官吏纷纷响应,一支支地方反黄巾力量逐渐形成。
朝廷此举虽有利于平定叛乱,但各地豪强同样有了合理的理由扩大私人武装。军阀割据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可以说是直接将大汉帝国推向了深渊。
发出这道指令的同时,朝廷也向黄巾军挥出了重拳,派出了以皇甫嵩、朱儁、卢植为首的三路大军开始了大规模反击。
桓帝时期发起的党锢之祸终于结束,不过这些朝堂上的事暂时和贾梁无关。他眼下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这乱世之中站稳脚跟。
为了这一天,贾梁在过去的半年里四处购买铁器和马匹,让汤隆打造了不少武器盔甲,并囤积了大量的粮食。但当乱世真正来临的时候,他仍然感到一阵阵的压力。
山风带着春夜的微寒,从敞开的屋门灌了进来,让刚从酣睡中醒转的李逵打了个哆嗦。
他睡眼惺忪,脚步带着几分酒后的摇晃,循着冷风的方向走了出来。
“哥哥,这外头风大天寒的,你站在那儿做什么。快些进来,咱们再接着痛饮几碗!”
“铁牛,别喝了,做好准备,咱们要下山了!”贾梁转过身来,看着李逵。
酒意未消的李逵一下子愣住了,好半晌才挠了挠脑袋:“那个……咱们在这里待得好好的,有吃有喝,每日快活似神仙,下山干什么?”
贾梁走上前,伸出手重重地拍了拍李逵的肩膀,眼中闪烁着一种莫名的光彩:“这罗山虽好,终究不是大丈夫真正的用武之地。如今这天下已然大乱,正是英雄辈出,让我们扬名立万的大好时机!”
李逵脸上依旧是那副似懂非懂的憨直模样,他又猛灌了一口酒,道:“说那么多俺也听不懂,俺只知道跟着哥哥你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