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路从伴读书童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6章 重学三百千

最新网址:m.biquw.cc

终于整理齐全,云思夜左手拿着块方糕,右手拿着证明弟子身份的木牌,浑浑噩噩之下,差点把木牌塞进嘴里去了。

胡乱道了声别,云思夜就同陆云生一道坐上马车去了。

陆云生其实也没睡好,几乎一夜没合眼。

眼底泛青,但还是精神矍铄——诶不对,这是形容老头的。

神采奕奕。

陆云生虽然两世相加下的年龄,在此世也算个小老头。

但他还是不愿意承认这一点的。

一路听着云思夜的哈欠连天,马车总算是到了善明学堂。

冬日清晨的寒气正重,天色也才蒙蒙亮。

门外的馄饨摊蒸腾着热气。

人群你来我往,馄饨摊老板忙个不停。

许多人在那里边哈气边吃。

一时白蒙蒙一片。

云思夜和陆云生一道入了学堂,便被引到东边厢房,里面已经坐了十几个学子了。

学子们原本四下交头接耳,看到陆云生进来,互相对望一眼,显然不认得。

走在后面的云思夜自然鼎鼎大名,立时有家境好的认出他来,主动向他打着招呼。

云思夜含混地应了两声,找到自己的位置一屁股坐下,脑袋往桌案上一搁,几乎是瞬间就没了声息。

陆云生不紧不慢探了探公子的鼻息,慢慢地取出自己书袋里的笔墨纸砚,先在云思夜的案上摆放整齐,顺便留心不要被他扫到地上,磨好了墨,暂时放在了自己这边。

他把弟子木牌取出,放在桌案的左上角,目光扫过光洁的案面,有了一丝刻个“早”字的冲动。

左右没带刻刀,这次就先算了吧。

做完这些,他才挺直腰背,闭目养神,静静等待。

或许老师们确实自带信息素。

周博士的身影还未见到,嘈杂的学堂先一步静下来。

陆云生赶紧把云思夜推醒,他迷迷糊糊的,犹在梦中。

周博士的课程确实算得上高屋建瓴。

面对七岁到十四五岁不等的蒙童,他选择先从蒙学经典综述讲起。

算是又一次的摸底测试。

“识字先学三、百、千……”

三百千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周博士讲课的时候带着古代读书人特有的韵味,摇头晃脑,抑扬顿挫。

这也导致有些从族学中出来求学的学子,会下意识跟着摇头晃脑跟读一番。

“笃!”一声清脆的戒尺敲击案几声骤然响起,整个厢房为之一肃。

周博士目光扫过,那几个晃脑袋跟读的学子顿时缩起脖子,不敢抬头直视。

这便是此时代的师徒之道,威严深重,近乎父权。

古代正统的师徒关系确实称得上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陆云生正襟危坐,不敢怠慢。

云思夜虽然还坐在他身边,但感觉他的魂不知道飞哪去了。

“三字经者,蒙养之正鹄也(蒙童教育根本目标),”周博士捻着胡须,目光扫过众学子,“有谁知晓,此言作何解啊?”

陆云生闻言,心中微动:这是来自程朱理学的“蒙以养正”的思想,意思是儿童教育首重道德,知识为次。

此时有一眉目明朗少年主动站起来,拱手回答:“学生知道。”

周博士面色不改:“说来。”

那少年恭敬道:“《孟子》有言,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三字经》开宗明义讲性本善,就是让我们学会为善。”

周博士轻捻胡须:“善……尚可。落座。”

那少年躬身行礼,坐下了。

周博士环顾四周:“还有吗?”

又有数人主动请缨。

周博士神色间并不太满意。

他目光落在云思夜、陆云生这一桌,灼灼看来。

陆云生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下意识举手。

顿时引来几声压抑的嗤笑。

额,难道这个时候还没有举手作答吗?

他赶紧有样学样,学着之前数人的动作,直接起身行礼,开口道:“小子……学生以为,《三字经》见微知著,重性善(心性论)、重人伦(孝悌)、比附三纲(《大学》修齐治平),有教化之用,可谓德育之基,故以蒙学为田、德性为种、教化为耕、人格为果。”

原本周博士听得捋须不止,唯有最后一段他面色微变。

陆云生一直小心观察夫子的神色,心中暗道一句糟。

自己难不成把后世写作文常用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用在这里不成么?

周博士顿了顿,终究还是说道:“孺子可教也。”

他不再提问,直接道:“蒙学之始,当以正心敦本为要。《三字经》虽浅近,然其义理深合圣人之教!……”

说着,他带着诸学子一道摇头晃脑,背了一遍《三字经》。

接下来就品评了一番《百家姓》虽无微言大义,但也有“名教之用”,便于识姓知序,故而略作讲解。

对于《千字文》则一笔带过,未置一词。

之后他又安排了明天的课程,重读《大学》、《孝经》,显然是要统一整个学堂的不同进度。

看起来是要把蒙学内容重新学习一遍。

这倒正常,毕竟四书算是根基内容。

课后的课业也是默写《三字经》。

这倒是可以理解,哪怕是后世,小升初的第一次考试,也是考的小学知识。

这也是废话,刚上初中——初中的知识大部分人也没学呀!

学生暑假期间确实会去借旧书——那又真的看了多少呢?

陆云生铺开纸,提起笔,不慌不忙,伏案慢慢默写三字经。

云思夜待夫子一走就原地伸个懒腰,趴在桌上,毫无形状。

隔壁的小孩互相闲聊起来,说着说着就开始品评起陆云生这个农家子了。

“那位仁兄莫不是农家子出身,讲道理也离不开种地那一套……”

“嘻嘻嘻……看来又是个问稼的樊迟,朽木不可雕也……”

“哈哈哈,你说的那是昼寝(白天睡觉)的宰予……”

“嘁,人家好歹都是孔圣七十二门徒……”

小孩子,能有多少城府呢,自然是自己看不惯的,开口就来了,好在多少懂得些道理,没有指名道姓。

陆云生充耳未闻,云思夜被吵得没睡着,起身愣愣的看了他们一眼。

听着听着,他突然有些奇怪,回头悄悄问陆云生:“他们说的农家子,是谁啊?”

“樊迟?今日夫子有提到樊迟吗?”

陆云生笔下一顿,有些无语,继续自顾自写着字。

云思夜迷迷糊糊,犹在梦中……

最新网址:m.biquw.cc
本章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