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破除谣言稳民心
第14章 破除谣言稳民心
晨雾未散,山林间仍弥漫着潮湿的寒意。李龙站在村口的一块青石上,目光扫过眼前聚集的人群。这是他与战士们连夜奔波后,第一站来到的村庄。
谣言已经蔓延开来,像一条看不见的毒蛇,悄然潜入百姓的心里。有人开始质疑八路军的初衷,有人对物资分配产生误解,更有甚者,听信了“八路军私通土匪”的荒谬传言,竟主动将粮食藏了起来。
“咱们得把话说清楚。”李龙低声对身旁的赵铁柱说道,“不能让敌人一句话就拆了我们和百姓的桥。”
赵铁柱点头,眼神坚定:“可他们不信怎么办?”
李龙没有回答,只是迈步向前,走到人群前站定。他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沉稳,一如这片土地上的山岩。
“乡亲们。”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力,“我知道最近有些风言风语传到了大家耳朵里。有人说我们抢粮,有人说我们逼人当兵,还有人说……”他顿了顿,环视四周,“说我是杀人狂魔。”
人群中一阵骚动,几个老人皱起了眉头,年轻人则面露迟疑。
“你们信吗?”李龙继续道,“如果你们信了,我无话可说。但今天来,不是求你们相信我,而是请你们自己去看、去听。”
他说完,转身朝村里走去。几名战士紧随其后,走进了一户人家。这家主人是个中年汉子,见是李龙来了,连忙迎了出来。
“李队长!”他一脸激动,“您怎么来了?”
李龙摆摆手:“别慌,我就问你几句话。最近有没有人来你家收粮?”
汉子摇头:“没啊,还是照常交公粮,你们还给我们分了新打的米。”
“那有没有人逼你儿子参军?”
“哪有!我家小子才十五岁,你们说等他满十八再来。”
李龙点点头,回身对围观的村民说:“你们听见了吧?我们什么时候变了?变的是谁?”
人群沉默了。
赵铁柱趁机上前一步:“昨天我们在另一个村子,一个老奶奶拉着我的手哭,她说她孙子饿得走不动路了,因为家里听说八路军要征粮,不敢出门买米。结果呢?我们送去三天的口粮。”
村民们彼此对视,脸上的表情逐渐变得复杂。
李龙接着说:“这些话从哪里来的?是谁在背后煽风点火?你们想不想知道?”
终于,人群中有个青年开口:“李队长,我们不是不信您,就是……就是那些话太像真的了。”
“像真的话,往往最假。”李龙语气一沉,“越是听起来合理,越可能是陷阱。你们想想,我们打了这么多年鬼子,哪一次不是为了保你们的命、护你们的地?”
他的话掷地有声,像一记重锤敲在每个人心头。
一名老太太颤巍巍地站出来,手里握着一根拐杖:“李队长说得对。我记得那年冬天,你们冒着雪帮我们修房子,连饭都顾不上吃。现在倒好,几句闲话就把你们忘了。”
她这话一出,不少人低下了头。
李龙看准时机,大声道:“我已经安排了几组同志,分头去各个村子查这谣言是从哪儿来的。只要找到源头,我们就不会让敌人再骗人。”
“可要是找不到呢?”有人小声问。
李龙转头看向说话的人,眼神坚定:“那就一直找,找到为止。只要我们还在,就不会让敌人离间我们。”
这一番话,如同拨开乌云的阳光,照进了人们的心里。
接下来几天,李龙带领战士们穿梭于各村之间。他们不再只靠宣讲,而是用事实说话——带百姓去仓库看存粮,让他们亲手数清每一袋米;邀请曾经被日军烧毁房屋的村民讲述经历;甚至让一些原本半信半疑的年轻人,亲自参与巡逻,体验八路军的日常。
谣言渐渐失去了市场。
然而,在一次走访中,一名老汉悄悄拉住李龙的衣袖,压低声音说:“李队长,我那天晚上在村外树林里,听到有人说话,好像是外地口音,说什么‘干得好’‘再加把劲儿’之类的。”
李龙心中一动:“你记得那人长什么样吗?”
老汉摇头:“天黑,我没敢靠近。不过那人走路有点跛。”
这个细节被迅速记录下来,并传给了其他调查小组。
与此同时,另一条线索也浮出水面。在一次宣讲大会上,有个年轻人神情紧张,几次试图离开却被战士拦下。后来经盘问,他竟是邻村派来的联络员,专门负责传递谣言内容。
经过审讯,这名联络员供出了背后的主谋——几个伪装成商贩的特务,已经在多个村庄活动多日,专门散布谣言、制造恐慌。
李龙当即下令抓捕。
行动迅速而果断。几个特务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控制,搜出的文件中详细记录了他们的任务:通过谣言瓦解百姓信心,为即将到来的日军大规模围剿创造条件。
消息传回根据地时,正值黄昏。王大娘拿着热腾腾的饭碗,一边递给李龙一边感慨:“这些狗东西,就知道耍嘴皮子!还好有你在,不然我们还真要被他们蒙蔽了。”
李龙接过饭碗,笑了笑:“不是我在,是我们都在。”
夜色渐浓,李龙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望着远处的山影。他知道,这场关于人心的战斗还没有结束。
但至少,眼下这一仗,赢了。
他回头望向村子里亮起的灯火,那里有重新信任八路军的百姓,有准备加入互助队的年轻面孔,还有那位老人送来的祖传宝刀——虽然不能真用来打仗,但他知道,那是百姓愿意与他们并肩作战的象征。
赵铁柱走过来,递给他一支烟:“下一步怎么办?”
李龙深吸一口,缓缓吐出烟圈:“把剩下的谣言源头都挖出来,一个不剩。”
赵铁柱点头,眼中透出一丝狠劲:“好,干到底。”
两人并肩站在夜色中,仿佛两座不动的山峰。
而在他们身后,灯火如星,一颗颗点亮了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