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成都保卫战一
第39章 成都保卫战一
奴儿小姑娘家家的脸皮薄,无论是陈昭还是阿爷阿娘来唤,都不出来吃完饭,一个劲地窝在房间中。
饭桌上,阿娘老调重弹,张罗起陈昭的终身大事,原先提到这个,就被陈昭以公事繁忙推诿。
可今天被阿爷阿娘看到自己和奴儿在院子中拥吻,陈昭再也找不到合适理由。
不过母亲杨氏也有些苦恼,原先她就早有打算,等奴儿再大一点,就许配给陈昭为妻,可如今陈昭有了官身,更是深得节度使大人的信任。
掌书记宋问之、防御使王昼、牙将李镶,哪一个不是西川路上大权在握的遮奢人物,都隔三差五地跑家里来吃酒。
现在杨氏上街买菜,以往那些眼高于天的官老爷们,见到后不都点头哈腰,一个劲地问号。
现如今,再将奴儿许给昭哥儿为妻,也不太合适了,已经有不少官宦人家的好娘子来门上说媒,每次奴儿看到就只能跑回房中偷偷哭。
为此事,杨氏也找奴儿聊过,奴儿从小在陈家长大,杨氏哪能亏待了她,奴儿心里也知道自己做不了昭哥儿正妻,只希望尽早被昭哥儿收房,无论是妾室还是侧室,总要将名分先占住再说。
一听到母亲让自己把奴儿收房,陈昭就尴尬不已,虽然奴儿的年龄在这个时代已经可以谈婚论嫁,但是自己毕竟是从现代穿越而来,哪能干这种伤天害理,禽兽不如的事情。
匆匆撂下碗筷,陈昭逃也似的出了家门。
当然,陈昭并不只是为了逃避而出门,而是要前去使府。
原本陈昭回到成都就应该先到使府向卢耽报道,完事之后再回家中。
可陈昭思家心切,直接回家已是不该,此时再不去使府面见卢耽,就显得自己狂悖无理,目中无人了。
来到使府,陈昭轻车熟路地来到卢耽的衙署,衙署中卢耽、宋问之、杜寒山都在。
这是陈昭第二次见到杜寒山,上一次还是在上元节灯会,那时候杜寒山、苏子凌和王景略因才被卢耽聘为驱使官。
其中苏子凌与陈昭是旧识,和宋问之一样,多次在陈昭家中借书,后来被陈昭找来当了东仓仓佐。
而杜寒山和王景略,陈昭之前只是在文会上有过点头之交,知道有这么一号人物,并无过多来往。
没想到杜寒山这么短的时间就被卢耽相中,从驱使官一跃成为了卢耽的随使,有了宋问之与陈昭的例子,只要得到卢耽的赏识,杜寒山日后官途必定顺遂。
看到陈昭到来,卢耽和宋问之都是比较吃惊。
陈昭入城之时,便被守城士卒报告给了王昼,王昼更是赶紧禀报给了卢耽。
得知陈昭先行回了家,卢耽虽是心有略有不快,但也想到这是人之长情,原本以为陈昭要到明天上午才来报道,没想到当晚就赶了过来。
看到陈昭风尘仆仆地赶来,还没更换的衣服上还残留有血渍,卢耽心中的那点不快立刻烟消云散。
“明远,你怎么不在家中歇息一晚,这么急吼吼地就过来了?”卢耽走出书桌,拉着陈昭的手佯装嗔怪。
“使君恕罪,本该入城就来拜见使君,可我心中思家心切,实在无法效法先贤三过家门而不入,在家中报了平安后,便赶了过来。”
“大唐以孝治国,我辈读书人更应该以孝为先,明远何错之有。”
一阵寒暄过后,卢耽便把陈昭拉到巨大的军事舆图前,询问着定边军的战况和局势。
虽然陈昭早有书信寄来,但信书纸短,难以将全部军事细节讲述清楚。
等到陈昭回来,卢耽自然要拉着陈昭问清楚前方局势,他才好做战略部署。
当看到陈昭将南诏从清溪关到沐源川开辟的道路画在军事舆图上时,卢耽也不由感慨南诏的狡猾诡诈和魄力决心。
可当听到南诏王旗出现在清溪关并沿着此道增兵沐源川时,卢耽脸上也露出凝重之色。
这些都是定边军传回西川的情报上没有提到的,算算时间,此刻南诏王旗应该已经濒临嘉州城下了吧。
陈昭在看到南诏王旗的时候,就派人传信嘉州,现在就看窦滂能不能守住了。
定边军最新的军情直接传回了西川,卢耽已经知道定边军没能守住沐源川,甚至被南诏军攻陷了犍为县。
虽然不知道南诏区区的小股部队,是怎么歼灭了黄卓的五百兖海军,甚至攻下了犍为,但是一想到这里,卢耽便忍不住大骂窦滂蠢货。
“明远,你说,窦滂能否守住嘉州?”
“我不敢妄言,但根据我这段时日对定边军的表现来看,除了都头安再荣带领的士兵尚属精锐外,我对定边军其他的兵马没有信心,更何况南诏可是三倍兵力。”
其实卢耽想知道的是,他们能不能守住成都。
监军张允琼向朝廷求援的文书日前已经从西川快马急递,送往了京城,可就算朝廷从最近的凤翔和兴元调派兵马,等到配齐粮草、武具和装备,那也要两个月才能抵达西川。
相对于卢耽的忧虑,陈昭倒是淡定的多,自古以来,史书上向来对中国的败仗记载得特别详细,若是成都府被南诏攻占,史书上绝对会大书特书。
要是西南重镇成都被南诏攻占,作为穿越而来的陈昭绝对听到过,可陈昭听说到晚唐关于四川的信息,只有王建割据。
更何况如今有陈昭在此,成都府粮食充足,就算死守,都能将南诏拖死,东仓可还储存着大量“竹筒手榴弹”呢。
不过陈昭也不会此刻就将自己的把握说出来,他可不想成为那无赫赫之功的善战者,他要当那危急关头的关键先生,救世主。
看着卢耽对着军事舆图苦思,陈昭转头问向宋问之:
“明诘兄,那郭琪如今是何情况?”
只见宋问之微微一笑,此事还是让寒山和你说吧。
面无表情的杜寒山,言语也是极为精简,
“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