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上桌,上桌!
第31章 上桌,上桌!
沈善登电话随后到了,和老师俞剑红通报了情况。
俞剑红早清楚自己这学生的执行能力,此刻也不免咋舌,行动上也太锯人了。
还没入行呢,已经要捅破天,以后要做什么,真不敢想。
俞剑红提点道:“你别说我指使就行了,另外注意斗争技巧,不要简单把港台混为一谈,也不要把其他人混为一谈。”
沈善登若有所思。
“师兄。”轮到周奇峰,他语气哀怨,感觉自己快完了。
炮轰《色,戒》,打的不只是《色,戒》,还有李铵,更有李铵背后的支持者。
单说李铵,这是奥斯卡最佳导演,威尼斯金狮奖、柏林金熊奖得主,二擒金狮,二斩金熊,奥斯卡、欧洲三大座上宾。
金像、金马奖不必说。
哪个头衔拿出来都吓死了,而周奇峰连卡拉米都不是,还没入行呢。
“奇峰,师兄不会亏待你的。”沈善登道。
眼下是2007年,舆论环境懂的都懂。
国内导演中心制,他如果来开炮,没有回转余地,周奇峰是制片人,在幕后,有团队保护。
沈善登做好了对周奇峰的安排:“奇峰,我和老师商量了一下,你去旅旅游,远离舆论漩涡,接下来交给团队。电影上映之后,绝不会亏待你。”
周奇峰看到短信到账2万元,又吃了沈善登画的饼,立刻不叹气了,感觉浑身充满了干劲:“师兄,哎,咱这见外了。”
“不要接受媒体采访,交给团队,后面动静会很大,你要有心理准备。”沈善登叮嘱道。
周奇峰也是认真点头。
之前关于借柏林电影节营销的时候,进行过相关预案。
这种践踏西方鄙视链的行为,首先站出来的不是鄙视顶端的人,而是达利特领班媒体,他们甚至会比相关方都急。
沈善登比周奇峰更清楚其中厉害。
没有组织保护,贸然去挑战这种叙事,最极端情况甚至会出人命。
柏林电影节远在天边,《色,戒》近在眼前。
《色,戒》参与方,核心制片方焦点影业是环球旗下,CEO詹姆士沙姆斯。
这位一手发掘、打造了李铵。
詹姆士是以撒比人,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博士。
博士论文导师是后殖民理论家佳亚特里·斯皮瓦克,导师的导师,是美国解构批评大师保罗·德曼。
后殖民主义是研究殖民统治结束后,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遗留的文化、心理、权力关系的理论。
核心问题包括文化霸权,西方如何通过话语,如文学、媒体,将殖民逻辑包装为文明使命,塑造被殖民者的自卑认同。
进行身份撕裂,让被殖民者陷入文化夹缝,既抗拒西方定义,又难以重建本土传统,以此完成隐性殖民。
关注政治独立后,经济全球化、语言霸权如何延续不平等结构。
霍米·巴巴提出“混杂性”概念,强调被殖民者通过糅合本土与外来文化,形成抵抗策略。
这一理论常被用于分析电影、文学中的跨文化冲突,后来《少年派》对印度教与西方理性的并置,便是实践的一种。
詹姆士是西方学术话语重构文化产品的中介者,通过将后殖民学派理论转为制片方法论,为好莱坞全球化提供知识合法性。
将后殖民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电影语言,如《卧虎藏龙》的“去国族化武侠”,在《色,戒》中植入“个体欲望消解历史叙事”的文本结构。
李铵的“天才”背后,除了自身以外,也是有其操刀帮助,才能屡次中的。
《色戒》导演,既是美籍华人,又是岛上的,不必多说。
制片人之一是港岛的,还有上影深度参与。
这些力量,每一方都不简单。
《色,戒》概念上没有柏林电影节大,但能调动的力量,不可同日而语。
好在,沈善登掌握着一张底牌,那就是道理。
《色,戒》本身经不起质疑。
他的文章,正是揪住了这一点。
这也是文章快速扩散的原因。
马有德表示同意:全是老板文章写的好,他只是负责散发。
.......
【《色戒》上映,这个世界,究竟还有没有天理,有没有王法?】
《色,戒》电影将汉奸的床榻粉饰成“人性祭坛”,将家国血泪稀释为“情欲困局”。
我们不得不问,今日银幕之上,是否已无是非?
《色,戒》电影主题,“爱情”作为叛国的遮羞布。
影片用三场赤裸的床戏,让女学生王佳芝从“诛奸志士”沦陷为汉奸的“情欲俘虏”。
她在床上臣服于侵略者爪牙的身下,刺杀行动因一句“快走”而崩塌。
电影试图让我们相信,这是“人性觉醒”,是“爱情战胜立场”。
可悲!
肉欲交缠便能抹杀民族大义,枕边温存便可赦免血海深仇,那么南京城三十万冤魂的哭嚎,是否也敌不过一句“他待我温柔”?
《色,戒》人物塑造方法,英雄之血为豺狼涂脂抹粉。
全片最致命的毒刺,在于它将一个本应壮烈的刺杀故事,扭曲成对汉奸的“悲悯式告白”。
当王佳芝颤抖着放走易先生,当汉奸在珠宝店露出“深情”眼神,影片镜头分明在呐喊,看啊!汉奸也有软肋,背叛只因孤独!
荒谬!
刽子手的眼泪被特写放大,志士的牺牲被情欲解构。
我们是否已忘记:真正的英雄从不因敌人“脆弱”而放下匕首,真正的耻辱是让英雄沦为汉奸的“人性注脚”!
《色,戒》的叙事,“人性”是魔鬼穿上了新衣,装点成人。
电影华丽的光影成为了一场叙事上的陷阱,它把“出卖同胞”美化为“忠于自我”,将“苟且偷生”包装成“肉身觉醒”。
易先生这个抽着血、刮着骨、踩着同胞尸骨上位的恶魔,只因对情妇展露片刻“脆弱”,便被镀上一层“复杂人性”的金边。
醒醒吧!
这不是艺术深度,这是用香水喷洒化粪池!
如果放下屠刀便能成佛,如果恶魔掉一滴泪就能洗白罪行,地狱不如直接改叫天堂。
《色,戒》剧情,将大是大非替换为“情欲选择题”。
全片最危险的逻辑,是它把“国仇家恨”降维成“男女博弈”。
王佳芝在暗杀现场因一颗钻石动摇,国家存亡被简化为“他爱不爱我”的猜心游戏。
电影熟练的镜头语言,让观众将敌我立场无限淡化,让黑白、善恶分明的立场,模糊化了。
忽略了覆巢之下无完卵,国破之下,小家也不会有尊严可言。
请问,面对侵略者军官的“爱情”,被侵略国家的女性,有拒绝的可能吗?
恐怖!
若一部电影教导年轻人,民族大义可因珠宝闪光而抛却,血海深仇能被床笫温存所消解,这与给砒霜裹上糖衣何异?
今日我们质问的绝非艺术表达自由,而是基本人性底线。
一个民族的血泪史被拍成“汉奸情欲史诗”,志士的匕首因敌人床技高超而坠落。
这世间若还有天理,便不该让英雄无碑、豺狼披裘!
这人间若还有王法,便不该让背叛者戴“情圣”桂冠,让牺牲者成“愚忠”笑谈!
请摸一摸良心,你看到的究竟是艺术,还是裹着丝绸的棺材?
最可怕的是,关于电影的讨论,绝大部分聚焦在了大尺度、删减,一如电影中,把生死存亡问题,亡国灭种问题,聚焦于男女的纠缠。
我也是电影行业从业者,《督公》电影的制片人,我看着导演,为了顺利过审,多次修改剧本,不敢涉及任何历史问题。
但,《色,戒》,这样一部赤裸裸的历史虚无主义的作品,为何可以顺利上映?
这个世界,究竟还有没有天理,有没有王法?
......
这篇文章,揪住了道理。
象征着沈善登真正进入了电影圈的牌桌。
当然,也意味着《色,戒》也上桌了,上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