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色戒》超罕见
第33章 《色戒》超罕见
舆论乱成了一锅粥。
“现在想着来找我们,哼!”
马有德冷笑挂断电话。
《色戒》宣发用的港台背景的公司,这方面港台有先发优势。
之前对顺为爱答不理。
这个时候联系,马有德一眼看出是投石问路。
在媒体公关领域,顺为是沈善登旗下的公司不是秘密。
马有德带着水军冲锋陷阵。
“《色戒》电影还没上映,我们为何知道剧情?”
“这方面质疑,如果是正常询问,咱们正常回答。《色戒》有原著,而且美国,港岛、弯岛,《色戒》在九月中下旬已经上映了,韩国、德国也已经上映了。”
“如果摆明了混淆视听,进行舆论攻击的,那就直接嘲讽,让他去港台买票看,出国看,不能出境就闭嘴。”
马有德果断洞察《色戒》这部戏的致命弱点。
这部戏卖的根本不是什么艺术,也不是在威尼斯获奖,不是李铵,更不是梁超卫。
而是名气最小的汤薇。
她能脱。
《色戒》用来吸引人买票的是大尺度,还有打真军之类的营销。
认识到了这一点,马有德立刻掀开自己的笔记本,找到之前沈善登的讲话,写下新的感悟。
围绕《色戒》的关注,证明了沈善登的研判,如今的国内观众,对于西方大奖实际上没有什么兴趣。
“真正的老板,敢于下论断!”
“老板的智慧在一次次实践中,更加熠熠生辉。”
马有德捕捉到了《色戒》片方的某种目的。
恐怕也有“生米煮成熟饭”,来打开以后电影尺度的意图。
但如果将英雄污名化汉奸的事实摆出来,大尺度营销就破了。
明了《色戒》的肮脏,越大尺度,观众越恶心。
“除了植入《督公》制片人炮轰国际大导演的传播因子,再借争论,把原型郑苹如女士的壮烈事迹和家族事迹传播出来。”
马有德要执行沈善登说的沉浸感,把舆论攻势做深做实。
郑苹如父亲是同盟会元老,身家显赫的大小姐。
如果不想去抗战,一样可以荣华富贵。
这样一个人,执行刺杀后,被拷问折磨至死都没有叛变,处决后尸骨都没有找到。
是汉奸的小三,婊子看谁都像卖的,写出了《色戒》。
而且郑苹如的兄长、未婚夫都牺牲在了抗日事业中。
未婚夫王汉勋在上海大同大学理科毕业后,放弃了出国留学和谋事的机会。
在滇缅公路因受日军攻击截断,要开辟驼峰航线,飞跃喜马拉雅山,他主动请命执行这项危险的任务,完成首航。
1944年8月7日,衡阳保卫战中,由云南沾益驾机投送湖南衡阳守军补给物品,飞至湖南芷江县绥宁上空,因天气骤变,视线不明,撞山失事,以身殉职。
郑苹如的兄长郑海澄和弟弟郑南阳在日寇侵华时,身处敌国的他们,选择回国抗战,郑海澄于1944年1月9日,在保卫重庆的空战中壮烈牺牲,时年28岁。
将心比心。
马有德了解了郑苹如和其家族的事迹,肃然起敬。
虽然要他去做,不一定能有这种牺牲精神,但他肯定也做不到污名化。
把这样的一个英雄人物,编成香艳故事。
何等可耻!
何等可恨!
《色戒》原著作者也就罢了,李铵这样著名的导演,拍成这样的故事,这是就是电影艺术吗?
电影艺术要是这个样子,还不如毁掉算了。
真要看大尺度,看毛片就是了。
马有德相信越是了解真相的人,越是膈应和恶心。
但出乎马有德预料。
这种黑白分明的事情,舆论并非摧枯拉朽,硬是打成了焦灼战。
评论两极分化。
上纲上线和振聋发聩打的昏天暗地。
了解真相后,大量网友批评《色戒》美化汉奸、不尊重革命先辈。
连传统媒体,也以《青年制片人炮轰〈色戒〉扭曲忠奸观》为题转载,影响力扩散到线下。
但在如此黑白分明、公道显而易见的情况下,也有一部分媒体高度称赞《色戒》。
不乏主流媒体。
如凤凰,罗列李铵的成就,奥斯卡导演,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生拉硬扯威尼斯评委团主席的张一谋,给《色戒》背书捆绑。
对《色戒》跨过了争议,而是直接从影片的艺术价值、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喊出了“人性启蒙”。
除了一部分有影响力的媒体之外,如天涯论坛,以“《色戒》还未上映,处于评论锁定期”、“人身攻击”等等,输送禁言套餐,一直到世纪中叶才能解封。
拉偏架,是演都不演。
对于马有德来说,他没法接受如此是非清楚的一件事,竟然在舆论中开始模糊。
“这能叫启蒙吗?”
马有德很是愤怒:“这是黑白颠倒,没人管管吗,就让它上映?”
“别急,别急。”
沈善登让马有德保持冷静。
能做到现在这个程度很不容易了,至少揭露了《色戒》本来面目。
当下这个时代,《色戒》上映几乎是必然。
舆论很难影响。
文化太弱势。
不让《色戒》上映,会被喷不够开放,搞不教而诛。
放以后,舆论澄清,和《色戒》有点关系的衡阳保卫战,就直接摁死。
郑苹如的哥哥郑海澄就是在衡阳保卫战牺牲的。
如果把投降合理化了,如何向牺牲的人交代?
沈善登道:“现在急的不是我们,是《色戒》相关方。”
《色戒》这部戏,是很好的检测器。
沈善登前世也只是泛泛了解《色戒》,他没看过这部戏,火的时候他都没关注。
前世,他进入电影院看的电影,是《战狼2》《流浪地球》《八角笼中》《哪吒》《万里归途》这些。
结合这一世的学习经验来看,可能在他心里,早就下意识给娱乐圈打上标签了。
对于《色戒》的了解只是浮于表面,他写的炮轰《色戒》的文章,是从后世的争议点入手。
实际去分析,还是这一世。
了解了原型郑苹如女士,还有其家庭,沈善登只能说《色戒》这部戏太罕见了。
这样的电影,是那种非常罕见的电影。
不是一般的罕见,是超级罕见的那种。
能够鲜明的分清敌我,不带任何一丝一毫冤枉的。
可以说,《色戒》这部戏,无论是如何立场,无论是从国,还是从家,只要稍微像个人,在得知郑苹如女士的原型之后,都不会支持这样的一部戏。
而支持《色戒》这样电影的,如果不知道原型,受舆论影响,还能说得过去。
知道了,还在念叨“人性”“奖项”“艺术”,也无关什么立场了,那就是彻底匍匐在西方鄙视链之下,基本不算人了。
而在沈善登走过冲奖这条路之后,认识更深,李铵是很罕见的那种为海外评奖而生的,超级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