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徽宗画债抵国,乾隆盖章毁名画
第5章 徽宗画债抵国,乾隆盖章毁名画
镜面亮起的瞬间,一幅《瑞鹤图》的高清图铺满屏幕,丹顶鹤绕着宫殿飞翔,笔触细腻得连羽毛的纹路都清晰可见。解说员的声音带着赞叹:“先不说别的,宋徽宗赵佶这画功,放在整个艺术史上都是顶尖的——可惜啊,他是个皇帝。”
宋朝的延福宫里,赵佶正拿着玉笔勾勒梅枝,看见自己的画被放大在镜面上,先是得意地挑了挑眉,随即听见“可惜是个皇帝”,脸一下子沉了下来:“朕书画双绝,开创瘦金体,难道不是千古佳话?”
他旁边的蔡京连忙附和:“陛下的艺术造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些只知打仗治国的粗人懂什么?”
可解说员话锋一转,调出一张地图:“艺术造诣再高,也挡不住金兵南下。靖康元年,金兵包围汴京,赵佶慌了神,居然把皇位传给儿子宋钦宗,自己当起了太上皇,想着跑路……”
“一派胡言!”赵佶猛地将画笔摔在砚台上,墨汁溅得宣纸上的梅花像开了血花,“朕是为了专心抗金,才禅让皇位,何来跑路之说?”
视频里弹出一段史料:“可他跑了没几天,就被金兵抓了回去。为了活命,他把宫里的字画、玉器都拿去抵债,甚至让皇后、公主去给金兵当奴隶……最后还是被押到五国城,穿着粗布衣服给人放牛,活活冻死了。”
“你说什么?!”赵佶如遭雷击,踉跄着后退两步,撞在画架上,《瑞鹤图》的真迹掉在地上。他想起自己最近确实在跟金兵议和,还送了不少珍宝过去,没想到最后会落得如此下场。
“陛下!”蔡京吓得连忙扶住他,“这都是妖镜的污蔑!金兵不过是疥癣之疾,很快就能平定!”
可镜面里的弹幕已经炸开了锅。
【来自朱元璋:放着江山不坐,天天画画?活该!】
【来自李世民:连自己的女人都保不住,算什么皇帝?】
【来自赵佶的儿子宋钦宗:父皇……这是真的吗?】
赵佶看着“宋钦宗”三个字,眼前一黑,差点晕过去。他指着镜面,声音都在发颤:“把那个解说员给朕找来!朕要让他知道,什么叫帝王之怒!”
而此时的圆明园里,乾隆皇帝弘历正拿着印章在《富春山居图》上盖章,听见“奇葩爱好”四个字,饶有兴致地凑到镜面跟前:“朕倒要看看,哪个皇帝的爱好比朕还雅致。”
视频画面切换,解说员举着一张被盖满印章的古画:“要说古代皇帝里最‘爱盖章’的,非乾隆莫属。这位爷收藏了一万多枚印章,不管看到什么名画,都要盖上几个,有时候还忍不住题几句诗……”
屏幕上弹出对比图:左边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真迹,干净素雅;右边是被乾隆盖了七十多个章、还在空白处题了三行诗的版本,密密麻麻的红印像贴了满纸膏药。
“噗——”乾隆刚喝进嘴的龙井喷了出来,溅得龙袍上都是茶渍。他指着屏幕,气得说不出话——那可是他最得意的“作品”,觉得自己的字和王羲之的放在一起,简直是“古今双绝”,没想到被解说员说成“膏药”。
解说员还在补刀:“更离谱的是,他盖的章还特别大,有时候直接把画的主体都挡住了。比如《富春山居图》,他一口气盖了五十多个章,还在画中间题了句‘江山万里,尽在朕掌握’,把黄公望的笔墨都盖住了……”
“岂有此理!”乾隆抓起桌上的“乾隆御览之宝”印章,狠狠砸在地上,玉印摔成两半。他想起自己确实在《富春山居图》上盖了不少章,还觉得盖得越多,越能体现这幅画的珍贵,没想到在别人眼里竟是如此不堪。
旁边的和珅连忙跪伏在地:“陛下息怒!您的题字和印章,是给古画增光添彩,那些凡夫俗子不懂欣赏罢了!”
可镜面里的解说员还在继续:“最讽刺的是,乾隆一生收藏了无数名画,却把赝品当宝贝,真品反而被他当成赝品扔了——那幅被他盖章题字的《富春山居图》,其实是假的,真迹被他贬到了冷宫……”
“你说什么?!”乾隆猛地站起来,龙袍的下摆扫翻了砚台,墨汁在地毯上晕开一大片。他想起自己确实觉得那幅《富春山居图》有点不对劲,可鉴定的大臣说是真迹,他就没再怀疑,没想到居然被骗了!
“和珅!”乾隆怒吼,“把那个鉴定古画的大臣给朕抓起来!朕要诛他九族!”
和珅吓得脸都白了,连忙磕头:“陛下饶命!那大臣已经告老还乡了……”
镜面里的弹幕笑得更欢了。
【来自朱元璋:盖那么多章?怕别人不知道你识字?】
【来自苏轼(乱入):求求了,给古画留点地方吧!】
【来自乾隆的爷爷康熙:这小子……比朕还能折腾】
乾隆看着这些弹幕,气得浑身发抖,抓起旁边的望远镜就往镜面砸去——这还是他爷爷康熙用过的那台,没想到今天派上了这用场。望远镜穿过光影,砸在墙上,镜片碎得满地都是。
苏然在宿舍里看得直乐,随手发了条弹幕:【乾隆:我盖章故我在(狗头)】。这条弹幕刚飘过去,就被乾隆的怒吼覆盖了——【乾隆:苏然!你给朕等着!朕要把你抓来,让你给朕盖一万个章!】
苏然愣了一下,挠挠头:“这AI还挺记仇,连我的名字都记住了。”他没多想,继续往下看。
视频里的解说员话锋一转:“不过乾隆也不是全无用处,他编的《四库全书》倒是保留了不少古籍,就是在编书的时候,把不利于清朝的内容都删了,还烧了不少……”
“你说什么?!”乾隆的脸瞬间黑了,他编《四库全书》是为了“彰千古同文之盛”,怎么成了“删书烧书”?
解说员调出一张书单:“据统计,《四库全书》编修期间,销毁的书籍比保留的还多,光明朝的史书就烧了两万多册……”
“一派胡言!”乾隆气得踹翻龙椅,“朕是为了校正谬误,怎么能说是销毁?!”
可镜面里的弹幕已经开始刷起了“焚书坑儒2.0”,连嬴政都忍不住发了条:【朕烧的是方士的书,他烧的是前朝史书,比朕狠】。
乾隆看着嬴政的弹幕,气得差点吐血。他指着镜面,对着旁边的侍卫嘶吼:“传朕旨意!把所有会做镜子的工匠都抓来!朕要亲手砸了这妖镜!”
就在这时,镜面突然暗了下去,弹出一行字:“下一个视频:《如果古代皇帝有朋友圈》,十分钟后播放。”
各朝的皇宫里,帝王们总算有了喘息的机会,却又忍不住开始脑补“朋友圈”是个什么东西。
赵佶瘫坐在画架旁,看着地上的《瑞鹤图》,第一次觉得画画或许真的不是帝王该做的事。
乾隆捡起地上的印章碎片,看着上面“乾隆御览之宝”的字样,突然觉得有点讽刺——自己盖了那么多章,难道真的只是为了满足虚荣心?
朱元璋蹲在南京的城墙上,看着远处的秦淮河,嘴里叼着根草——他在想怎么才能发明时光机,好去教训那些不争气的后代。
而苏然,伸了个懒腰,点开外卖软件,给自己点了份炸鸡。他看着手机屏幕上不断上涨的热度值,忍不住嘀咕:“这视频要是能赚钱,说不定能攒够下个月的房租。”
他不知道,自己随口说的“朋友圈”三个字,已经让全宇宙的帝王都开始浮想联翩。更不知道,十分钟后即将播放的视频,会让他们明白什么叫“社死不分古今”。
十分钟后,镜面重新亮起,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熟悉的界面——和苏然手机里的微信朋友圈一模一样。
嬴政看着屏幕上的“发表动态”按钮,皱眉问李斯:“这是什么巫术?”
李世民看着“点赞”两个字,琢磨着是不是跟“纳谏”一个意思。
而乾隆,看着屏幕上的“朋友圈”三个字,突然眼睛一亮——这不就是让全天下都知道他有多厉害的好机会吗?
全宇宙的帝王都屏住了呼吸,等着看这场跨越时空的“朋友圈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