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翠琼鸟
第38章 翠琼鸟
方姓修士在前引路,施展御风术之后恰似柳絮般轻浮。虽生得矮胖,却也异常灵活,活脱脱的像个裹着青霞的胖葫芦。
葛姓老者紧随其后,枯瘦身影在霞光中更显得嶙峋,衣袍被风吹的鼓起,就像是裹着一根百年老松木。
徐凡则是跟随在最后面,在施展了‘御风术’后,周身青光流转如霞,始终与前方的葛姓老者保持着三丈之距。
他刻意收敛气息,连衣袂破空之声都消弭于无形,恰似一片青叶紧随在枯瘦身影之后。
每行一段路,他便不动声色地将一枚乳白色的回气丹含入口中,舌尖一顶便化开药力,进入全身经脉之中。
如此周而复始,丹田内灵力始终如溪流潺潺,不见半分枯竭之象。
虽说这般服用,回气丹的药力会浪费大半。但徐凡却浑不在意——临行前他早已备下整整十瓶回气丹,瓶口都用玉魄蜂蜡封得严实,此刻正在储物袋中叮当作响呢。
完全就不怕丹药损耗!
三人一路疾行,身形灵活,在密林幽谷间穿行。
前方那方姓修士与葛姓老者二人,显然是长途赶路的精炼老手。
每隔两个时辰,在方姓修士的提议下,一行人便会寻一处隐蔽之地,在吞服一颗回气丹后调息片刻。确保体内灵力不会枯竭,以免遭遇不测时措手不及。
每逢调息之际,徐凡也会故作姿态地取出一枚回气丹服下,做出一副炼化药力的模样。实则他体内体内灵力充盈,随时可以应对各种情形。
待一行人准备第五次歇息时,天色已经渐暗,远处的山峦已染上一层墨色。
徐凡抬头望了望渐暗的天色,眉头微皱。
这大山里夜间不仅有毒瘴弥漫,更有诸多昼伏夜出的毒虫妖兽,即便是对修仙者都有不小的威胁。
他曾多次在《四国周游手札》看到,每当夜幕降临之际,典籍中的这位前辈都会选一处荫蔽之地歇脚,避免遇到夜间潜藏的危险。
正思量间,前方带路的方姓修士突然掐诀停下,而后周身的青光散去。
“两位道友,前方不远处有座废弃的山洞,不若在此歇脚?”方姓修士转头问道。
“也好,夜间赶路确实不妥。待到天明时,再行赶路也不迟。”枯瘦老者同样落下身子,周遭光晕化作点点微光散去,往后回望时,恰见青光笼罩的布衣身影落在身旁。
他随即询问道:“徐道友意下如何?”
“自是以二位道友做主。”徐凡拱手回应。虽嘴上这般说,心下自然是同意,对此求之不得。
来到废弃山洞中,方姓修士目光四下扫视一圈,确认无碍后,这才袖袍一抖,右手在腰间储物袋上轻轻一拍。
只见灵光一闪之后,数面泛着淡淡荧光的阵旗便凭空浮现,被他一把摄入手心之中。
徐凡的目光,顿时被这几面微光闪闪的小旗所吸引。
葛姓老者见一旁徐凡的目光在阵旗上停留许久,呵呵一笑,捋须道:“徐道友,此乃‘小避障阵’,虽算不得精妙,但夜间布下,足以阻隔寻常蛇虫鼠蚁。另外,也可遮掩些许灵气波动。”
“原来是此阵。”徐凡缓缓点头,虽然头一回见,但是在典籍中有所耳闻,知道这是低阶修仙者野外歇息时,常用的手段。
只是这‘小避障阵’虽称之为‘阵’,其实不过是粗浅禁制,布置起来倒也容易。
就在两人交谈间,方姓修士已经在布置阵法了。
只见他指尖掐诀轻点,阵旗顿时化作数道流光飞射而出,精准没入山洞四角的岩缝之中,隐没不见了。
“接下来,就差阵盘了。”
话音落下,方姓修士便伸手往腰间一拍,手中微光一闪后,出现了一个通体莹白的玉盘。
在玉盘的中间,有着一个拳头大的凹槽。
随着‘咔’的一声轻响,一枚灵石嵌入其中,阵盘表面顿时浮现出数十道交错的灵纹。并逐渐演化成了一道淡青色的光幕,如倒扣的‘琉璃碗’般——从边缘处升起,转眼间便将三人护在其中。
方姓修士看了一眼阵法光幕,道:“两位道友,今夜便在此阵中暂歇吧。”
“有劳方兄了,只是此阵运转所耗灵石……”葛姓老者捻须沉吟,话说到一半却被方姓修士摆手打断。
他开口道:“葛兄说这话就见外了!此阵消耗甚微,一枚灵石便可启用三个晚上,何须你们费心。”
“既如此,老朽也就不客气了。”枯瘦老者微微颔首,随即寻了块青石盘膝坐下。
“在下谢过道友。”徐凡见状,当即抱拳一礼,而后也找了块石头盘坐了下下去。
这一夜倒是平静,除却偶有妖兽嘶嚎自远山传来,倒也无甚异状。
徐凡虽处于闭目调息的状态,实则一直留意周边,不敢有丝毫松懈。直至一晚上过去,洞外逐渐浮现出了丝丝光亮,方才松出一口气。
就在这时,不远处的方姓修士开口提醒了,道:“两位道友,天已破晓,我等也该启程了。
“走。”枯瘦老者双眼微睁,浑浊眸中闪过一丝精芒。
徐凡虽时刻戒备着,此刻却故作初醒之态,眼帘微启一线。
方姓修士站起身后,口中开始念诵咒语,十指快速的掐动法诀。
几个呼吸的功夫后,四周墙壁灵光微闪,数面隐于石壁内的阵旗发出‘嗡嗡’轻鸣之声,重新显现而出,化作数道流光没入其掌心之中。
那莹白玉阵盘更是滴溜溜一转,在收诀声中倏然缩小,被方姓修士翻手收入储物袋中。
方姓修士起身之后,一阵念咒掐诀,将四周墙壁里的阵旗唤了出来,微光一闪后,连同玉盘一起收了起来。
待收拾妥当,一行人便再度启程。
依旧是如昨日那般,隔两个时辰便寻隐蔽处一个小歇,靠吞服丹药快速恢复体内灵力。
如此赶路半日,行在最前方带路的矮胖修士还在途中偶遇两株野山参,便顺手打下两道标记,待归程时再采。
就在标记落下的瞬间,跟在后方的徐凡忽然神色一动——脑海中,忽有最新的情报信息浮现。
【南边一里地外,一棵枯树旁长着一截烈焰花的根茎,如今已发出新芽。】
【西南方向有片毒瘴沼泽,终年雾气阴郁,其间毒虫横行。】
【身后不远处,一只赤织雀羽翼怒张,正发出尖锐的啼鸣声。】
……
徐凡沉吟片刻,蓦然回首望去,发现有两只翠绿色的鸟儿从后方空中掠过,长的似山间鸟儿。
难怪赤织雀会发出尖锐的啼鸣声。平日里,素来只有领空遭其他雀类入侵时,此鸟才会发出厉声示警。
原来是这两个小东西作祟!
徐凡摇了摇头,并未在意。这山间飞鸟甚多,往来穿梭本是常事。
可一炷香后,当他偶然回首时,瞳孔却微微一缩——那两只翠绿色鸟儿竟仍缀在三十丈外,翅羽振动的节奏与他脚步分毫不差。
徐凡眉头微皱,右手不动声色地往腰间储物袋轻轻一拍,袖中顿时微光乍现,一道灵光忽的从袖中飞向高空,眨眼间便没入了云层中杳无踪影。
做完此事,徐凡随即双眸一凝,嘴唇微动间,一道细若蚊声的传音便送入前方二人耳中:“两位道友,后方有两只翠鸟,跟在后面有阵子了。”
枯瘦老者闻言,回首往身后望去,自是发现了翠绿色的鸟影,不过只有一道。
当他看清之际,脸上也随之浮现出了震惊之色,道:“是只翠琼鸟!”
“翠琼鸟?!”徐凡闻言,瞳孔猛地一缩,目光如电般往后扫去,再次寻找那两道翠影。
“徐道友有何发现?”前方引路的矮胖修士,回首询问。
徐凡目光一凝,惊奇的发现后方跟着的翠鸟少了一只。
难怪方才,那枯瘦回首望去时,只看到了一只鸟影——另一只翠琼鸟已是消失不见。
他当即向前方二人传音,如实告知了这个情况。
“不好!若是两只翠琼鸟同时出现,事情就棘手了。”枯瘦老者面色一变,眼中闪过一丝骇然。
“葛兄,出了何事?”方姓修士一脸凝重的询问,自是察觉到了老友的神色不对。
“我们被其他修仙者盯上了!!!”枯瘦老者面色阴沉,略一停顿后,道:“这两只翠琼鸟是豢养的灵禽,一只在暗中盯梢,另一只怕是已去通风报信了。”
徐凡听闻此言,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稍作思量后,他便抬起了手腕,朝着里面望去,只见袖中有灵光不停闪烁。
而前方引路的方姓修士,则是身上青光闪烁,正欲散去‘御风术’停下之际,却被枯瘦老者厉声喝止。
“方兄,切莫散去法术,停留于此!信我一言,我们得继续赶路。”
“葛道友,这是为何?”矮胖修士回首,露出了狐疑之色。
“这两只翠琼鸟跟了我们一路,这些盯上我们的修仙者却依旧没有现身,眼下有两种可能——要么是追之不急,速度没我们快。”
“另一个可能便是忌惮我们这行有三人,他们颇为忌惮,因此在等增援的同伙。我等若在此耽搁,必遭围堵!”
葛姓老者当即作出解疑,说罢已是双目微眯,眼底闪过冷冽的寒芒。
徐凡闻言轻轻点头,心中自是认同这番说法。由此可见,这位葛姓老者是位经常在外行走的老练之人。
“我等眼下遭到跟踪,该如何是好?”方姓脸色阴沉,忽然又想起了什么,急声道:“对了,还有后面两只翠琼鸟,该如何处理?”
“方道友,暂且莫急,我等继续前行便是。这两只翠琼鸟,暂且不必理会。”徐凡淡然说道,目光却不动声色地向后方扫了一眼,暗中观察。
原本身后跟随的翠琼鸟,而今再次变成了一双。
“这两只翠琼鸟若不尽早解决,怕是会徒增变数。”方姓修士神色凝重,沉声说道。
话虽如此,不过他并未贸然行动,仍在前引路,循着既定路线前行,只不过脸上多了几分焦急之色。
半盏茶功夫后,徐凡神色微动,察觉到身后的两只翠琼鸟,一只已经飞去通风报信,只剩下一只还在紧随。
正是这个机会!
他眸中随即寒光乍现,右手悄无声息的摸了一下腰间,一张火球符悄然滑入掌心,随着青色的灵力缓缓注入,顿时有光芒亮起。
只见下一刻,符箓红光闪烁之后,化作了一枚拳头大的高温火球,如同赤红流光般,忽的朝身后冲去。
刹那间,后方丛林间爆起了一团烈焰,那只紧随的翠琼鸟连哀鸣都未得及发出,便已化作一缕飞灰消散。
“两位道友,后方那只尾随的翠琼鸟已除。”徐凡神色如常,淡然说话的同时,指尖残余的火球符灰烬,也是化作点点黑灰从指缝间流逝。
“徐道友,你这是?!”方姓修士身形猛地一震,脸上震惊之色溢于言表,显然被这布衣少年突如其来的手段所慑。
“翠琼鸟之所以被部分修士豢养,便是看中其身法灵动,机敏异常,最适用来探查。”徐凡目光微闪,继续解释道:
“方才,我等若是停下身子,刻意出手必会被此鸟察觉,不易击杀。唯有佯装不知,趁其不备之际,再突施雷霆手段方能做到一击必杀。”
枯瘦老者闻言,浑浊的双目中闪过一丝诧异,不由得多打量了徐凡几眼,显然没料到这看似普通的年轻人竟有如此见识。
实际上,徐凡也是在典籍中,看到了此鸟的应对之策。
说来也巧,他虽未亲眼见过翠琼鸟,但在研读《四国周游手札》时,见到了详细记述过对付此鸟的心得。
此书记载的那位前辈修士,当年同样被此鸟追踪,最终便是以这出其不意之法将其灭杀。
类似这种修真界的手札游记,往往暗藏丰富的经验之谈。
徐凡深知,这些看似随意的记载,实则是前人用实际经历写下的经验之谈
正因如此,他也是越发的重视各种游记典籍,尤其是这本《四国周游手札》,写的确实不错,上面记载了不少实用的技巧,这才使的他在之前看的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