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综武修仙,从全真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章 清和真人

最新网址:m.biquw.cc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终南山晚霞氤氲,一缕清越的道韵自丹崖深处飘荡而出,在云海间流转回旋。

循声望去,在一座不起眼的山峰半腰,有处丈许见方的石坪。

一位道人正慵懒地斜倚在卧牛石上,漫声吟唱着道歌。

暮光透过苍松翠柏,在青色道袍上投下斑驳光影,衬得他愈发仙风道骨,逍遥自在。

正当道人怡然自得之际,一阵细微的“嗡嗡”声,由远及近而来。

他耳力极好,一双丹凤眼蓦然睁开,眸中似有剑芒闪过。

“小家伙今天怎来得如此之晚?难道你家那位古墓主人,也会有琐事缠身?”

那道人唇角微扬,悠然将右手伸出,不多时便有一物轻巧地落在他的掌中。

却是一只通体雪白的玉蜂。

这蜂儿比寻常蜜蜂大上许多,竟灵性十足,落在掌心也不蛰人,只是轻轻振翅,似在催促一般。

“好好好,“道人失笑道,“果然虫如其主,都是一般性急。”

说着左手一翻,亮出一个仅有小指节大小的纸卷。

“拿去吧,这是新的一章,够你家主人琢磨几日了。”

那玉蜂早已做惯了信使,熟练地用六条细足钳住纸卷,双翅一振便腾空而起。

转眼间,化作一抹白影消失在苍茫林海之中。

望着玉蜂离去的方向,道人沉默良久,抬首见天边晚霞似火,掐指一算,已是酉时三刻。

正是采西山暮霭炼坤离真水的时辰,道人当即盘坐青石之上,五心朝天,意守丹田。

霎时间,周身三百六十五处穴窍如漩涡骤起,将弥漫山间的暮霭之气尽数吸纳。

这些天地精华循经脉流转,每运行一周天,便凝练一分,最终化作精纯真气,如百川归海汇入丹田。

如此循环往复三十六周天后,道人头顶忽有清气升腾,在离顶一尺处凝结成一朵含苞待放的青莲。

那莲花苞灵性十足,竟向着四方各拜九次,方才化作一缕青气,复归道人紫府。

“吁~~~”

待清气入体,道人从口鼻中呼出三道乳白色浊气,如三柄利剑般离体丈许才被山风搅乱,散于林间。

功行圆满,道人依旧端坐不动,眉宇间反现一丝忧色:

“朕来此间修道已逾三载,任督二脉俱通,天地二桥无碍,先天功几至大成。”

“按理说大道可期,本该欣喜,为何近来总觉心悸难安,如芒在背?”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莫不是这先天功......”

正思量间,崖间小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道人倏然睁眼,只见一名青衣道童正跌跌撞撞地奔上山来。

“哎,脚下且慢些,莫要跌倒。”

不见道人有何动作,人已出现在三丈之外,仅几步便来到道童面前,一手将他扶住。

“师、师叔......”小道童不过十一二岁年纪,跑得急了,红扑扑的脸蛋上挂满汗珠。

“有......有贼人结伙闯宫......师祖命我来请你......”

道人并未急着询问贼人之事,只是轻轻拭去道童额角的汗珠。

待他气息平复,这才从怀中取出一个青瓷小瓶,放在那肉乎乎的小手上。

“玉蜂浆!”

道童眼睛一亮,迫不及待拔开瓶塞,深深嗅了一口,沁人心脾的蜜香让他眯起了眼睛。

回味良久,他才恋恋不舍地塞回木塞,将瓷瓶仔细藏进怀里。

“既如此喜爱,为何不尝一口?”道人含笑问道。

小道童咧嘴一笑,露出两个小酒窝:“明月还在观中,我留着和他一起尝。“

道人闻言朗声大笑,一把将道童抱起放在肩头。

在孩童银铃般的笑声中,他纵身一跃,如白鹤展翅般从崖顶飘然而下。

只见他足尖轻点松枝,每一次借力便能凌空滑行十余丈,青色道袍在云霞间翻飞,转眼便消失在茫茫林海之上。

-----------------

话说,这中年道人不是别人,正是全真教三代首徒,长春真人丘处机座下最得意的弟子——清和真人尹志平。

只是,此尹志平早已不是那个跟随丘处机远赴蒙古大漠的全真弟子。

他躯壳里住着的,却是从三百多年后大明王朝穿越而来的灵魂——那位痴迷长生之术的“万寿帝君”。

三年前,嘉靖帝朱厚熜自混沌中醒来,忽觉灵台剧震,前世今生的两股记忆在脑海中纠缠融合。

待他神思稍定,发觉自己竟成了重阳真人门下——长春子丘处机的亲传弟子,未来执掌全真教门的清和真人。

这位曾经的嘉靖皇帝怔然良久,继而抚掌大笑。

想他前世,在紫禁城中苦修数十载,炼丹服饵,扶乩问卜,却终究难逃生死大限。

如今竟得三清道祖垂怜,让他在这终南福地重获新生。

望着眼前云烟缭绕的重阳宫,朱厚熜只觉胸中块垒尽消。

此生再不必为朝堂纷争所困,再不用被奏章琐事缠身,真是一身孑然了无牵挂。

这清静无为的道门祖庭,不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修真圣地?

自此之后,朱厚熜附身的尹志平便弃了武功修习,一心参悟长生之道。

一则是他重生之后,向道之心愈坚,二则是怕初来此间,露了马脚,索性闭关不出,不见外人。

只是他这般转变,却让嗜武成痴的丘处机颇为不解。

这位长春真人几番劝说无果后,不由暗自叹息:修仙之事虚无缥缈,哪有实实在在的武功来得有用?

但转念一想,全真教毕竟是玄门正宗,修仙炼道才是根本。

当年自己率十八弟子西行,面谒成吉思汗,获其敕封总领天下道门。

如今大弟子潜心修道,反而更符合重阳真人立教的本意。

比起自己这个整日与人争强斗胜的师父,尹志平倒更像是个修道之人。

说白了,不过是儿大不由爷,徒壮不由师,老道士自我安慰罢了。

与丘处机这位师父不同,大师伯马钰对尹志平的转变却极为赞许。

这位丹阳真人向来主张清静无为,本就不耐教中琐事。

这次受尹志平道心坚定所感,干脆将掌教之位让与丘处机,自己也寻了处僻静洞府闭关清修去了。

-----------------

朱厚熜这一闭关,便是整整三载寒暑。

除了清风、明月两个照顾他起居的小道童,任谁来访都被挡在石室之外。

就连全真教一年一度的论武大比,他也从不现身。

重阳宫内,赵志敬连年独占鳌头,声势如日中天,渐渐有了取代他成为三代首徒之势。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争斗,并不会因同门之谊而消弭。

即便全真七子是一师之徒、同气连枝,也难免因教义分歧而各传一脉。

更别说门下那些各承衣钵的三、四代弟子了。

各脉之间的明争暗斗是少不了的。

玉阳真人一脉的赵志敬,处心积虑想要取代长春真人座下的尹志平,成为三代弟子之首。

全真七子对此不置可否,被朱厚熜附身的尹志平更是恍若未闻。

却不代表其他三、四代弟子们也不在意。

清风、明月这两个负责照料尹志平起居的小道童,对此感受尤为深切。

旁人或许不知这位尹师叔的真实修为,他们却是亲眼见证过那超凡脱俗的境界。

那个整日趾高气扬的赵师叔,怕是连给尹师叔提鞋都不配!

可惜人微言轻,他们的话不仅无人采信,反被污蔑是为保住尹志平首徒之位的谄媚之徒。

是可忍、孰不可忍,既然言语争辩无果,少年心性终究按捺不住,只得拳脚相见。

于是每隔几日,朱厚熜就会看见两个顶着乌青眼圈的小家伙,倔强地抱着柴米蹒跚而来。

那副狼狈又执着的模样,让他既心疼又好笑。

朱厚熜终日闭关于临未峰石室之内,青灯古卷相伴,静诵黄庭、默运龙虎,潜心参悟炼精化气之玄机。

这具肉身本就天资不凡,又得全真内功真传,根基之深厚远非前世那具被酒色掏空的龙体可比。

更妙的是,他以帝王心性修全真心法,竟暗合“天子垂拱、无为而治”的至高境界。

仅一年的功夫,便将公认最难修炼、进度最慢的全真教入门心法炼至大成。

真气如溪流潺潺,自丹田而起,循十二正经流转,滋养五脏六腑,又似春风化雨,润泽奇经八脉。

进境如此迅速,虽出乎朱厚熜意料,却未动摇他的清净道心,依旧不徐不疾,循时而动。

这般动静相宜的修行,反倒暗合了“致虚极,守静笃”的真谛。

-----------------

闭关静修于常人而言或许清苦,在朱厚熜看来却是难得的逍遥。

待全真心法大成后,他便开始参悟那镇派绝学——先天功。

说来也奇,这先天功虽为全真至高心法,却从不藏私,但凡入门弟子皆可翻阅。

奈何其修炼门槛太高,不但要将全真心法练至大成,内力浑厚无比,更须修至道心通明之境界。

自重阳祖师仙逝后,除了那位自幼便深受佛学熏陶的南帝,竟再无一人能窥其门径。

然朱厚熜两世修行,已近一甲子,这些条件于他而言不过是水到渠成。

短短三月,便已初窥堂奥。

正当他沉醉于这玄妙境界时,一群不期而至的蜜蜂,打破了他平静的修行生活......

最新网址:m.biquw.cc
本章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