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旧军装
第4章 旧军装
来人穿着一身几乎看不出原色的旧军装,虽然打着补丁,却浆洗得干干净净,熨帖地穿在身上。
他剃着板寸,国字脸,浓眉大眼,眼神锐利,看起来三十岁左右,身姿挺拔。
那几个混混被这突如其来的吼声和凛然的气势震得一滞。
为首一个留着长头发、叼着烟卷的混混色厉内荏地叫道:“你谁啊?少他妈多管闲事!”
穿军装的男人根本不废话,动作快如闪电。
就在那长发混混话音未落的瞬间,男人左手如铁钳般精准地扣住了对方伸向鸡蛋篮的手腕,向下一拧一压!
“哎哟!”长发混混顿时发出一声杀猪般的惨叫,整个人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带得向前踉跄,手腕剧痛,感觉骨头都要碎了。
另外两个混混见状,怪叫着扑了上来。一个挥拳打向男人面门,另一个抬脚踹向他腰间。
穿军装的男人眼神冷冽,不退反进。
他扣着长发混混的手腕猛地向后一带,将其当成盾牌挡在身前。
挥拳的混混收势不及,一拳结结实实砸在同伴的背上,疼得长发混混又是一声惨嚎。
与此同时,男人右腿闪电般抬起,一个干净利落的小幅度侧踹,精准地蹬在踹向他腰间的混混小腿迎面骨上。
“咔嚓!”一声令人牙酸的轻响伴随着凄厉的惨叫,那个混混抱着小腿倒在地上翻滚。
剩下那个挥拳落空的混混彻底吓傻了,看着倒地的两个同伴和如同战神般屹立的男人,脸色煞白,连连后退。
“你……你别过来!我们……我们是跟‘刀疤刘’混的!”
“滚!”穿军装的男人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声音不高,却蕴含着战场上淬炼出的杀气。
三个混混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扶起受伤的同伴,狼狈不堪地消失在巷子尽头,连句狠话都没敢留。
街角瞬间安静下来。围观的人群发出低低的惊叹和议论声。
“是王卫国!”
“王排长!好样的!”
“这帮街溜子,早该有人治治了!”
“唉,卫国这孩子真是不容易……”一个挎着菜篮的大妈看着王卫国挺拔却略显清瘦的背影,叹了口气。
“谁说不是呢,”旁边一个穿着工装的大叔接话,“刚退伍回来才仨月吧?家里老娘就病倒了,听说咳得厉害,整宿睡不着。”
“可不是嘛,”大妈压低了声音,“他家那情况,老王走得早,就剩个老娘。他这刚回来,工作也没着落,街道上照顾,在麻袋厂给安排了个临时工,那点钱……杯水车薪啊。”
“嘘,小声点,他过来了。”有人提醒道。
老农惊魂未定,哆嗦着站起来,紧紧抓住王卫国的手:“王排长……谢谢!太谢谢您了!要不是您……”
王卫国脸上冷硬的线条柔和了一些,摆摆手:“李大爷,没事了。以后卖东西找个敞亮点的地方,别在这种角落。”
陈默站在不远处,将这一切尽收眼底,耳边也清晰地捕捉到了那些街坊的议论。
这个男人的身手、正气,以及周围人对他的称呼和刚才听到的家庭困境,都让陈默心中一动。
这绝对是个关键人物!一个退伍军人,身手好,有正义感,在街面上似乎也有一定威望,而且正面临困境,急需帮助。
如果能结识他,对自己在这个陌生年代立足,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帮助。
更重要的是,对方此刻的处境,反而可能是一个建立联系的契机。
他定了定神,在王卫国安抚好老农,准备离开时,快步走了上去。
“同志!请等一下!”陈默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充满敬佩。
王卫国停下脚步,转过身,那双眼睛立刻锁定了陈默。
他的目光扫过陈默不合身的旧工装、略显苍白的面容和空荡荡的双手。
眼神里没有轻视,却充满了警惕——一个陌生的、外地口音的年轻人。
“有事?”王卫国的声音简洁有力。
陈默被他看得有点紧张,但努力保持镇定:“刚才……您太厉害了!那几下子,真解气!”
他由衷地赞叹道,指了指混混逃走的方向,“这帮人太欺负人了。”
王卫国脸上的表情没什么变化,只是淡淡地说:“路见不平而已。你找我有事?”
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陈默的眼睛,似乎在判断他的意图。
陈默知道在这种人面前耍心眼没用,不如直说。
他露出一个带着窘迫和无奈的笑容:“同志,不瞒您说,我叫陈默,是个……回城探亲的知青,路上遭了贼,钱粮都丢了,介绍信也被撕毁了,现在……现在没地方落脚。”
他指了指自己,“您看我这身……刚在城里转悠半天,想找个能过夜的地方,不要求多好,只要能睡人就行。”
王卫国沉默地听着,目光在陈默脸上停留了几秒,似乎在判断他话语的真伪。
陈默坦然地对视着。片刻,王卫国似乎从陈默的眼神中确认了什么。
他抬手指向县城西边:“西关外,过了石桥,河边有个废弃的棉花仓库。后墙根塌了个角,里面堆了些烂稻草。你要是实在没地方去,凑合一晚也行。”
他顿了顿,语气严肃地补充道,“不过,那地方荒得很,晚上不太平。野狗、耗子多,也可能有……不三不四的人晃悠。自己机灵点,注意安全。”
这并非什么好去处,但却是王卫国能想到的唯一一个不需要介绍信、不需要花钱的、勉强能遮点风的地方。
这已经是他对一个陌生落难者能释放的最大善意。
陈默心中涌起一阵感激,连忙道谢:“谢谢!太谢谢您了,王……王大哥?”他试探着用了更亲近的称呼。
王卫国微微点了下头,算是默认了:“我叫王卫国。快去吧,天快黑了。”
说完,他不再停留,转身大步流星地离开了。
陈默记下方向和地址,将身上那张一两的粮票和那两把野菜悄悄放在了老大娘屋里的桌上,算是对老大娘的报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