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李老师和小隋
第31章 李老师和小隋
美食博主李老师,他在买过包子之后,正式与助手小隋进入拍摄状态。
他先是念了今天的开场词:
“一位老朋友推荐,说是这里有家百年包子摊,让我一定得过来尝尝,两个人16块钱。”
念完台词,李老师便和摄像助理小哥吐槽起来:
“但我刚刚跟卖包子的老板聊了一下,人家竟然刚摆摊没多久。”
“那说明情报有误,”小隋笑着问道:“不是百年老摊吗?”
李老师摆了摆手,
“也不差那几年。但人家生意挺不错啊,一晚上能卖出去几百个包子,咱再晚来一会儿就赶不上了。”
“李老师在点我呢,”小隋开起玩笑,“今天我开的车。”
“那不能,我兄弟又开车,又剪辑视频,还得负责拍摄,一个人干这么多活儿。”
两人相视一笑,随后坐到马扎上。
小隋调整了一下机位,示意李老师开始品尝。
但老李刚低下头,便又把头抬了起来,随后还将包子怼到了镜头前:
“这外观值得说道说道,俩字儿,标准。”
“真没想到能在一个路边摊看到这么认真的包子。”李老师又拿起来一个对比了一下,道:
“大小也几乎一致,这老板的手艺绝对是专业级别的。”
助理小隋充当了一下提词器,现场补充道:“包子褶均匀细密,二十四个,不多也不少。”
李老师咬下一口,仔细品味起来。
“包子皮儿,蓬松,宣软。面发得很好。”
“馅儿,猪肉大葱的。调的味道很棒,咸鲜适当。吃得出来猪肉本身的香味,不腥不腻,肉很新鲜。”
“调味和选材也都很好。”
拍了这么多期视频,助理小哥很少看到李老师流露出如此自然的状态。就像什么呢?一个专业厨子在家里吃完饭,难免也要点评两句的感觉。
小隋不禁问道:“今天这包子很特殊吗,李老师?”
“多特别,真谈不上。”老李摇了摇头,继续说道:
“但说吃起来的感觉啊,就像家里面自己做饭,就用普通的面粉,新鲜的猪肉,包了一顿普通但是很好吃的包子。”
小隋附和道:“北方吃面食多,吃到包子的时候,或多或少都能吃出来家的味道。”
李老师话锋一转:“但我可没说这包子一般啊。”
小隋:“李老师吃出来了什么?”
老李神秘一笑,“他这包子,还放了蒜。”
小隋听后,不解的问道:“吃包子是应该就蒜吃,但肉馅里面还搁了蒜吗?”
李老师解释:“放的是大蒜水,这里边有点门道。”
助理小隋也有一定的烹饪经验,但对李老师的说法,依旧没搞懂。
“正常来说,调馅打水,不都是用的葱姜水吗?”
李老师举了个例子,“你看,就这个猪肉大葱馅的包子,包的时候,葱一定是最后才和到馅里的,这是为什么?”
小隋想了想,回答道:“葱放久了就臭了。”
李老师伸出手指,“一个道理。”
小隋不禁调侃道:
“您全给人秘方说出来了。”
李老师看向镜头,面露微笑,“不摆摊不用学啊。”
随后又嘱咐小隋:
“回去给这段消个音,保护一下。”
李老师反正是完完整整的吃过一个鲜肉包了。
但助理小隋没有。
他不得不适时提醒:“总结一下吧,李老师”
老李沉思片刻,说道:
“五百块钱能买两百个的招牌鲜肉包,根本挑不出来毛病,全是优点。
“非要说缺点的话,”李老师顿了顿,换上玩笑的语气,“唯一的缺点就是咱吃饭只有俩马扎。”
小隋:“既然是社区的路边摊,顾客都是买回去吃的嘛。”
李老师点点头,“就这俩马扎还是人因为认识咱们,特意给咱用的呢,别的顾客哪有这待遇。”
他看向包子摊老板,很快意识到,这可能是对方一家三口用来休息的。
“咱拍完赶紧给人还回去,人家一晚上也挺辛苦的。”
...
不远处,陈舟看着俩人现场拍视频,感觉还挺有意思。
有说有笑就把视频给拍了。
这工作氛围很让人羡慕。
得亏有情报提示,自己为他们准备了两个小马扎,又添了一次性筷子。
要不还得让他们站着吃。
等两人拍完视频过来,陈舟给对方递上两杯酸梅汤,“李老师,小隋哥,送你们两杯酸梅汤。”
助理小隋自我调侃道:“李老师,我也有粉丝了啊。”
李老师在看过酸梅汤后,对小隋说道:“你看,连酸梅汤都是自己熬的。”
随后又执意扫起付款码来。
陈舟了解过,李老师除了是探店美食博主之外,本人就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厨师前辈,曾经担任过大酒店的行政总厨。但没想到接触下来,他给人感觉特别和善。
陈舟笑着问道:“怎么样李老师?给提点意见。”
李老师语气严肃的说道:“小伙子赶紧开个店,到时候我再来一趟,好好吃一顿。”
“哈哈,一定开店,到时候再请您过来!”
不过陈舟还有个疑惑呢。
自己的小摊明明开业没多长时间,只是以周边居民为主要顾客,真不知道为什么会吸引到美食博主来探店。
趁着这个机会不禁询问起来:
“李老师,你们是怎么想起来,到我这个小摊上吃包子的?”
李老师估计是真渴了。
吸管吸的酸梅汤嘬嘬响。
他回答道:“你这可不是小摊啊,京城的朋友告诉我,是个百年老摊,让我一定得过来尝尝。”
我什么时候成百年老摊了!
陈舟:“那是余大爷!”
李老师点头:“就是他。”
李老师和小隋准备离开了,最后又和陈舟说了句:“就这样慢慢来,生意会越来越好的!”
不禁让人心头一暖。
.....
收摊收摊。
陈舟确实有余大爷的联系方式,但那时候对方以为自己是玩古玩的。
这次他竟然能给自己找来李老师,陈舟不禁主动联系起来:
“感谢余大爷帮忙推广,今天李老师他们来过了。”
余少春语音:
“谢我干什么呀,用不着啊。我说出去的事情,一定会做到。”
余大爷还是那么局气,仗义。
陈舟:“那如果我说给您寄点腌黄瓜过去呢?”
余少春:“地址是 xxxx,发顺丰到付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