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你管这叫鱼线?
第3章 你管这叫鱼线?
绿藤市,
重工集团家属院内。
一位面容严肃、穿着居家服也难掩军人气质的男人正坐在书房整整一上午都愁眉不展。
孟振国作为华夏船舶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舰船特种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所长、首席专家。
更身兼国产航母工程“生命线”,也就是阻拦索系统的技术总负责人。
他所负责的是一整支舰队未来的咽喉。
只是此刻,咽喉正被一双无形的手死死扼住。
孟振国无奈地看着桌面摊开的函件。
这是国外合作方发来的,里面的措辞不光冰冷,还充满了傲慢。
“鉴于贵方在相关技术领域的潜在应用方向与我方战略利益存在不可调和之冲突,即日起终止所有关于航母阻拦索材料及技术的供应与咨询服务。”
“已交付订单不受影响,但后续维护及备件供应将无限期中止。”
落款日期,就在三天前。
而旁边,是英文技术资料和复杂的力学性能图表。
一些有着“机密”字样的国产航母阻拦索项目进度报告上,用红色标着材料性能未能达标以及外购渠道中断的报告。
就在这时,孟振国接了一个电话。
“项目进展的怎么样了?”孟振国迫切询问。
“孟所,所里最新的测试出来了,新材料两项重要指标,抗拉强度和疲劳寿命距离目标值还是有一丁点的差距。”
闻言,孟振国沉默了半晌,声音忽然提高了几个分贝:“一丁点差距是多少?百分之零点五,还是百分之一?”
“知不知道在每秒吸收百万焦耳动能,承受上百吨冲击力的阻拦索上,这些微小的百分比,就是生与死的鸿沟!”
“抱歉所长,所里的研究员正在努力改良新材料。”电话那头的声音明显弱了几分,孟所长发火了,换谁来都会感到害怕。
“算了,刚才是我太激动了,你们先忙吧,明天我回到所里去亲自把关。”
挂掉了电话,孟振国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眼下,国外不仅断了货,更是掐断了所有技术借鉴的可能性。
这无疑是把华夏逼到了悬崖边上。
与其说这是一场技术打压,倒不如说是赤裸裸的羞辱!
这时,房门被推开,妻子洪芳端来切好的果盘。
孟振国见状轻轻地将机密报告给收进了抽屉。
洪芳没说什么,默默把果盘放在桌角,避开那些散落的英文资料和复杂的力学图表。
然后走到孟振国身后,双手搭上他僵硬如铁的肩膀,力道适中地按揉着。
“最近你天天呆在书房,饭也不吃,还在因为阻拦索项目发愁吗?”
孟振国点了点头,摘掉眼镜,抬手揉起了眉心:“国外那帮孙子卡脖子,咱们材料搞不定,上面催的还紧。”
“这个项目就真这么急?”
“那是自然。”
孟振国抬起手搭在妻子的手背上:“一艘航母,想要发挥最大的作战性能就必须要配备舰载机。”
“而航母阻拦索则是用来拦停高速降落的舰载机,是舰载机名副其实的生命线。”
“国内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在舰载机阻拦着舰试验上取得圆满成功。从舰载机尾钩与阻拦索拉钩开始到飞机停下全程时间只有2-3秒。”
谈起这个话题,孟振国眼里满是自豪。
“那现在的问题是……”
“当然是国内的阻拦索制造技术不成熟,而眼下国外已经不再愿意出售阻拦索给我们。”
洪芳的手忽然停了下来,略带关心问:“那……这航母阻拦索,咱们真就造不出来吗?”
孟振国一副别提了的模样,深深叹了口气:“哎,咱们国内人才还是有的,只是一时半会儿,很难赶上别人。”
“自己造的阻拦索,强度和国外的相比差上一截,寿命也要短一半。”
“你想想舰载机是什么速度和吨位,别小看这一截,那很可能就是机毁人亡!”
“差这一半,舰载机出去转一圈,没绳子换了,那就会成为海上的靶子!”
“现在上面给的时间有限,要是真没办法按时攻克阻拦索的技术,这责任我孟振国担得起,我也没话可说。”
“问题是咱们国家的海防等不起!”
孟振国越说越激动,猛地开始咳嗽了起来。
“好了好了,咱不说这些。”洪芳赶忙拍打着丈夫的后背,轻声安慰道。
“嗯,”孟振国缓过来后,轻声说,“这事先放一边,今天你生日,我已经叫小海回来了,这孩子真是不让人省心。”
洪芳宛然一笑:“不是你说不要求小海成才,只要不做违法的事,不管做什么都支持他吗。”
“我觉得每天钓钓鱼也没啥不好的,这要是别人家的孩子,不是去酒吧就是给家里闯祸,特别不让家里人省心。”
孟振国确实是这么要求他儿子的。
作为农民的儿子,孟振国小时候坚信读书就能有出路,他也确确实实是奔着这个目标去的。
直到他功成名就后才发现,这一路的艰辛有多不容易。
因此,在儿子出生后的那刻起,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能平安长大。
不求有多少成就,毕竟他之所以努力,不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后代能更幸福无忧吗。
而眼下,他也是在为十四亿同胞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所谓,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他无比清楚。
科技强国,复兴华夏,从来就不是一句口号。
下午,
孟海带着那条大龙趸推开了家门。
老爹这会儿正坐在客厅看着新闻,老妈则在厨房准备最后一道菜。
“妈,今晚加餐,看看我给你准备的什么生日礼物。”
孟海将龙趸提进了厨房里。
洪芳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龙趸,不由得惊喜出声:“这么大的石斑鱼,是你钓的吗儿子?”
“嘻嘻,那是当然了。”
孟海还不忘冲厨房外的振国同志喊道:“爸,你瞅瞅我今天钓的大家伙,全靠这新买的鱼线,感觉下次我能钓条鲨鱼回来。”
说着,他拿起那卷线轴递到孟振国眼前。
起初孟振国还不在意,他只是随意地瞥了一眼,当他接过鱼线,手指触碰的那一瞬间,脸色突然发生了变化。
孟海都还没反应过来,手上的鱼线就被老爸抢走了。
“这鱼线……不对劲。”
孟振国仔细地查看了起来,眼神锐利如鹰。
孟海依旧人畜无害地笑道:“爸,你也觉得不对劲是吧,我跟你说,这鱼线拉力可强了,比一般的碳线不知道好多少倍。”
自己儿子满脑子都是钓鱼,可孟振国的关注点压根就不在这上面。
他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手感判断,立马察觉到了这绝对不是普通的碳线。
于是赶忙拿来小型的韧性测试仪,一番测试后,脸色瞬间发生了变化:“这纤维的编制结构……这光泽……这强度……”
他猛地抬头看向孟海:“你说这是鱼线?”
“对啊,咋了爸。”孟海不知所措。
孟振国声音颤抖,没有回答而是继续问:“这东西你哪来的?!”
孟海被父亲的反应吓一跳:“就在一家五金店买的啊,说是高强度鱼线……花了我不少钱呢。”
孟振国猛地站起来,近乎咆哮道:“鱼线?!你还管这叫鱼线?!”
他激动地挥舞着线卷,脸涨得通红:“屁的鱼线啊,这分明就是T800级甚至更高模量的碳纤维复合线!”
“是我们院里梦寐以求的阻拦索主承载材料!”
“真的假的,爸你可别骗我啊?”
孟海完全愣住了,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他买的不是鱼线吗?
什么时候和阻拦索扯上关系了。
而且,
阻拦索是个啥玩意儿?
孟振国没有去管自己这只会钓鱼的傻儿子,在妻子的震惊中,走进了书房。
孟振国将书房的房门紧锁,接着从上锁的抽屉力拿出一台崭新的手机,拨通一个电话后,语气急促,又带着恭敬。
“首长,我是我是725所孟振国,对,阻拦索的事,关于航母生命线项目,现在有了大突破,材料可能找到了,不过来源有点特殊……”
“我现在找您可能需要立刻调用海燕实验室进行全项测试,对,现在情况很紧急,好,好的,我这就去所里等待命令。”
挂断电话后,孟振国火速收拾好东西就准备出门。
妻子从身后喊道:“振国,今晚不在家吃饭了吗?”
孟振国略带歉意:“我得去所里一趟,有件很紧急的事需要我处理。”
从刚才丈夫看到那卷鱼线的反应,洪芳就知道发生了什么大事,所以欣然地说道:“那快去吧,国家项目为重!”
反倒是孟海这小子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直接追了出去:“不是吧,你加班归加班,能不能把鱼线还我啊,这可是花了我一万块钱买的啊。”
“臭小子,我看你是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