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念三生:穿越千年的茶韵传奇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章 御苑论茶 陕地探茗

最新网址:m.biquw.cc

故人闻讯,纷纷赶来看望。皎然法师身着一身素净僧衣,从远处走来,眉宇间带着长途跋涉的风霜,可眼中却充满关切与欣慰。他一见到陆羽,便双手合十,长叹一声:“鸿渐弟,一别经年,世事沧桑…人归便好,心归便好。”话语中饱含深意,显然已对长安变故有所耳闻。

颜真卿也随后而至。这位刚正不阿的太守,面容比昔日更显清癯,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但眼神却依旧锐利如鹰,透着一股坚毅与果敢。他带来一坛好酒,大步流星地走进来,将酒重重地拍在简陋的木桌上:“陆羽!叶姑娘!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归来,当一醉方休,涤荡尘襟,再续前缘!”豪迈之气扑面而来,冲淡了别业中积郁已久的悲凉氛围。

面对故友的关怀,陆羽深深一揖,姿态恭敬而诚挚,声音沉稳而坚定:“多谢二位挂念。陆羽此心,已如这溪中沉石,唯愿埋首《茶经》,使其真正能‘精行俭德’,惠泽于民。此志不移。”

有了这份沉静的心志,清塘别业的灯火彻夜长明。陆羽将南下考察的心得、对茶器民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茶之用”在安民、养心层面更深的体悟,毫无保留地融入书稿。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奋笔疾书,仿佛要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其中。叶茗萱则认真整理着沿途绘制的图样和笔记,用清晰明了的语言注解工艺要点。她的眼神专注,每一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仿佛在书写着他们的希望与未来。皎然则凭借其深厚的佛学修养和文学造诣,协助润色文字,梳理脉络,使义理更为通透。在三人专注的修订中,书稿中“以命续脉”故事旁的那圈霜痕,似乎也悄然敛去了几分寒意,多了几分沉静的辉光,仿佛也在见证着他们的努力与坚持。

冬去春来,当苕溪两岸新柳吐绿,嫩绿的柳芽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春天的到来。一部焕然一新的《茶经》修订稿,终于尘埃落定。墨香混合着别业外新茶的清气,弥漫在小小的空间里,那是一种充满希望与生机的气息。

恰在此时,颜真卿府上传来消息,有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造访——正是名动天下的才子王勃与孟浩然。原来二人游历至湖州,听闻颜太守之名,特来拜会。

颜真卿抚须而笑,眼中闪过一丝慧黠,仿佛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极!此乃天意!”他即刻派心腹李萼快马赶往妙喜寺,务必将皎然、陆羽、叶茗萱一并请来府上。

当陆羽三人踏入颜府雅致的厅堂时,只见满室墨香。王勃一身青衫,身姿挺拔,意态潇洒,正立于一张宽大的画案前,凝神挥毫。他的眼神专注,手中的毛笔如同他的挚友,随着他的心意在宣纸上舞动。孟浩然则端坐一旁,神态恬淡,眉宇间带着山野清气,仿佛就是他诗中走出的隐者,超脱尘世,悠然自得。案上宣纸间,孟浩然的形象正逐渐清晰,笔触简练而传神,已近完成。

“莫急莫急,且待子安画毕。”颜真卿笑着示意陆羽等人落座品茶。

片刻后,王勃搁笔,一幅形神兼备的《浩然行吟图》跃然纸上。画面中的孟浩然,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吟诗作赋,悠然自得。孟浩然观之,抚掌微笑:“子安妙笔,深得吾心!”

此时,颜真卿才朗声道:“诸位,今日之聚,实乃茶缘文缘!陆鸿渐呕心沥血之作,《茶经》修订稿已成,正可请二位才子共赏!”

陆羽郑重地将修订稿奉上。王勃与孟浩然肃然起敬,赶忙净手,以最虔诚的态度接过。二人细细翻阅,时而凝神沉思,时而颔首赞叹,沉浸在《茶经》的精妙世界中。王勃指着书中新增的“器用”篇及附录的茶器图样道:“妙哉!昔日初稿论器,多言其雅;今稿则深入闾阎,详述其用,此乃‘道在器中’之真谛!更胜往昔!”孟浩然亦点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此言深得我心。鸿渐此书,由技入道,由道及民,已臻大成之境。”

皎然法师见气氛融洽,趁机合十笑道:“阿弥陀佛。今日高朋满座,墨韵茶香。二位施主既如此推崇此经,何不乘此雅兴,挥毫题跋,为这传世之作再添双璧?”

王勃与孟浩然对视一眼,皆欣然应允。颜真卿早已命人备好上等素绢与笔墨。王勃略一沉吟,提笔饱蘸浓墨,笔锋如龙蛇飞舞,在素绢上留下飞扬跳脱的字迹:

“陆子《茶经》,羽化清芬。纳须弥于芥子,烹万象于一壶。器通民隐,道契天心。读之如饮醍醐,齿颊流春。王子安拜跋。”

其字笔力雄健,才情横溢,字里行间满是对《茶经》精义的激赏,仿佛将《茶经》的神韵通过文字展现得淋漓尽致。

孟浩然接笔,气定神闲,落笔则如清泉石上流,字迹清旷疏朗:

“草木有灵,茶为瑞芽。鸿渐探幽,著此奇篇。格物致知,泽被桑麻。饮者忘忧,观者息心。襄阳孟浩然谨识。”

他的字迹将茶道与隐逸情怀完美交融,仿佛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茶的宁静与深远,以及对陆羽《茶经》的高度赞誉。

两篇墨宝,一灵动一冲淡,墨香与书稿的茶香交融,使得满室生辉。

颜真卿抚掌大笑,声若洪钟:“好!好字!好跋!此经得此双璧,如虎添翼!刊印之事,包在颜某身上!”他当即唤来管家,命其调集湖州最好的刻工与纸张,不惜工本,务求尽善尽美。

数月后,一部装帧精美、校勘精良的《茶经》定本,带着湖州苕溪的水汽、宜兴的窑火、景德镇的瓷韵,以及王勃的才情、孟浩然的清旷、颜真卿的刚正、皎然的禅意、叶茗萱的心血,更重要的是,承载着陆羽半生求索与李治生命印记的《茶经》,终于刊行天下。当第一批带着墨香与隐约茶香的书籍运出湖州城时,陆羽和叶茗萱站在苕溪桥上,望着远去的帆影。

陆羽怀中,那卷最初的稿本依旧带着微凉。他轻轻翻开,“以命续脉”故事旁的霜花痕印,在春日暖阳下,竟流转着一层温润的、珍珠般的微光,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刻骨铭心的过往,却又带着一丝释然。叶茗萱腕间,那块冰晶碎片贴肤的寒意,似乎也悄然融化了一丝,化作心底一声悠长的叹息与释然。

溪水潺潺,载着茶香与墨韵,流向更广阔的天地,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茶经》的传奇即将在这片土地上延续,而陆羽和叶茗萱的故事,也将随着茶香,传遍每一个角落。

最新网址:m.biquw.cc
本章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