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七海帝皇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1章 皇帝巡考,以儆效尤

最新网址:m.biquw.cc

考生中顿时有几位开始慌忙动作,将一些纸团纸条还有各种作弊器物丢在地上,还有的慌忙用清水清洗身体上的字迹。

但这些人,只是少数。

十声过后,士子们排成长队,依次接受搜身。

锦衣卫仔细翻检他们的衣物、笔袋,甚至检查砚台底查看是否有夹带。

一名士子因袖中藏了一张小抄,当场被揪出,锦衣卫毫不留情地将其拖走,引得众人噤若寒蝉。

通过检查后,士子们被引入考场。

场地是临时修建的木棚隔间,百余间,每间里面都有方桌矮凳,每张桌上已备好白纸、墨块与清水。

而隔间与隔间之间,相隔2米,每行每列都有锦衣卫站岗,并有礼部官员巡视,确保无人敢交头接耳。

而此时,朱文奎也进入了考场内,准备亲历自己王国的第一场科举考试。

他对礼部官员道:“你等该做什么便做什么,无需管朕。”

“是陛下。”刘贞应声,随即与官员们布置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卯时三刻。

刘尚书接过侍郎递来的题本,展开黄卷,以浑厚嗓音朗声道:

“首场经义,遵朱子集注,依八股体式。四书义三题:其一,《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二,《孟子・梁惠王上》'制民之产';其三,《大学》'致知在格物'。

五经各取一题:《诗》题'周南・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书》题'皋陶谟,允迪厥德';《礼》题'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易》题'乾卦・九三,君子终日乾乾';《春秋》题'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

诸生需代圣贤立言,破题要切,承题须明,起讲当正,股对必匀。每篇限五百五十字,不得增删。违式者,卷面作废。“

言毕,将黄卷交回内侍,目光扫过众士子:“圣朝取士,首重经义精纯。尔等当恪遵朱注,勿逞异说,方为正途。“

随即,题目纸由锦衣卫逐间分发,木棚内顿时响起一片笔尖划过宣纸的沙沙声。

朱文奎代替了巡场官员,在考棚间巡查。

走了几步,他停下,看向旁边的考棚,一名面色白净的考生正襟危坐,先以小楷在草稿纸上列出破题、承题的框架,其笔锋圆润,显是常年临摹馆阁体的功夫。

他对“制民之产”一题似有心得,眉峰微蹙间便写下“民无恒产则无恒心,故明君必授田宅以安其志”,句脚严格对齐,连涂改的墨痕都刻意抹成规整的圆点。

此人有点意思,朱文奎记下了考生的名字‘温知临’。

他准备继续往前走,却因为隔壁考棚内的动静停下脚步。

那间考棚里,正是之前那名自称“擅杂学”的狂生,此刻正对着“格物致知”题抓耳挠腮,草稿纸上画满歪斜的图形,不知道想要表达什么。

他忽然拍了下额头,蘸墨写下“格物者,察天地之数理也”,刚写半行又猛地涂掉,低声自语:“昨日临考前听人说,陛下虽重实务,却最恶离经叛道之言,我要是这么答,恐怕又要一场空了。”

他在犹豫要不要改写其他内容。

朱文奎微微一笑,提步前行。

西侧倒数第三间,一位鬓角染霜的老生正佝偻着身子研磨。

看起来他考了很多年科举,右手食指因握笔太久生出厚厚茧子。

没想到竟然也来到了异国他乡参加朱文奎的恩科科举考试。

起写“其身正”一题时,手腕抖得几乎握不住笔。墨汁滴在纸上晕开一小团污渍,他慌忙用袖口去擦,却把“正”字蹭成了墨疙瘩,急得眼眶发红,喉间发出压抑的呜咽。

朱文奎叹息,这人考了一辈子八股科举,人已经废了,就算考中,也不过多了一个范进而已。

忽然,东首传来锦衣卫低喝。

巡考官连忙快步前往,朱文奎也随即赶至。

那是一名考生作弊被抓住了。

其趁巡官转身时,偷偷从靴筒里抽出半张誊满经义的油纸,刚展开便被身后的暗哨逮个正着。

油纸上面密密麻麻抄着《中庸》章句,随后赶来的刘尚书,一脸铁青,这作弊都被陛下看到了,他这个礼部尚书的脸丢尽了,当即沉声道:“拖出去,记入劣迹册,永不参加科考。”

那考生瘫在地上哭喊“家中有八十老母”,却被两名锦衣卫像拖死狗般架出棚外,木棚内顿时鸦雀无声,只剩笔尖划过纸张的声响愈发急促。

时间慢慢过去。

日头爬至中天,考棚内景象各异:有的考生笔走龙蛇;有的已铺开新纸,正以蝇头小楷誊抄定稿;更有甚者仍蹙眉枯坐,对着空白卷页凝神苦想,指节因攥紧笔杆而泛白。

经义一题,原是要在八股的框格中见真章——破题需切中要义,承题得顺承文脉,起股至束股的对仗更要严丝合缝。

纵是才高八斗,也须在这规矩里打转,半点逾越不得。

朱文奎在考场里又转了一圈,目光扫过那些考生的身影,终是默不作声地转身,拂袖出了营寨。

次日的公文习作场,考棚外少了他的身影。

御书房内,朱文奎接过刑部尚书递上刘昆卷宗。

两日严查,已将这其中关窍勘得明白:刘昆不仅贪墨了施工队的粮食,更勾连数名管事,将粮食低价转卖给粮商,再由粮商通过官府采买渠道返销回工地,一进一出,竟将施工队的口粮变成了囊中之物。

所以才会引起饥饿的奴隶因为争夺粮食而械斗。

“哼,胆大包天。”朱文奎将卷宗掷在案上,墨砚都震得跳了跳,“传朕旨意:刘昆与涉案管事,即刻褫夺官身,发往运河工地——让他们和那些奴隶一同搬石挖沙,尝尝自己种下的苦果。”

顿了顿,他看向侍立的锦衣卫指挥使:“那个粮商,抄没全部家产,本人收监。若想活命,就让他家人拿粮食来赎——记住,要够工地上千人吃一月的粮食。”

旨意传出,朝堂内外无不凛然。谁都清楚,这是给王国内所有人看的:新朝初创,断不容许蛀虫啃食根基。

最新网址:m.biquw.cc
本章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