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把敌军挡在滹沱河
第112章 把敌军挡在滹沱河
豪格在滹沱河北岸部署强攻,河南岸也没有闲着,按部就班地采取应对策略。
清军停止攻击,北岸的兵力迅速增加,军事部署异常,当然引起警觉,当然要及时向上汇报。
此次河北军事行动,沈度亲自挂帅。
他在滹沱河南岸布置六万辅兵阻挡清军过河,上游五十里,下游五十里都安排人巡视,凡是可以渡河的地方都安排辅兵警戒。
在陆地上,辅兵绝对打不过清军。
但是,只要骑兵过不了滹沱河,拿辅兵没有一点办法。
滹沱河就是一道天然防线,老子与你死磕,坚决把满清军队挡在滹沱河北岸。
毕竟是一万多八旗骑兵,一旦越过滹沱河还真是大麻烦。
这不是说山东军队打不过豪格一万多骑兵,毕竟沈度有数十万军队,但是,一仗打下来死多少人还真不好说。
一切都是有预谋的,参谋部可不是摆设,作战计划非常详实。
清军搭建浮桥的时候,河南岸早就知道。
搭建浮桥可以,但是,想要贯通浮桥就别想了,沈度就是让清军差一点完成浮桥搭建。
他只是让少量辅兵在岸边阻击清兵,要给清兵留下念想,感觉使使劲就能击溃对手,登上岸边。
这就是沈度的目的,与清军打消耗战,一点点消耗清军。
通过浮桥渡河没有希望,清军果然另想办法,找到了这一处浅滩渡河。
岂不知正中沈度下怀。
这一块浅滩足有两三里地,去掉不能用兵的个别位置,足够让满清骑兵大面积铺开,并发起集团式冲锋。
这很好啊,沈度巴不得清军选择这个位置,更喜欢清兵集团式冲锋,这样可以成规模消灭清兵。
清军骑兵再厉害,那也是陆地上,滹沱河才是沈度的理想决战场地。
一旦他们选择河道发起大规模冲锋,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当年宋将杨再兴很厉害,就是因为陷入小商河烂泥中,被人射死了嘛。
沈度这个人吧,知道的事情多,坏点子也很多啊。
你说你手里的军队也不少,正大光明摆开阵势与清军堂堂正正一战,胜负全凭本事,岂不很好嘛。
特么,非要耍阴谋诡计,做人不能这样无耻是吧。
呵呵,沈度可不傻。
虽然没有亲眼所见骑兵的战斗力,后世不缺这方面记载,骑兵是步兵的克星。
明朝军队比不得唐朝军队,甚至不能与赵匡胤的步兵比,他们能硬抗草原骑兵。
明朝军队靠什么?
靠的是关隘,靠的是城墙阻挡骑兵。骑兵速度再快也飞不上城墙,草原人不太擅长打攻城战,他们擅长大平原野战。
明朝步兵与草原骑兵对战,败多胜少。不要说辅兵这群乌合之众,哪怕沈度手里正规军也不行。
在陆地上,一万五千清军骑兵,有可能真的冲垮他的十万大军。
关键是沈度不想冒险,还有点怕死,好不容易凑起来这点家底,舍不得挥霍掉。
战争不是儿戏。
有没有可能因为一场败仗,让他精心策划取得今天的成就,一夜之间被打回原形?
打回原形还是好的,搞不好小命没了,家人、亲戚、以及部下都跟着倒霉。
说到底,这家伙怕死,怕失败,胆小如鼠。
其实也不能责怪沈度怕失败、怕死,毕竟是后世思维,与这个时代的人见惯了冷兵器厮杀,他还差了些,心情可以理解。
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往往会出现两种极端。
一种是胆大妄为,不知失败为何物。
另一种则是沈度这般谨小慎微,想的很多,生怕某个环节考虑不周而导致失败。
沈度的指挥部设在一处低洼地带,还算隐蔽,至少从滹沱河北岸很难发现这里藏着大量军队。
除非豪格军队过了滹沱河。
呵呵,真的让豪格的清军过了滹沱河,沈度也没有掩藏的必要了。
战时指挥部内,第二旅(代)旅长李继业走进来。
“将军,豪格把兵力集中在了浅滩这边,而在浮桥那边没有停止攻势,显然是为了牵制我方兵力,掩护此处大规模攻势。”
沈度不屑道:“呵呵,不过是小把戏。他这是嫌死的慢了,集中兵力强行渡河,这很好啊,要利用此次机会大规模杀伤清兵,这里就是豪格的死地,也是他的死期。”
豪格采用小规模用兵,多处点火,沈度有耐心跟他耗。
反之,也有应对大规模战役的部署。
满清军队所动用的军队数量越多,其伤亡也会越大,沈度可以凭借滹沱河有利条件大量消耗敌军。
“估计刘方希已经运动到位了吧,你这边杀敌越多,越有利于刘方希那边的围歼战,只要把清军兵力减少到一万人之下,这一场战役几乎没有悬念。”
玛德,野心不小啊,还想吃掉豪格这一万多满清军队。
那可是骑兵啊,机动性非常强大,靠步兵两条腿吗?
能不能吃掉豪格的一万多军队,现在说还早,但满清军队远离京城深入到滹沱河一带,沈度当然要想办法吃掉对方。
毕竟满清主力也就那么多,这边吃掉一部分,多尔衮的主力就要少一些,而且还难以补充。
真正的满洲人能有多少?
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吸收草原各方势力加盟,比如科尔沁骑兵就是早先加入满清阵营的,而且划归到八旗之内。
但无论如何补充外来力量,满清人是主体,一旦这个主体所占的比例微不足道的阶段,那可要出现大麻烦。
李继胜拍胸脯保证:“请将军放心,属下会让清军尸体填满滹沱河。”
原来沈度安排了两个指挥,李继胜负责滹沱河以南战场,刘方希负责滹沱河北岸战场。
刘方希当然不会在附近出现,而是跨越二十里之外,实施大迂回战术。
沈度摆摆手,说:“既要谨慎,又要有胆量,要最大限度地消耗清军兵力。去吧......”
此次亲临前线,沈度自然会带着他的护卫队。
但是,现在还不是护卫队亮相的时机,危机状态另当别论。
战争的双方都在调整部署,李继胜在滹沱河南岸部署阻击力量,制定各种预案,目的是为了大规模消耗清军兵力。豪格在滹沱河北岸集中了一万多清军,期望用绝对优势兵力一举冲破河对岸的防线,杀光这些可恨的匪徒。
下午未时,集结完毕的清军终于发起集团冲锋,强渡滹沱河开始了。
决战的时刻到了。
战争的双方各有想法,都有信心战胜对手,也有自己的战略部署。
傲慢的满清军队瞧不起对面那群匪徒,以为只需一个集团式冲锋就能击垮对面的防线,登陆之后大杀四方。
山东辅兵占据有利位置,又有数量上的优势,有信心有能力阻止满清军队登岸,并大量消耗敌军。
沈度想利用滹沱河地理优势消耗清军,他自认为有把握阻止清军过河。
豪格同样信心十足,一条滹沱河挡不住强大的清军骑兵,大明不行,李自成不行,更何况所面对的是一群匪徒。
浮桥不利于大军集团冲锋,但是,这里地形开阔,能够发挥骑兵集团冲锋优势,豪格相信只要出动的骑兵数量足够多,必定能冲垮对岸阻击。
骑兵早已准备就绪,随着豪格一声令下,似万马奔腾,三千骑兵冲入滹沱河。
战马在路地上跑得很快,可进入河中战马的速度一下子慢了下来。
河底都是湿泥,软塌塌的使不上力,战马能跑快才怪,更何况还有水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