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明:陛下莫慌,我来勤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4章 何其毒也

最新网址:m.biquw.cc

冲入滹沱河的满清骑兵越来越多,豪格最终几乎把兵力全部押上了。

而对岸阻击力量也在根据对方兵力变化,相应地增加阻击力量,堪堪顶住对方的攻击。

若是单纯以为沈度只是不想让满清骑兵过河,还真就低估了此人,纵观从登州府出兵以来沈度的所作所为就知道事情不会那么简单,一肚子弯弯肠子。

初期少派阻击力量不过是给满清军队看的,土匪嘛,打不过满清军队老子可以招呼帮手,所以匪徒越来越多,这很合理吧。

看看匪徒打着各种匪号就知道了。

既然是陷阱当然要逼真,否则把满清骑兵吓跑了则战术失败。

但这仅仅是战术,亦或是整个战略的一环而已,目的不过是拖延时间。

沈度的胃口大得很,既然派出鳌拜五千骑兵不起作用,多尔衮又派出一万多军队南下,不吃掉这股满清军队那就不是沈度了。

来了就别想走,现阶段沈度的战略意图非常明确,那就是蚕食满清军队,多尔衮的添油战术正中他的下怀。

别忘了沈度可是很清楚,现阶段守卫京城的满清主力也就五万左右,在吃掉鳌拜五千八旗精锐之后,若是消灭豪格这一万五千骑兵,多尔衮手里也仅剩三万多八旗精锐。

到那时,沈度胆儿就肥了,主战部队十多万硬抗都不是问题。

以前是力量对比不占优势,所以沈度谨小慎微而不敢冒险。

随着双方力量不断转化,山东军队有着数量上的巨大优势,沈度的胆量也会越来越大,不排除孤注一掷,聚歼多尔衮的满清军队。

当然,这也要看局势如何发展,沈度不会被几场小胜而忘乎所以。

战争绝不是儿戏,出现战机当然要果断出击,如果没有十足把握,沈度也不会放手一搏。

功亏一篑的事情不是没有,沈度可不想留下遗憾。

如果多尔衮早一点醒悟自己上当了,或许还来得及调整军事部署,比如加速从盛京调动兵力,亦或是从西部战场撤回部分主力。

这仅仅是假设,多尔衮未必能及时醒悟。

问题是多尔衮如今正踌躇满志,以为这天下压根没有对手,不管是李自成还是南朝,在他心目中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那么,后期的局势就越发明了,沈度手握十万多主战部队也不必惧怕多尔衮的三万八旗精锐,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已经发生重大转折。

正在豪格踌躇满志之时,河面上局势也将迎来巨变。

八旗骑兵前后三个梯队已经混合在一起,由于前队行进速度慢,导致阵型越来越密集。

从整体队形上看,前进的速度也在加快。

毕竟河对岸弓箭还是那个密度,阻挡一个梯队两个梯队没有问题。

当下骑兵太多了,射杀速度恐怕跟不上节奏。

豪格嘴角撇出一个弧度,“匪徒”的末日到来了。

呵呵,他还真的小瞧了对手,沈度精心设计的圈套怎么可能让满清军队冲过滹沱河。

他似乎高兴得太早,恰在此时,对岸天空为之一暗,天空中的弓箭密密麻麻,都能遮住阳光。

抛射,这是对岸在抛射!

不错,这是从河岸辅兵身后射出的弓箭,越过辅兵头顶落点恰恰是满清骑兵密集所在。

这是一道景观,横跨两里地范围天空中出现一道巨大黑影,当头扑向正在强攻的八旗骑兵。

弓箭落下的范围内,大批八旗骑兵落水声音不绝于耳,死伤无数。

豪格亲眼目睹这一幕,毕竟他正对着战场观看,脸上表情不禁为之一滞。

这一幕意味着什么,作为久经沙场的豪格心里当然很清楚。

一次性射出万支箭,说明河岸敌军后面藏着一万弓箭手。

河堤上的人群挡住了视线,后面隐藏一些军队若不注意根本难以发现。

还没等豪格来得及反应,第二轮箭再一次出现在天空中,第三轮接踵而来......

在连续数轮弓箭打击之后,八旗骑兵阵型明显稀疏了许多。

如果十中其一,一万只弓箭就要射杀一千人。

如果十中其二呢,一轮箭雨高达两千人死伤,更何况是连续数轮射击。

若是算上前面的死伤数量,估计八旗骑兵减员高达四五千人。

如此高的杀伤力,剩下的八旗骑兵还能经受几轮打击?

这一幕令豪格毛骨悚然,尤其他的骑兵死伤如此严重,这是之前绝对想不到的。

麻痹的,上当了,自己所面对的绝对不是匪徒,更不是仅有岸边阻击力量,背后隐藏着大批弓箭手。

豪格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若是继续打下去,搞不好要把这一万军队葬送在滹沱河里。

想到此,豪格当机立断下达指令:“命令全军回撤......”

可惜他醒悟的有点晚,到了此时上帝都难救赎,在弓箭齐射的时候,僵持阶段已经结束,沈度打算全歼豪格大军的行动计划差不多走到最后一步,怎么可能让八旗骑兵逃脱。

你骑兵牛,速度快,确实很难对付,山东军队目前状况的确不可能正面对抗。

战争靠的是实力,但实力这东西可以转换,一条滹沱河足以限制八旗骑兵的优势。

老子阴死你!

就在豪格下达撤军命令的同时,密集的箭雨还在落了下,河中的八旗骑兵死伤惨重,滹沱河的河水都变成红色的了。

有人还在继续前进,有更多的骑兵正准备掉头,攻击队形混乱不堪。

想回撤也不是说走就能走的,目前八旗骑兵不是在坚实的陆地上,而是在河中。

战马四只蹄子踩在湿软的河底,骑兵运动非常困难,短时间想脱离弓箭打击范围,几乎没有可能。

传令也有个时间差,天空中的箭雨却一直没有停歇,在按照固有的节奏,一个波次一个波次降落在八旗骑兵头顶。

这一幕看的豪格头皮发麻,巨大的伤亡令他痛彻心扉。

作为久经沙场的他当然清楚,弓箭手不可能一直拉弓射箭,没有人能做到连续射箭。

那么,河对岸一定是分批轮流射箭。

对岸的弓箭兵到底隐藏了多少?是两万还是三万、四万,若是没有足够的数量级,弓箭达不到这种密度。

弄明白了这里面的关键,豪格淌汗了,心里后悔极了。

完蛋了,一万八旗骑兵能逃回来两三千已经烧高香了。

从一开始对岸就在隐藏实力,吸引满清军队强渡滹沱河,此时才醒悟是不是有点晚?

在这之前要让豪格承认对岸是一群匪徒,大概打死他都不会相信。现在再想不明白,那就白瞎了,谁特么见过土匪有数万之众,有如此周密的战略战术布局?

此时此刻豪格已经相信,唐通五千军队被对方阴死了,鳌拜的五千骑兵也是被阴死的,现在又开始阴自己,何其毒也!

这特么到底是哪一路军队?

此时,就算豪格不传令撤军,大概正在进攻的八旗子弟也知道情况不妙。

能活到现在的骑兵算是幸运儿,他们身边不断有人摔落马下,或许下一个就是自己。

问题在于,就算自己想逃回去,那也要有机会呀。

调转马头往回跑有那么容易吗?

如果容易的话,他们早就冲上对岸杀光那些弓箭手了。

骑兵纷纷掉头往回跑,但是行动实在太缓慢了,关键是头顶的箭雨还在不断落下来。

骑兵落水声音不绝于耳,存活下来的八旗子弟也越来越少。

到了此时,以前所有的傲气全都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惊恐万状,魂飞魄散。

过万的满清骑兵现在还要不要吹一波天下无敌?

现在已经不是怕不怕的问题,是能不能逃生的问题,幸存者都在拼命往回逃。

至于头顶的弓箭能不能落到自己身上,天知道。

连祷告都来不及,上帝也难救赎。

这一幕令豪格目眦尽裂,他的八旗子弟竟然葬身于滹沱河的泥潭中。

沈度怕死怕失败不错,但他有脑子呀,老子在平原上打不过你,活人还会让泡尿憋死吗?

只要限制你骑兵速度,你特么屁都不是,一条滹沱河足以让八旗骑兵优势荡然无存。

关键是演戏演得好,前面没有河北匪患的话,满清军队也不会落入他设下的圈套。

这还不是最坏的局面,更坏的消息来了。

“报......北方出现不明军队正在急速赶过来......”

身后发现不明军队?

听到此消息,惊的豪格险些从战马上摔落下来......

坏菜了,这才是真正的杀招!

后世沈度确实是个老实巴交的小人物。

但从今天来看,小人物阴狠起来一点都不含糊。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他若是不阴狠就无法生存,将变成任人宰割的对象。

他那个时代又不是吃不上饭,安稳活着是最佳选择。

再说了,犯罪的代价非常大,老老实实遵纪守法比什么都好。

来到大明朝末世,沈度非常清楚他将遭遇什么,若不能及时挣扎,未来等待他的必定很悲催。

一个人活的太明白往往很累,他知道的太多了,想没心没肺都不可能。

百姓可不知道明天大明王朝将要轰然倒塌,也无需操心,该干嘛干嘛。

普通百姓为了生计在忙碌,有钱人依旧花天酒地,寻欢作乐。

但沈度不一样,知道未来将发生什么,他在为即将到来的明天而焦虑。

不想死,不想被奴役,那就要想办法,做好各种预案,为生存而奋斗。

在他还弱小的时候,敢与清军明火执仗对阵吗?

不要说登莱府那点兵力,而且还是没有经历大战的一群新兵,哪怕李自成五六十万大军,其中不乏久经沙场老将,那又如何,还不是被清军打的没有招架之功嘛。

初期,弱小的他不敢惊动李自成大军,同样也不能与满清正面对抗。

用一句俗语说,他还有点逼数,更不是热血青年。

他还想逃避到海岛上,不过被意外所打断而已。

迫不得已之下,他走上了起兵对抗之路。暴兵,短时间内从几千军队发展到数十万大军,为了扩军甚至不择手段。

借用后世那么点先知,知道历史走向,在广袤的河北大地上挖了点坑,埋了点雷,抓住机会打在满清军队最薄弱点,仅此而已。

或许沈度不是一名合格军事指挥家。

但是,他不缺见识。

沈度没有被动等待,而是采取积极防御、备战策略。

军队扩充很快,但是,没有实战经历。

正规军抓紧操练,至于辅兵则采取以战代训方式,进军河北借用匪徒名义制造出一场大型匪患,隔绝外界对山东行省的了解,为正规军操练争取到七八个月时间。

正是因为敌明我暗,沈度坑掉了唐通五千兵马,坑死了鳌拜五千骑兵,现在正在滹沱河坑杀豪格一万五千骑兵。

不错,沈度要把豪格这一万五千军队留在滹沱河,并全部杀光。

所谓此消彼长,最大限度地消灭敌军,就是最好的壮大己方实力方式。

为了实现沈度的战略意图,参谋部踏遍了滹沱河两岸,熬过好多个不眠之夜才完成周密作战计划。

为了保障此次战役胜利,沈度终止了主战部队训练,进入实战状态。

主战部队的第一仗非常关键,若是首战大胜必将极大鼓舞山东军队士气,否则就会向反方向发展。

得到报告,豪格急忙掉转身往北看去,只见远处烟尘大作,似有数以万计人马狂奔而来。

豪格心里咯噔一下子,还真的有军队往这边赶,他怎么也想不到身后出现敌情。

毕竟那是他来的方向啊。

难道是京城来的援军吗?

好像也不对,多尔衮要从京城派援军,那也会通知他一声吧......

豪格每天都会派人去京城,告知前线战况。

今天的渡河大战,豪格也派人告知多尔衮,并信誓旦旦保证一定要在今日击溃“匪徒”,不日将进军山东。

所以,京城派遣援军这件事绝对不会发生。

豪格却不知道的是,今日他所派出去的人绝对不会抵达京城。

消息是否通畅,取决于沈度的态度。

比如豪格刚刚抵达滹沱河的时候,豪格与京城联络是通畅的。

至于现在嘛,数万大军已经运动到位,怎么可能让他豪格的报信人过去呢。

既然豪格已经排除是多尔衮派出来的援军,那么,答案再简单不过了。

从架设浮桥开始,一幕幕景象从豪格脑海里划过,终于让他明白敌人的全套阴谋。

敌人在滹沱河南岸设阻击线,阻止满清军队渡过滹沱河,真正的杀手锏是自己后背,企图一举将满清一万多军队围歼在滹沱河北岸。

可惜明白的有点晚,豪格已经陷入绝境。

这仅仅是刚开始,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

“报......东面发现大批人马正在迫近......”

豪格浑身一哆嗦,你妈逼的,哪儿来的那么多敌人?

他刚萌生出逃跑的念头,企图沿着滹沱河岸边跑路,毕竟是骑兵,敌人靠着两条腿根本没办法阻止,有以前骑兵护卫逃回京城还是有希望的。

“报......西部有大批人破正在迫近......”

一股凉气从尾椎直达顶端,豪格整个人都僵住了,所有逃跑的路径都被堵住了,自己这是掉进了别人精心设下的陷阱。

豪格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陷入绝境。

这哪里是什么匪徒,分明是某一方的军队化装成土匪麻痹自己,导致八旗军队轻敌冒进。

到底是谁,是南朝军队还是其他军队?

李自成的军队似乎不可能分兵,那么,有没有可能是从山东行省过来的军队?

一个念头在大脑里闪过,豪格顿足,在这之前竟然忽略了最近的山东行省。

都特么被山东总兵刘泽清率兵跑路迷惑,以为山东行省兵力空虚。

此时再想这些已经毫无意义,如何脱离困境才是当务之急,但是,滹沱河北岸所有的路径都被截断,南面是滹沱河,他豪格竟然被困死在这方寸之地。

此时回头看,一切是那么的明了简单,也不是什么高深的战术,不过是一起小小阴谋。

所有这一切都源于自己轻敌,以为所面对的不过是一群匪徒,轻蔑之心让自己一步步陷入绝境。

可惜此时醒悟的太晚,目前局面已经无解。

更何况沈度一番精心算计,岂能允许满清军队逃出生天?

来了就别想走,老子灭的就是满清朝廷自称天下无敌的八旗骑兵,看你还怎么吹。

最新网址:m.biquw.cc
本章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