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曼丽的人,寡妇的心
第120章 曼丽的人,寡妇的心
几毛钱怎么了?
难道几毛钱我就不在意了吗?
林向东也是笑笑,连忙点头:“没问题,只要能够入刊就好,我谢谢您!”
随后,林向东留下了名字和四合院的地址,心里美滋滋的。
几毛钱钱虽然不多,但要是能多写几首,积少成多,也是一笔收入。
更重要的是,名气有了,后面再写小说或者别的东西,路子就宽了,稿费岂不是源源不断的?
所以从编辑部出来的时候,林向东心情大好,骑着车在城里转了一圈,顺便买了点酱油和白糖,准备回去再做顿好吃的。
他想着,要是歌词真能登出来,说不定赵美静会请自己吃顿饭呢!
回到四合院,已经是中午,院子里热闹起来。
几个大妈在洗衣服,聊着家长里短,几个小孩在追着玩耍。
林向东推车进院,迎面碰上赵美静。
她看见林向东,笑着打招呼:“向东,跑哪儿去了?一大早就没见人。”
“去外面办了点事儿,投稿去了,写了首歌词,兴许能登在杂志上。”
赵美静眼睛一亮,“真的?啥歌词?”
林向东有点不好意思,摆摆手:“还没谱曲呢,等登出来了给你看。中午我做点好吃的,你来不?”
“来!必须来!”赵美静爽快地答应,笑着说,“你这厨艺,我可得再蹭一顿,昨天你抄的鸡蛋番茄,我都没有吃够呢。”
林向东笑着点头,回了屋,开始准备午饭。
一边做饭,林向东一边想着,这投稿的事儿也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要是歌词能火,后面是不是还能试试写点短篇小说,投到别的杂志社去。
中午的饭很简单,炖了个白菜豆腐。
别看很简单,但赵美静过来后,直接给她馋哭了都。
赵美静吃着菜,夸道:“向东,你这手艺真行,啥时候去厂里当厨子得了,准比理发店挣得多。”
林向东笑而不语。
随后摇头:“厨子太累,我还是喜欢干点别的。”
只是就在这个时候,情报再次涌现。
【情报二:今天,于莉的姑姑于曼丽,要回村里了】
哦豁,姑姑要走了?
“向东,我给你说话呢,你在干啥呢?”赵美静问。
“赵阿姨没事,我就是一会出去有点事情。”说完后,林向东就开始匆匆吃饭了起来。
……
送走赵美静后,林向东回到屋里,收拾了桌子,脑子里还在想着每日情报的事儿。
他刚坐下没多久,就听见院子里传来一阵脚步声。
他探头一看,是于莉在门口忙活,屋里好像在收拾东西,叮叮当当的。
果不其然,于莉她姑姑这要回村里去,林向东正好没事,决定去帮个忙,顺便送送于莉的姑姑。
他溜达到于莉家门口,敲了敲门:“于莉,在家不?听说姑姑要回村,我来帮把手!”
于莉打开门,笑着说:“哟,向东,你来的正好!姑姑正收拾行李呢,东西多得我都忙不过来。”
林向东走进屋,看见于莉的姑姑,正蹲在地上整理一个大布包。
姑姑抬头看见林向东,乐了:“这不是向东嘛,咋还亲自来送我了?”
林向东笑着说:“姑姑,您好不容易来四九城一趟,我不得帮帮忙?您收拾好了没?我送您回村。”
姑姑摆摆手:“不急不急,行李差不多了,就是些衣服和杂物。向东,你有心了。”
林向东看了看天,太阳还挺高,他突然有了个主意,说:“姑姑,您都来四九城了,好不容易来一趟,我必须带您溜达溜达,再回家也不迟。”
姑姑一听,眼睛亮了:“哟,那敢情好!我来城里就顾着帮于莉干活,还没好好逛过呢。”
于莉也笑着说:“行,向东,你带姑姑转转吧,我在家收拾,晚上回来我做顿好的,咱们吃一顿。”
林向东点头,扶着姑姑出了门,推着自行车,打算带她去城里逛逛。
四九城的街头热闹得很,林向东推着自行车,姑姑跟在旁边,走得慢悠悠的,眼睛却瞪得大大的,东瞧西看,像是啥都新鲜。
可见来四九城几天了,姑姑却是很少出门,所以现在出现,看到眼前的场景,感到都很是新奇一样令人欢喜。
“向东,这城里就是不一样,瞧这路,宽得能跑马车!”
姑姑指着前面的马路,笑得合不拢嘴。
林向东笑着说:“姑姑,这还算啥,前面还有百货大楼,里头啥都有,衣服、鞋子、水果,想买啥都能挑。”
俩人先走到一条小吃街,街上飘着各种香味,有炸糕的油香,烤红薯的甜味,还有卖糖炒栗子的小摊,吆喝声此起彼伏。
林向东看姑姑盯着一个卖冰糖葫芦的摊子,眼睛都挪不开了,笑着说:“姑姑,想吃不?我给您买一串!”
姑姑摆手:“别别,怪花钱的,留着钱干啥不好。”
林向东不听,掏出两分钱,递给摊主,拿了一串红彤彤的冰糖葫芦,递给姑姑:“吃吧,姑姑,出来玩就得高兴,这不算啥。”
姑姑接过糖葫芦,咬了一口,酸甜的山楂裹着糖衣,脆生生的,她吃得眯起了眼:“好吃!向东,你这孩子真会疼人。”
林向东乐了,推着车继续往前走。俩人逛到一个小吃摊前,摊主正支着锅煮小米粥,热气腾腾,香味扑鼻。
姑姑咽了口唾沫,说:“这粥闻着真香,村里可没这么稠的。”
林向东二话不说,又掏出两分钱,买了两碗小米粥,递给姑姑一碗:“来,姑姑,喝点热的,暖暖胃。”
姑姑接过碗,吹了吹热气,小口喝着。
不得不说,这四九城的美食真多,即便是小米粥,也是比自家做的要好喝不少。
所以此刻于曼丽的脸上尽是满足:“向东,你这孩子真大方,姑姑这趟城里没白来。”
就这样,吃了饭之后,两个人就继续在附近开始逛街起来了。
逛了快一个钟头,姑姑有点累了,林向东就说:“姑姑,差不多了吧?咱往回走,晚上还得赶路呢。”
姑姑点点头,拎着布包,嘴里还咬着半串糖葫芦,笑呵呵地说:“行,逛够了,向东,谢谢你陪我这老婆子转了一圈。”
“什么老婆子啊,您在我的眼里,永远是十八岁的小姑娘!”
林向东这么一说,倒是把于曼丽给逗乐的,弄得脸颊不禁泛红了一些。
姑姑看着林向东,夸道:“你这孩子,心眼好,往后准能找个好媳妇。”
林向东笑着说:“姑姑,您就别操心我了,等一会和于莉吃了饭,先把您送回村再说。”
俩人回到四合院,收拾好行李,林向东把姑姑的布包绑在自行车后座上,准备出发回村。
于莉有点依依不舍的样子,“向东,路上多照顾我一下姑姑,她的身体比较虚。”
“那是自然的,包在我身上。”
说完后,两个人就离开了四合院。
结果于莉还是很担心,非要送他们到门口,最后又叮嘱道:“向东,路上慢点,姑姑年纪大了,别摔着。”
林向东点了点头:“放心吧,我骑车稳得很。”
姑姑笑着说:“于莉,你就别担心了,有向东送我,准没事。”
“那行吧,姑姑有空再来啊。”于莉显得很是乖巧,作为大儿子的媳妇,平时干啥都很是很利索,尤其是这待人接物方面,那更是没得说。
随后,俩人出了四合院,林向东骑着车,姑姑坐在后座,抓着他的衣服,路上颠簸,姑姑还哼着小曲,挺高兴。
结果刚骑了半个多钟头,天突然阴了下来,乌云黑压压的,风也大了。
林向东抬头一看,皱眉说:“姑姑,怕是要下雨了,咱得找个地方避避。”
话音刚落,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噼里啪啦打在路上,溅起一片泥点子。
林向东赶紧加快速度,找了个路边的小旅馆,推着车冲进去,姑姑跟在后面,衣服都湿了半边。
旅馆是个小门面,门口挂着个破旧的招牌,写着“平安旅店”。
林向东扶着姑姑进门,抖了抖身上的雨水,对柜台的老板说:“老板,有房间吗?给我们开两间。”
老板是个胖乎乎的中年人,摇摇头:“就剩一间了,今天人多,雨天都来躲雨。”
林向东一愣,看了看姑姑,姑姑也皱眉:“一间?那咋办?”
老板摊手:“没办法,要不你们挤挤?房间挺干净,床也大。”
林向东没办法,雨越下越大,路上没法走,只好说:“行吧,就一间,先住下再说。”
老板拿了钥匙,带他们上楼,房间在二楼,挺小,但还算整洁,有一张双人床,一个小桌子,角落里还有个脸盆。
林向东把湿衣服脱下来,挂在椅子上,姑姑也把外衣脱了,抖了抖水,叹气说:“这雨来得太快了,咋就没早点到村里呢。”
“没事,姑姑,住一晚,明天雨停了再走。”
林向东笑着说。
随后,他把布包放桌上,拿出手帕给姑姑擦擦头发,“您先歇着,我去问问老板有没有热水,泡个脚暖暖。”
姑姑点点头,坐在床边,笑着说:“向东,你这孩子真细心。”
于是林向东下楼找老板要了壶热水,回来给姑姑准备泡脚。
那老板也很是热心,麻溜的就给了。
很快,林向东拎着热水壶回到旅馆的房间,屋里昏黄的灯光照在木桌上。
雨还在窗外哗哗地下,屋子里有点潮,空气里带着泥土的味道。
姑姑坐在床边,脱了鞋,脚搁在床沿上,正揉着自己的脚踝,脸上带着点疲惫。
她的衣服湿了大半,头发也有些乱,粘在额头上。
林向东把热水壶放在桌上,找了个脸盆,蹲下来把热水倒进去,试了试水温,觉得有点烫,又跑去跟老板要了点凉水兑上。
他端着脸盆放到姑姑脚边,说:“姑姑,水好了,您泡泡脚,暖暖身子,睡一觉明天就精神了。”
姑姑看着脸盆里冒着热气的水,摆摆手,脸上有点不好意思:“哎哟,向东,这咋好意思呢?我自己来就行,你一个大男人,给我这老婆子泡脚,传出去让人笑话。”
林向东笑着摇头:“姑姑,您跟我客气啥?您来城里帮于莉忙活,我送您回去是应该的。泡个脚又不费啥事,赶紧的,别让水凉了。”
他不由分说,把脸盆往前推了推,示意姑姑把脚放进去。
姑姑见推不过,叹了口气,笑着说:“你这孩子,心眼真好,行,姑姑就享回福。”
她小心翼翼地把脚伸进脸盆,刚碰到水,忍不住“哎呦”了一声,皱着眉头缩了回去。
林向东一愣,赶紧问:“咋了,姑姑?水太烫了?”
他伸手试了试水温,觉得还行,不至于烫人。
姑姑摇摇头,皱着眉说:“不是水烫,是我这脚腕,刚才下车的时候好像扭了一下,刚才没觉得啥,现在一碰水,疼得慌。”
林向东低头一看,果然,姑姑的右脚腕有点肿,皮肤红红的,像是扭伤了。
随后,林向东皱了皱眉,说道:“姑姑,您咋不早说?来,我看看。”
林向东立即蹲下来,轻轻托起姑姑的脚,仔细检查。
清晰可见的是,脚腕肿得不严重,但按下去姑姑就吸了口凉气,估计是骑车颠簸的时候不小心扭的。
“没事,姑姑,先泡着,热水能活血化瘀,泡完我给您揉揉,明天就好了。”
林向东安慰道,把姑姑的脚轻轻放进水里。
这回他小心翼翼,控制着水温,姑姑试着泡了一会儿,觉得没那么疼了,脸上也放松了些。
热水冒着白汽,姑姑的脚在水里泡着,慢慢舒展开来。
她靠在床头,笑着说:“向东,你这手艺不错,泡得我这老脚舒服多了。村里可没这待遇,平时累一天,回家就睡了,哪有空泡脚。”
林向东蹲在旁边,帮姑姑把水兑得更暖和点,笑着说:“那您以后来城里,我天天给您泡脚,保准您舒舒服服的。”
姑姑被他逗乐了,摆手说:“去去去,你这小子,嘴甜得跟抹了蜜似的。”
她低头看着自己的脚,泡了一会儿,水有点浑了,她又有点不好意思,缩了缩脚,说:“向东,姑姑的脚不好看,你别老盯着看了,怪臊得慌。”
林向东抬头,笑着说:“那可不成,姑姑的脚就像葡萄一样,圆润着呢,咋不好看?”
他故意逗姑姑,语气里带着点调皮。
姑姑一听,扑哧笑了,拍了他一下:“你这小子,贫嘴!葡萄是吃的,我这脚是走路的,能一样吗?”
笑着笑着,脚在水里晃了晃,感觉舒服了不少。
泡了十来分钟,林向东看水温降了,拿了块干毛巾给姑姑把脚擦干。
又从挎包里翻出一小瓶药油,是他平时干活磕碰用的,抹上能活血止痛。
挤了点药油在手上,搓热了,蹲下来给姑姑轻轻揉脚腕。
姑姑一开始还推辞:“别别,我自己来,你干啥老伺候我这老婆子。
林向东不听,坚持说:“姑姑,您就别动,揉几下就不肿了,明天走路也不疼。”
要么说是按摩专业呢。
这手法,轻重适中,时而沉重,时而轻缓,于曼丽舒服也是自然的。
同时,药油的清凉味混着热水的蒸汽,屋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香,给人一种陶醉的感觉。
不知不觉之中,姑姑的脚腕慢慢不那么红了,她靠在床头,闭着眼,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感觉舒服极了。
“向东,你这手艺真行,揉得我这老骨头都松快了。”
姑姑悠悠睁开眼,夸道,“你说你咋啥都会?又会做饭,又会照顾人,往后哪个姑娘嫁给你,准有福气。”
林向东嘿嘿一笑,手上没停:“姑姑,您就别夸我了,我这都是跟街坊学的。咱四合院里,谁还没点小本事?”
随后,继续看着于曼丽的脚。
不得不说,她的脚,虽然没有秦淮茹的好看,布满了岁月的老茧。
但是即便如此,林向东也觉得,这正是来自农村妇女的朴实,这是一种难得可贵的精神。
于是林向东继续给于曼丽揉了一会儿带茧的玉足,感觉自己的手也按的累了,同时见姑姑的脚腕肿消了不少,便松了口气,把药油收好,起身说:“姑姑,舒服不?”
“舒服,必须舒服。”于曼丽笑着说。
“其实现在我还有可以让你更加舒服的事情,你想不想尝试呢?”
林向东立即笑着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