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黄州血瘴
第242章 ·黄州血瘴
《赤醴长歌:圣墟之外五千年》
第二卷·溯古寻源·酒魂初诞
第242章·黄州血瘴
【开场诗·李清照吟】
「赤水西来瘴作刀,乌柏泣血染征袍。
诗魄未冷燃酒焰,敢向苍冥讨春醪!」
(注:以血辞引动酒魄之力,呼应汨罗镇妖旧事)
一、瘴毒锁城
黄州城在秋雨中瑟缩如垂死的病兽。青石板缝隙渗出暗红黏液,沿着沟壑蜿蜒流淌,在低洼处汇聚成散发腐臭的水洼。沿街的乌柏树叶片蜷曲如焦骨,树皮皲裂处滴落猩红汁液,在地面晕染出诡异的图腾。这不是寻常的秋雨,而是裹挟着“乌柏血瘴”的死亡之雨——触之骨腐,嗅之肺溃,所过之处,生机尽灭。
苏轼立于城楼,掌心托着一抔黏土。土中蠕动着细如发丝的赤虫,在他指缝间扭曲挣扎。“江南水蛊混入酒曲,这才酿出要人命的‘血瘟酒’!”他的声音低沉而冰冷,眼神中满是愤怒与痛心。这些赤虫看似微小,却是散播瘟疫的罪魁祸首,而它们的出现,显然与酒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城下乱葬岗突然传来凄厉的哭嚎,仿佛来自地狱的召唤。数百具“酒尸”破土而出,它们眼窝淌着混浊的酒液,关节缠绕着霉变的酒糟菌丝,皮肤呈现出诡异的青紫色。一具女尸怀中紧抱半坛酒,坛身赫然刻着“真一”二字——正是苏轼三日前试酿的新酒!看到这一幕,苏轼身形微晃,险些站立不稳。他倾注心血的酿酒成果,竟成了妖魔肆虐的工具。
“酒魂被污,尸魄成军。”杜康突然现身,玄袍在风中翻飞。他抬手间,九尊兽面酒樽悬空排布,散发着古朴而威严的气息。“结‘九醴镇魂阵’!”随着他的一声令下,樽中商周青铜酒、楚地椒浆、汉宫琼液同时沸腾,金光如网般罩向尸群。然而,尸群却发出刺耳的尖啸,腐肉在金光中滋滋作响,却并未溃散,反而愈发疯狂地扑来。
二、酒虫溯源
李清照神色凝重,割破指尖,将血滴入腰间的青铜酒樽。樽内顿时映出幻象:赤水河上游,黑袍人将一截刻满克系符文的断角——独角夔牛的遗骨,投入酒窖。刹那间,窖中万坛酒浆沸腾翻涌,无数赤虫从酒液中钻出,密密麻麻,令人毛骨悚然。
“是洞庭水妖残党!”她的声音带着寒意,金簪疾书虚空,血字凝成判词:「以怨饲蛊,逆乱酒德」。四字炸裂如雷,震得城楼瓦片簌簌坠落。原来,这一切都是水妖的阴谋,他们利用夔牛遗骨污染酒脉,意图借此复仇,祸乱人间。
刘伶醉步踉跄地扑向虫群,腰间的巫铃骤响。诡异的铃声回荡在空气中,竟让赤虫纷纷醉倒,在泥浆里翻滚如沸汤。“此虫名‘醴蛭’,”他抠出虫尸脑髓细嗅,“需以诗魄为引,酒魂为炉,炼‘真一酒’焚其母巢!”他的话语虽然带着醉意,却字字如针,直指要害。众人皆知,唯有凝聚诗魄与酒魂的力量,才能彻底摧毁这场危机。
三、诗火焚巢
苏轼撕下衣襟铺地,咬破手指,以血为墨,写下《寒食帖》残句:「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血字触地即燃,焰心跃出三只火凰,振翅高飞,衔住乌柏枯枝筑巢。火焰熊熊燃烧,却无法驱散空气中的瘴气,反而让危机愈发紧迫。
“还不够!”李白长啸一声,青莲剑直指天际。剑锋挑出《将进酒》末句「与尔同销万古愁」,愁字化作黑蛟,冲入火中。刹那间,火焰骤转青紫,形成“诗魄离火”,温度之高,连空气都为之扭曲。这不是普通的火焰,而是蕴含着诗魂力量的至阳之火,专克世间邪祟。
火凰振翅,冲向城西酒窖。随着一声巨响,窖中万坛毒酒轰然炸裂,火焰裹挟着酒液凝成通天火柱。柱心浮现独角夔牛虚影,发出震天的哀嚎,却在诗魄离火的灼烧下,渐渐被烧成焦骨。这一幕,不仅是对水妖阴谋的反击,更是对汨罗江封印旧事的呼应——当年未竟的恩怨,在此刻终于有了了结的迹象。
四、血辞归真
瘴气退散时,晨光刺破云层,洒在满目疮痍的黄州城。满城乌柏竟奇迹般地重生新芽,嫩绿的枝叶在风中摇曳,象征着生机的复苏。苏轼跪坐灰烬中,小心翼翼地捧起焦土上新生的白色酒曲——那是赤水河特有的微生物母菌,菌丝间游动着金纹,细辨竟是《定风波》词句:「此心安处是吾乡」。
李清照走上前,金簪轻点酒曲。簪头玉珠突然裂开,内藏的陶渊明所赠桃瓣翩然落下。桃瓣触及酒曲,竟绽出一朵由酒香凝成的桃花。“原来真一酒魂,需以‘诗酒同源’之道点化!”她恍然大悟,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诗与酒的力量在此刻完美融合,诞生出真正的酒魂。
杜康引赤水入城,河水裹挟着焦骨残酒汇入铜鼎。鼎中浊液渐渐澄清,化作琥珀色的琼浆。奇异的是,酒液中映出未来画面:上海租界醉仙楼中,此酒将浇灭鸦片烟枪——这是第五卷的重要伏笔,暗示着酒魂的力量将在未来继续守护人间。
【收尾词·苏轼吟】
「诗焚千蛊烬成春,酒煮山河涤孽尘。
且看真一归鼎日,人间烟火即仙宸!」
(注:以《定风波》豁达意境收束灾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