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金融家的荒诞人生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4章 84. 墨斋截流出海路

最新网址:m.biquw.cc

老爷子将100根小黄鱼装进三个罐子里,在张明澈的帮助下分别埋在不同的地方。

“好了,有两万法币打底,一万美元做补充,家里的日子会好过很多。那些黄金我准备留着,等倭国人退了再说。”

张明澈道:“您别太节省,花完了我手里还有。以前我年纪小,没能力照顾家族,现在情况不一样,可以适当资助族中年轻人摆脱困境。但我只选积极上进的人,不会雨露均沾,广种薄收。”

老爷子说道:“有那么一两个能成器,就不错了。烂泥扶不上墙。是金子总会发光。”

张明澈又道:“爷爷,我给您这些钱,可以吃喝花销,可以让小孩读书,也可以留着不用。但千万别再买地了!”

“为何不能买地?”

“若买了土地,将来有麻烦。”

“那倒是有些奇怪。”以老爷子的见识和阅历,无法理解这种事。古往今来,买地都是最好的投资方式,怎么将来会有麻烦呢?

张明澈也没多解释,因为十几年后的事,没法说清楚。

这几天,陈莲香一直在为情报站的选址问题绞尽脑汁。她找来一份中国地图,摊开在桌上仔细研究。

“我该把情报站设在哪儿呢?“陈莲香自言自语道,手指在地图上轻轻划过,“若是大城市,如南京、上海、苏州、杭州,这些地方交通便利,信息灵通,但也很危险。倭国人盯得紧,稍有不慎,就会暴露。“

她的目光转向地图边缘的山区和村庄:“如果放在偏远的山区和村庄,倒是相对安全,但缺乏电力供应,那也不行啊。“她叹了口气,眉头紧锁。

这时,张明澈走了过来,看到妻子苦恼的样子,说道:“不如先将情报站设在上海租界内。租界现在是个孤岛,在公共租界有英军锡福斯高地团第1营,2583人;美军海军陆战队第4团,2932人;意大利一个陆战营,746人。还有法军两个营,1968人。直到1941年底,倭国人才会闯进去。“

陈莲香听了,若有所思,点点头:“租界确实相对安全。但建立情报站,需要收发电报。接收电报没事,发电报比较危险。“

张明澈想了想,提议道:“那就设两个组,将收发电报分开。这样即使被发现,也能减少损失。“

陈莲香道:“我在想,按照戴笠的要求,距离上海和南京五百里范围内,有没有尚未沦陷的区域?“

张明澈仔细看了看地图,指着皖南一带说:“有的,宁国、泾县、祁门这一带,因为是山区,还没被倭人占领。除此之外,还有黄山附近,以及浙江的大片区域。“

陈莲香的目光停留在宁国县的位置:“宁国的位置比较合适,那儿有电力供应吗?“

张明澈摇摇头:“具体有没有,可以去当地考察。“

“如果有的话,还是将情报站设置在那儿比较好。“陈莲香下定决心。

五天后,他们踏上了前往皖浙交界处宁国县的旅程。

一路上,山峦起伏,景色宜人,但两人无心欣赏。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为情报站找到一个安全又合适的地点。

到达宁国县后,他们开始了细致的考察。

令他们欣喜的是,宁国县竟然有电力供应。虽然电力设施简陋,但足以支持情报站的运作。更令人振奋的是,这里没有倭军驻扎,因而相对安全。

“就在这里了,“陈莲香对张明澈说,“这里既有电力供应,又远离倭军的视线,是个理想的地点。“

陈莲香在这里选了合适的房子租下来,发电报给重庆。

重庆回电,说后备人员将于一个月内抵达。

随后,张明澈带着妻子陈莲香和一双儿女悄然回到了上海租界。他们没有回到原来的住址,而是选择了一处新的别墅安顿下来。为了安全起见,他们使用了化名,小心翼翼地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

此时的张明澈,已经在上海积累了惊人的财富。

截止1939年9月,他在上海拥有的房产多达220处。这些房产并非全在他本人名下,除了使用张祜、张衡等化名外,他还为妻子陈莲香设置了别名。此外,还有一部分房产归属于一家名为“凤尾竹“的房产公司。

这次回到上海,张明澈需要打理各项产业。他首先将一部分保存在银行保险柜的翡翠、字画、黄金收入纳虚符,确保这些珍贵资产的安全。接着,他开始为张墨龙、张墨鹰和张翠安排工作。

虽然以张明澈的财力和人脉,安排几个人进入公司易如反掌,但他深知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不能随意安置。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让张墨龙跟随于龙,去股票市场打磨;让张墨鹰跟随王浩学习房产管理。对于张翠,他则有了一个特别的安排。

张明澈吩咐手下李青新成立了一家古玩店,取名“文墨斋“。这家店主要经营近代书画交易,同时也做笔墨纸砚的生意。他聘请了两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将张翠安排在店里做学徒,希望她能在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中成长。

上海自开埠以来,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政治环境,吸引了大量文人画家来此发展。民国时期,作为远东第一大贸易港,上海不仅成为国内古董出口的第一大港,其书画古玩市场也迅速崛起,成为全国艺术品交易中心之一。

古玩艺术品的丰厚利润,吸引了大量古玩商转向洋庄生意。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卢芹斋和张静江创办的上海“卢吴公司“。卢芹斋在巴黎还设立了运通贸易公司以及一家名为“来远“的古董公司。通过这些公司,卢、张二人将中国大批书画名迹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国外买家手中,其中不乏像宋代名画《睢阳五老图》之类的珍品。

张明澈成立“文墨斋“的目的,是想从这些人手中截留名画,争取将它们留在国内。他深知这些艺术品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每当看到珍贵的文物流失海外,他都感到痛心疾首。

最新网址:m.biquw.cc
本章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