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疏解民怨施良策
第72章 疏解民怨施良策
“老大人,堵不如疏。新政推行,不能只造新饭碗,也得想法子安置可能被打碎的旧饭碗,这亦是利民的应有之义。”
明昀略一沉吟,吩咐侍卫道:“去请刘记煤行的刘东家去神京城府衙,要快!
另外,本王亲自过去,让他们派两三个代表,本王亲自和他们谈。
其余人,立刻散去,若再聚集,以冲击衙署论处!”
侍卫领命而去。
李凡有些担忧:“殿下,直接见他们?万一…”
“无妨。”
明昀摆摆手道:“总要有人面对,这也是了解实情的机会。”
不多时,明昀来到神京城府衙。
“周大人,不好意思,给你带来麻烦了。”
作为神京城的父母官,周牧之在神京城的位置至关重要。若蜂窝煤之政没有神京城府衙的配合,怕也没那么好展开。
所以明昀上来就是表达歉意,周牧之哪怕有再多的不满,此刻也得压下去。
“殿下折煞下官了。”
周牧之拱手道:“只是这些挑夫冲击府衙,下官不敢强行驱散,没想到却惊动了殿下您。”
明昀示意没关系:“本王既来到这里,就是来解决麻烦的。”
不多时,三个皮肤略黑、手脚粗大、带着忐忑和一丝倔强的汉子被带了进来,正是柴薪行挑夫的代表。
面对衣着华贵、气度不凡的皇子,三人紧张得手脚都不知道往哪放。
明昀示意他们坐下,语气平和:“你们的事,本王知道了。
蜂窝煤替代柴薪,是大势所趋,非朝廷一纸禁令能停,但朝廷也绝不会坐视你们没了生计。”
他指向刚被请来的刘永德:“这位是刘记煤行的刘东家,刘记煤行正在神京和周边招募大量挑夫,负责走街串巷叫卖、配送蜂窝煤。
工钱是每日三十文,管一顿午饭,干得好还有提成。
你们有力气,熟悉街巷,正是刘记需要的人。”
刘永德立刻接话:“对对!殿下所言极是,我们刘记正缺人手,只要肯干,踏实,工钱现结,绝不拖欠。
蜂窝煤比柴火重些,但一趟送的也多,算下来挣得未必比原来少。
而且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比整天扛大捆柴火轻省些。”
三个挑夫代表面面相觑,眼中燃起希望的火苗。
三十文,还管饭,早就听说刘记煤行的挑夫们待遇不错,确实比他们原来在柴薪行扛活强不少。
“真…真的吗?”黑脸汉子声音有些发颤。
“殿下在此,刘东家当面,本府亦可作证,岂能诓骗尔等?”周牧之非常配合,正色道。
“那…那我们愿意干!”三人连忙点头。
明昀趁热打铁:“好!你们三人,可回去告知同伴,愿意转行的,三日内到刘记煤行在各城的分号报名登记,优先录用。
而蜂窝煤作坊一旦扩大,正是用人之时,绝对少不了你们的活计。
但有一条,聚众闹事,触犯律法,朝廷绝不姑息。”
消息传出,衙门外聚集的人群很快散去。
一场潜在的冲突,被明昀以疏导和提供新出路的方式暂时化解。刘永德也松了口气,这等于殿下给他送来了大批有经验的劳动力。
明昀对周牧之表示感谢:“多谢周大人肯帮本王站台,否则此事怕是要费上一番功夫。”
周牧之道:“都是为了朝廷新政,下官配合理所应当。”
若是官员们都有周牧之的觉悟,此事怕是能省下不少麻烦。
然而,表面的平静下,暗流愈发汹涌。
神京城南,一座隐秘的宅院内,几盏幽暗的灯火映照着几张阴沉的脸。
其中一人,正是四皇子明辰的心腹幕僚,孙先生。
“哼,成王殿下倒是会收买人心!”
孙先生冷哼:“用刘记那点蝇头小利,以及虚无缥缈的承诺就把那群莽夫打发了。
不过,这只是开始。”
他对面一个穿着绸衫、商人模样的胖子谄媚地笑道:“孙先生说的是,小的已按宁王殿下的吩咐,联系上了南城和津门府几个最大的地下私煤作坊主。
他们正愁被那特许卡着脖子呢!
只要宁王殿下能保他们平安,许他们日后转正,他们愿意给殿下奉上这个数。”
胖子伸出五根手指晃了晃,这得不少银子。
“还有,”
另一个瘦高个压低声音:“南安郡王府那边也递了话,郑公爷对成王殿下那套特许恨之入骨。
他在津门府人脉根基深厚,若是拿到了特许,也绝不会按照成王殿下的规矩来。
他暗示,只要宁王殿下在京里给成王殿下找点麻烦,牵制其精力。
津门那边,他有的是办法让的蜂窝煤之政名存实亡,甚至…再点几把火。”
孙先生眼中闪过一丝毒蛇般的寒光:“很好。告诉那些私煤贩子,让他们放手去干,质量?无所谓。
安全?更不用管。
先把水搅浑,让那些贪便宜的愚民去买、
出了事,就往工部监管不力、特许门槛形同虚设上推。
请转告郑公爷,宁王殿下在京中,定会好好关照我们的成王殿下。
大家各取所需,合作愉快!”
一张由明辰暗中串联、勾结勋贵豪强和地下黑产共同编织的巨网,正悄然张开,目标直指明昀和他的蜂窝煤新政。
特许经营的金光大道尚未铺就,脚下的泥沼已然翻腾起致命的毒泡。神京城的暗夜,危机四伏。
特许经营章程的细则在紧锣密鼓地完善后正式递交,但明昀深知,朝堂上的博弈从未停止。
新政的推行,不仅需要完善的制度,更需要强有力的政治支撑。
这日午后,明昀再度携王妃贾元春和秦可卿拜访桓王府。两个王妃再次和桓王妃展开夫人外交,明昀和明延在书房谈事情。
明延面容方正,气质沉稳内敛,久在吏部历练,身上带着一股不怒自威的肃杀之气。
他屏退左右,亲自给明昀斟了一杯茶。
“七弟,坐。”
明延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分量。
他开门见山,目光锐利地看向明昀:“特许之策,化私为公,既解民生之急,又增国库之利,更将隐患纳入监管,一举数得,父皇深以为然。”
明昀微微欠身:“二哥谬赞,弟只是就事论事,尽己所能罢了。若无李尚书据理力争,父皇明察秋毫,此事也难成。”
明延摆了摆手,示意不必过谦:“我久涉朝局,深知钱粮之重。
你这蜂窝煤特许,若能推行全国,岁入何止百万?这于国于边,皆是大利。
更难得的是,你未触动盐铁漕运等旧利,阻力已小了许多。”
他话锋一转,语气微沉。
“然,树大招风。老四那边,怕是不会善罢甘休。”
明昀心中了然。明延这是在释放明确的结盟信号,同时提醒他警惕四皇子明辰。
“臣弟明白。四哥…似乎对工部之事,格外上心。”
明延嘴角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他岂止是上心?蜂窝煤之利,他眼红得很。江南商会那些蠹虫,早已攀附于他。
本想借着津门府之事分一杯羹,却被你釜底抽薪,断了念想。
如今这特许经营,更是将暴利纳入朝廷规制,他如何甘心?”
明延点到即止,但意思已再明白不过,明昀的崛起,严重威胁到了明辰的利益。
这夺嫡之路上下花钱的地方可多了,明辰自然希望利益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