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第67章 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右谷蠡王阿古,带着三万精锐骑兵,浩浩荡荡的南下而去。
仅仅三日,三万精锐就已经到了蛮族与大燕最接近的一处关隘——萧关。
这里是蛮族与大燕最近,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处关隘。
萧关之后是长度接近百里的沃土平原,是整个北地府乃至整个大燕最重要的粮仓。
正是因为这萧关如此的重要,所以大燕历代郡王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加固萧关。
十几代的郡主努力下来,萧关早已变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战争的堡垒。
里面常年驻扎着5000大燕最精锐的边军。
他们只需要固守不出,除非蛮族派出十万骑兵,否则休想撼动萧关。
就算蛮族真的派出了十万骑兵,萧关这边只需要点燃烽火。
援军只需要三日就能抵达。
萧关只在大燕初年丢失过一次,再之后从从从未失守过。
至于蛮族每一次都必打萧关,主要是为了牵扯萧关当中的精兵。
让萧关当中的精兵不敢出战。
这样才好方便他们的人绕过萧关的后面,去劫掠粮草。
这是固守必定要付出的代价。
不过蛮族也不敢劫掠时间太长,一旦时间太长,大燕援军一到,他们就只能被包饺子了。
三天!
这就是蛮族一次进攻的极限。
这就是固守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而这样的战争游戏,大燕与蛮族已经进行了上百年。
两方甚至都已经打出了默契。
右谷蠡王这一次的想法也是一样的。
三天!
自己带兵一万攻击萧关,其余两万人马去后方劫掠。
“大王,萧关守军主动出城等候迎击了。”
原本以为又是一场无聊的攻防大战,都准备连睡三天的右谷蠡王,听到探子的汇报,顿时精神了些许。
不过也就是精神了些许。
因为这样的事情,过去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派了多少人出来。是三百还是五百?”右谷蠡王满不在乎的询问道。
“约莫有四千人马!”探子如实回报。
“多少人!”
右谷蠡王这一次是彻底精神了。
“四千人马!”
探子再次肯定的回答道。
“四千人马,这是倾巢出动了,胡贤这是要干什么?”
右谷蠡王一时有些摸不透胡贤的目的。
“除了这四千兵马之外,萧关当中还有多少守军?”右谷蠡王面色严肃询问道。
“根据我们的谍子回报,萧关当中约莫还有守军一千人,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军卒。”
右谷蠡王听了这个话,直接‘腾’的一下子就站了起来。
右谷蠡王在帐篷里面来回的踱步,心中快速的计算着萧关现在的情况。
“出动四千人马,守军还剩一千。”
“城中还无援军。”
“就算胡贤现在点燃烽火,最快大燕援军也要三天到来。”
“如若我能在一天之内吃掉这四千人马,有两天的时间,有很大机会攻下萧关。”
“一旦萧关落入我手,蛮族何愁缺粮。”
“这绝对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是究竟是什么给了胡贤这样的勇气,让他派出四千人马呢?”
右谷蠡王虽然莽撞,可是并不愚蠢。
“萧关军卒可有什么异常情况?”右谷蠡王再次询问道。
探子回答道:“在关外布阵的大燕军有一种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战车,数量约莫有两百辆。”
右谷蠡王来回又是走了十几步,而后对探子说道:“不管用什么办法,给我弄一辆那个战车回来。”
“是。”
萧关的城墙之上。
王孟看着下方已经基本完成列阵的萧关边军,眉头也是紧锁。
“胡将军一次出动四千人,是不是太冒险了一点。”
萧关的情况王孟清楚。
依靠一千人去守城,绝对是非常危险一件事情。
一旦萧关失守,可不是他王孟掉脑袋就能解决的。
甚至他整个黑鳞卫脑袋掉光,那可能都不够。
胡贤却是非常的沉着冷静。
“来的是右谷蠡王阿古,此人骨子里有着一种莽撞的冒险精神。”
“如果不给他足够动人的鱼饵,他是绝对不会咬钩的。”
“而且也就是这个右谷蠡王来,如果换成是左谷蠡王的话,你给的鱼饵再诱人,他都不会咬钩。”
“这样一个一次性能够消灭三万蛮族骑兵千载难逢的机会,我可不想错过。”
右谷蠡王的情报,黑鳞卫也掌握,甚至比胡贤掌握的更加详细。
王孟承认胡贤的判断是正确的,可是却并不赞同胡贤这样冒险的做法。
“你是对这车阵没有信心吗?”胡贤看着眉头紧锁的王孟开口问道。
王孟这一次却是摇头的非常干脆:“不,我对车阵很有信心,只是萧关关系重大,我不觉得拿萧关的安危冒险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胡贤没接王孟的话茬,而是继续自顾自的说道:“我也对这车阵非常有信心,而这样的机会,可是只有这一次的。”
“第二次,蛮族都不会把三万骑兵送来给我们杀了。”
“灭掉蛮族三万骑兵,五年之内,蛮族不敢来犯。”
王孟见胡贤如此有信心,也不再多说什么了。
夜幕很快降临。
王孟和胡贤,依然站在城墙之上。
城墙之下的军阵,则是已经点燃了篝火取暖。
城中热乎的饭食,更是早早的就送到了军阵当中。
夜深。
军阵当中依然火光通明。
就在王孟觉得这一夜怕是会无事发生的时候。
在军阵西北角的地方,忽然爆发了冲突。
喊杀声瞬间惊动了整个军阵。
负责巡视军阵的巡查军,第一时间朝着喊杀声冲了过去。
王孟与胡贤也同样看向了那个方向。
“他们是来毁我们战车的?”王孟盯着那个方向说道。
胡贤摇摇头:“看样子不像,如果是为了毁战车的,早就该有火光和爆炸了,大概率他们是来偷我们战车的。”
“偷我们战车?偷去有什么用?”王孟不解。
胡贤说道:“这就是右谷蠡王阿古的做事风格,他这个人看似莽撞,实则内心还是有着细腻的部分。”
顿了一下,胡贤道:“只不过他这细腻的部分,还不够那么细腻。”
“明日一早他大概率就会将三万骑兵聚集在一起,中午时分他应该就会主动发起进攻了,明日就是我们建功立业的时候了。”
胡贤对这个右谷蠡王显然是非常、非常的了解。
事实上也跟胡贤猜测的差不多。
探子们在付出了巨大代价的情况下,终于是十几个人抬了一辆战车回来。
右谷蠡王看着眼前这个不伦不类,同时又非常沉重的战车,实在看不出来什么奇特的地方来。
右谷蠡王指着战车,对自己手下询问道:
“这东西有什么用?十几个人才能抬得动,如果用马来拉的话,就算是四匹骏马拉动行动的速度也不会太快。”
“这样的速度,真的能够挡得住我蛮族勇士的铁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