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回大同,多尔衮的谋划
第91章 回大同,多尔衮的谋划
翌日。
崇祯十七年(1644年)。
七月二十七日。
张家口,北门(德胜门)。
此刻城门口,清风徐徐,吹得旌旗猎猎作响。
只见,如今一辆辆马车不急不缓的从张家口北门驶出,上面满载物资,有的是粮食,有的是铁料,有的则是银子……等等。
城门口不远处,一支铁甲精骑正立于此处,人数约摸在两千上下,他们人人三马,且都是三层重甲。
这些人阵列严整,除了那旌旗猎猎作响之声外,几千人的队伍,竟未再有其他声音响起,着实是给人极大的压迫感。
当然,这对于自己人而言,乃是极大的安全感。
那些帮着姜建勋运输物资的民夫见了,心中安定许多。
而这支铁甲精骑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姜建勋。
“驾。”
这个时候,不远处,一传令兵打马而来。
“报,我军前锋遭受建奴袭击,现已将建奴击退,请将军示下。”
听闻这话,所有人都是看向姜建勋,等待对方的决策。
而姜建勋听闻,显然是早有预料,只见他没有丝毫犹豫的下达命令:“传令给姜维,按计划行事即可,无需理会。”
“是。”
说话,传令兵打马离开。
“少将军,要不我带人去牵制一下那鳌拜,这样被他们频繁袭扰也不是个事。”见传令兵离开,一旁的王二虎开口提议。
姜建勋看了一眼张家口北门,看着那陆陆续续从北门驶出的马车,沉思片刻,这才开口说道:“不用,还是按计划行事,有些东西做多了反而不好,这次建奴要毕其功于一役,那我们就给他这个机会。”
毕其功于一役。
姜建勋何尝又不想毕其功于一役呢?
经过崇祯年的摧残,这北国江山已经是破烂不堪。
如果再这样打下去,不知还要死多少汉家儿郎,重建这北国,又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花多少精力。
王二虎听闻,点了点头,没再说话。
紧接着,又是一名传令兵打马而来。
“报,所有辎重人马全部出城。”
听闻这话,姜建勋看着那一眼望不到头的辎重车队,朗声说道:“好,传令全军,开拔。”
“是。”
传令兵下去传令。
姜建勋见状,也是打马跟了上去。
身后一众精骑见状,紧随其后。
…………
半个时辰后。
鳌拜带兵来到张家口南门。
突然,一名传令兵打马而来。
“报,泥堪军队在半个时辰前已经出塞,正朝大同府而去,如今张家口无一兵一卒。”
听闻这话,鳌拜无动于衷,显然,他早就料到了这一点。
“嗯,继续打探消息。”
“是。”
传令兵打马离开。
见到传令兵离开,鳌拜身旁一名甲喇章京开口询问:“大人,我们现在该怎么办?追上去吗?”
鳌拜听闻,依旧是一点不急不缓的表情,开口说道:“别急,这段时间将士们风餐露宿,这张家口刚好可以供将士们好好休息一晚,那姜建勋是个贪心的,竟然带走数千车物资,行进速度定然不快,我们明天再追也不迟。”
说完,也不理会那想要开口的甲喇章京,直接下达命令:“来人,去叫城,让里面的商贾火速开城。”
“遵命。”
说话,一人领命而去。
随即,鳌拜看向身旁另一名传令兵,开口说道:“你回北京告诉睿亲王,让他尽快送大炮过来。”
这段时间,虎贲卫的战力他已经领教过了,的确是精锐,在他看来,如果是正面交战,他虽然有很大胜算,但是伤亡是在所难免的,而这却是他满清的硬伤。
所以,为了避免损兵折将,他这才选择传信给多尔衮,同时,这也是他打算休息一天的根本原因,因为只有养足精神,才能在这场战争中尽可能的活下去。
没错,他不打算立刻追击,并不是他轻视姜建勋,反而是特别重视姜建勋。
很快,张家口城门大开。
一众商贾在门口跪地迎接,毕竟他们之前就投靠了建奴,所以做起这种事来也是顺理成章。
…………
夜幕降临。
传令兵来到北京城。
马蹄声在寂静的街道响起,很快来到皇宫。
武英殿。
此刻多尔衮等一众满清王公贝勒正在商议军机大事。
就在今天,多铎已经带着大炮来到北京城外,所以他们如今正商量出兵的事。
然而,就在这时,传令兵来报。
“报,鳌拜大人传信,姜建勋已经出城,正从塞外前往大同,鳌拜大人请求大炮支援。”
睿亲王多尔衮听闻,低头看着桌面上的地图,很快,他们手指落在张家口,随后指尖从张家口顺着长城游走到大同城,紧接着又往回游走,最后停在了一处名叫新河口的地方。
随即,多尔衮抬起头来看向那传令兵,下令道:“传令鳌拜,让他日夜不停袭扰姜建勋部,告诉他,在我到之前,我不想看到姜建勋部过新河口。”
“是。”
说完,那传令兵离开了。
而看着传令兵离开,礼亲王代善率先开口说道:“新河口?你这是打算在新河口周边和姜建勋决战?”
说话间,代善起身看向一旁挂着的地图,同时在脑海中回想着那边的地形。
多尔衮听闻,点了点头,随即说道:“没错,那里的地形我有印象,新河口往外有一块平原,适合骑兵突击,过了平原是一个名叫孤鹰岭的,在那上面架设大炮,可以覆盖整个平原。”
多尔衮这话一出,所有人脑海中都出现了万炮齐发,轰击姜建勋部的场面,不由自主的,所有人嘴角都勾勒出一抹弧度,仿佛这一幕已经出现在他们眼前。
“那是否要派兵支援鳌拜,万一他拖延不住怎么办?”
突然有人开口。
这话一出,引得众人重视起来。
随后,众人就这个话题开始讨论。
只见,此刻的建奴是团结的,犹如皇太极在的时候一样团结。
没办法,姜建勋带给他们的压力太大了,他们所有人都清楚,这一仗要是输了,他们就该回到那关外苦寒之地去了。
反之,要是他们赢了,这北国江山就还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