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寻路
第6章 寻路
薛渭靠着树抱着胳膊满脸惨白,停下马才想起又杀了几人,想的什么杀得多了就会习惯,就是些心理暗示的话,心理不够强大,屁用没用。
像他就自认不是什么心理素质彪悍的人,行动能力也不强,做什么事都要拖到最后一刻,标准的拖延症患者。
一停下就想起鹿勃早跟那几个氐胡军汉死时的样子,顿时肠胃一阵紧缩。
倒不想停下,一路骑回兰若寺,可想不停下也不行,韦香儿有点晕马,杜氏也被颠得腿臀都肿了。
母女俩此时就在树旁河边不停的呕吐,但也吐不出来什么东西,全都是酸水。
“昨晚没吃东西?”
杜氏苦笑点头:“近半个月每天只能熬些栗粥和香儿分食一碗,勉强吊着不让自己饿死。”
没油水还能白白嫩嫩的,看来韦香儿原来都胖得跟头香猪似的了。
薛渭扔过去米袋,里面装的肉糜他不敢吃,让她们吃倒无所谓。
杜氏打开就闻到一股久违的肉香味,不由得面露惊喜之色,她知道乱世之中,饱腹何其难,肉食何其难,薛渭肯相让于她,那就是第二项恩德了。
救命是一,活命是二。
韦香儿也擦干净脸和手,围到母亲身旁,睁得双大大的眼睛,伸手讨要。
“把脸洗洗吧,都出城了,你也无需装扮了。”
杜氏脸颊微烫,把粮袋递给女儿,蹲在河边用水轻轻将黄泥拭去。
薛渭站在一旁看她那脸,宛如抹掉了黑夜的星月,竟然比韦香儿还惊艳许多,另有一种温宛的美。
之前在城中也是和她一同商议,才扮成鹿勃早闯关成功。
瞧中的就是城破之时,虽安排人手守卫城门,可从氐胡军队的思路来想,往东往北往南一路都是氐胡地盘,东面三门毫无危险可言,自然防范疏松。
可真要大着胆子假扮鹿勃早,也亏得杜氏在旁给他信心。
杜氏起身接过粮袋,小心抓了半把给韦香儿,韦香儿此时才小心接过,轻手轻脚的走到几步外,小口慢咽。
杜氏也仅抓了半把,就要把粮袋还给薛渭。
“都给你们了,我也有吃食。等吃完了,到了地方,还有别的食物。”
薛渭让她放心吃,她才敢叫过韦香儿,背身分食。
吃着杜氏眼角就泛起泪花,想自己从小生在长安,除年幼时刘赵羯赵争夺长安乱过一阵,后来近二十年几无战事。
自幼就锦衣玉食,出嫁为妇,韦家亦是高门大族,出入起卧皆有奴仆,可说十指不沾阳春水。
十七岁生下香儿后,母女更得长辈疼爱,哪有连饭都吃不上的日子。
转变也就十几日前,苻雄苻菁那些氐胡围城后,杜洪就派张琚搜刮城中财宝粮货,驱赶奴仆上城楼补防,哪顾你是何家世,哪家眷属,一丝情面不留。
城破之前,杜氏更带着香儿逃到了家中一别院处居住,自然是怕树大招风。
无论是京兆杜氏,还是京兆韦氏那院落都随时会被贼兵洗劫一空,哪知还是出事了。
若不是遇上薛渭,杜氏就算早有准备,脸上抹了黄泥,也哪保周全。
可如今天地苍茫,官道上怕不到处都是氐胡军汉,要去邺城光凭她母女俩,何其难。
“吃好歇好就上马,我先带你们见两个人。”
到兰若寺天色已晚,寺中却不见薛强、裴经。
薛渭心道奇怪,约好无论是否找到景略兄,都在寺中相见,是自己来早了?
在寺中绕了一圈,才在佛像下方发现一排黑字,想必是用木炭写的:“文长兄,我与文深兄得知景略兄已逃往终南山躲避,当即赶去接他回安邑,文长兄可先回安邑,无需去终南汇合。”
再把字写得小一点,藏得好一点吧。
认为我不识字,巴不得我看不到是吧?
薛渭心下冷哼,字迹看是裴经的,他以薛强的口闻代笔,自然薛强也同意的。几日就看出,裴经以门第才学关系轻视于他。薛强虽是同族同宗也未必待他多好,仅是有时顾及都是姓薛的份上,才帮他的腔,不由裴经过份霸凌。
至于昨日让他跟鹿勃早进城,此时想来多半也是薛强早就心里有推算,猜到王猛早不在城中,多半有他的去处。
而薛渭的死活,二人并未放在心上。
薛渭自是一阵心寒。
“薛公子,晚上要在此歇息吗?”
杜氏看他神色时阴时晴,小声询问。
“氐胡既夺下长安,那苻健我在来时就听说他带大队人马已在路上,白日里赶路已不安全,吃些东西,我们先赶到华阴再渡河去安邑。”
安邑?那是河东了,他又姓薛,难道他是河东薛氏的子弟?
杜氏心下稍稍安稳了些,虽未打听清楚,可薛渭行事正派,又早就听人提过河东薛氏急公好义,未算得上第一等士族,可名声却是极好。
吃完了粮袋里剩下的肉糜,薛渭也吃了些炒粟把肚子填饱,三人一马再度上路。
从长安到华阴有两百多里,至少要四个时辰,途中又下马休息了两次,赶在天亮前到了华阴北边的一处渡口。
薛渭、杜氏都一夜未眠,韦香儿倒累得睡了一阵,但也醒了,瞧着河边踩在淤泥里的百姓,睁大了眼,不知他们在干什么。
整个渡口怕不有千余人之多,携家带口,牵儿挂女,多半却都穿着麻布复衣,都是些寻常百姓。
从那模样打扮瞧,也都是汉人。
“老丈,这里争抢些什么?是要渡河?可是有军队要攻打华阴了?”
“哎,你是不知啊,那氐胡贼酋已攻占长安,我听说我们华阴的郡守也投降了,不出数日就要派人前来索阅户籍,这可是大大不妙啊!”
薛渭还一脸茫然,杜氏听明白了。
“都是流民,氐胡抓了人先要搜刮一遍财货,再就要登记造册,编入户籍,充作役卒。”
杜氏出身名门,家里出仕人多,从小耳濡目染,自是比薛渭懂的多。
胡人军纪堪忧,落在他们手中,怕是命都难保,杜氏说的情况还是好的了,不如抢渡到河对岸的河东,那里自成一片小天地,境内几无胡人军队,也算是个可托身的地方。
薛渭注意到有流民在盯着杜氏和韦香儿,就把双刃矛一抬:“呔,都给我闪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