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浔阳楼送程处弼之扬州
第16章 浔阳楼送程处弼之扬州
花钱如流水。
来江州不到半个月,李元婴已经把长安城搞来的五万贯钱花的差不多了。
兑换土豆、地瓜、玉米和棉花种子,就花掉了一万多贯钱。
由于从各个寺庙那边搞回来了三万亩各种田地,李元婴干脆安排人大规模的修建茶园。
把那些地理位置不是那么优秀的田地,全部都变成茶园。
5000亩的茶苗,李元婴兑换的都是比较便宜的茶树苗。
一棵就要只要0.3元,但是一亩地至少也要2000棵,那就是600元。
一元钱要花费10文钱,一万亩下来,直接就没了三万贯钱。
这还是兑换的便宜的幼苗,要是那种高度 50公分的茶树苗要1.6元一棵。
高度 90公分的茶树苗则要 2.6元一棵。
别说五千亩,连一千亩都搞不定。
这让李元婴充分的意识到了挣钱的紧迫性。
滕王府库房空虚啊。
要不然的话,那3万亩田地都可以按照他想要的节奏去种植农作物。
现在就只能缓一缓了。
“三郎,你们家大兄可以继承卢国公的爵位,这辈子不愁没有机会扬名立万,载入史册。”
“你二兄凭借父亲的战功,受封东阿县公。”
“后奉诏迎娶先帝第十一女清河公主,成为驸马都尉。”
“只有你到现在还没有什么功名,屈就在本王府中担任亲事府典军。”
“我相信你肯定是不甘心的吧?”
没钱,那就要尽快的搞钱。
之前想好的计划,要马上落实了。
“哎,不甘心又能怎么样?”
浔阳楼中,程处弼很是苦闷的喝了一杯酒。
等会他就要带着船队下扬州,将李元婴准备的那些水晶宝物拿去销售。
按照李元婴的吩咐,这些宝物优先卖给胡商。
刚开始的价格是最高的,以后出货数量大了之后,价格肯定会下跌。
能够坑蛮夷一把,那自然是最好不过。
反正这些人买回去之后,肯定也不会做亏本生意。
“如果我有机会让你名垂千古,一直被后人铭记的呢?”
李元婴微笑着看着程处弼。
就像是拿着一个胡萝卜在诱惑小白兔的坏人。
程处弼作为程咬金的嫡三子,可以撬动的人脉资源其实是很广的。
李元婴将来要做许多大事,这些人脉必不可少。
“嗯?”
“大王此话当真?”
程处弼酒也不喝了,双眼睁的大大的,死死的盯着李元婴。
别以为学武之人就不想扬名立万。
像是程处弼这种勋贵子弟,早就超越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之类东西,开始追求自我实现需求。
但是作为家中老三,很多事情都轮不到他。
到时候分家产都没有他什么事。
他的一身武艺明明是三兄弟当中最高的,但是知名度和影响力却是最低的。
这种局面,他肯定是不满意的。
“本王从来不说谎话。”
李元婴这么一说,程处弼立马追问道:“大王,要怎么才能扬名立万?”
这话问完之后,他仿佛想到了什么,脸色大变,“你不会想要造反吧?”
在他看来,李元婴能够承诺让他扬名立万,只有造反成功一条路。
“你想什么呢。”
“这话可不能乱说。”
“我对大唐的忠心,绝对是日月可鉴,绝无二心!”
李元婴翻了个白眼,然后也看到了旁边骆宾王、狄仁杰、王方翼和裴行俭等人都松了一口气。
看来现阶段朝廷的威望还是非常高,没有人有任何不应该有的想法。
“那怎么才能名垂千古,一直被后人铭记?”
程处弼追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桌上的其他几个人都竖起了耳朵。
很显然,大家都有同样的追求。
“前天本王写了一首《登庐山赠滕王妃》,想必在座的不少人都有所耳闻吧?”
李元婴这么一说,骆宾王立马插了一嘴道,“如此佳作,我等自然是听说了。”
“大王实乃大才,前有《望庐山瀑布》,紧接着又拿出如此高质量的《登庐山赠滕王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就算是再过五百年,绝对也会被世人铭记。”
骆宾王这么一说,狄仁杰几个也忍不住夸起了这首诗。
就连裴行俭和黑齿常之这些武官也不例外。
程处弼虽然不爱读书,但是身为勋贵,自然也是识文断字,看过一些书。
最基本的一些文学素养还是有的。
他写不出那么好的诗,但是《题西林壁》改造而来的《登庐山赠滕王妃》那么的经典。
只要识字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好。
“你们觉得凭借着这首诗,千百年后,滕王妃是不是仍然可以被世人所铭记?”
李元婴这么一说,在场的众人纷纷反应过来,看李元婴的眼神都热切了起来。
只要自家王爷为自己作一首能够传唱千年的经典诗作,自己不就是可以流芳百世了?
“大王,只要您能让我名垂千古,一直被后人铭记。”
“那么今后我程处弼必定唯大王命令是从,这辈子都待在您身边做事。”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程处弼将狄仁杰等人热切的眼神都看在眼中。
他要是拒绝了这个机会,立马就有其他人扑上来。
“故人西辞浔阳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诸位觉得这首诗,跟《望庐山瀑布》和《登庐山赠滕王妃》相比,是否会更差?”
李元婴这话一出口,骆宾王和狄仁杰等人的脸色都变得激动无比。
再一次亲眼见证一首史诗级的经典诞生,他们的心跳都加快了很多。
“大王,下官此生愿意一直追随您左右。”
“恳请大王将这诗作赠与下官。”
黑齿常之作为百济降将,在长安城一直都没有受到重用。
如今在滕王府当差,自然不想错过机会。
“黑齿,你不要跟我抢。”
“凡事讲究个先来后到。”
“大王,以后您说向东,我绝对不向西。”
“你说向北,我绝对不往南走。”
程处弼不傻,自然知道李元婴是什么意思。
“《浔阳楼送程处弼之扬州》,刚刚的诗作就叫做这个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