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清:家父多尔衮,开局劝他称帝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4章 南疆的僵局,政敌的归来

最新网址:m.biquw.cc

十一月初,京城。

自入秋以来,接连数场秋雨,让这座北方的都城,寒意渐浓。而比天气更冷的,是自南疆广州前线,不断传来的战报。

平南王尚可喜与靖南王耿精忠的大军,将广州城围困已有数月,却迟迟未能攻克。城中,南明守将杜永和,率领军民,死战不退,清军数次强攻,皆在城下,碰得头破血血流,损失惨重。

战事的僵局,让整个京城的空气,都变得有些压抑。朝堂之上,关于是否要增派八旗主力南下的争论,也日趋激烈。

然而,这些外界的风雨,似乎并未影响到城郊西山的那座“格物所”。

这里,早已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高月汐的统筹和汤若望的理论指导下,格物所的研究,进展神速。孙九功的热风高炉,已经能稳定地产出远超武库标准的百炼精钢;钱若虚的光学坊,也成功地打磨出了第一批可以用于“千里镜”的高精度镜片;而陆班所带领的木工房,更是造出了一台以水力驱动的、可以进行初步标准化生产的“多轴纺纱机”,其效率,是寻常人力的数十倍。

叶尘看着暗卫送来的,关于格物所的最新进展报告,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他知道,工业革命的齿轮,已经在他手中,开始缓缓地转动了。

除了这些,他这段时间,将更多的心血,倾注在了一份奏章的撰写之上。

这份奏章,是他结合了自己那个时代,最顶尖的智库们,关于“如何构建统一大市场,实现内循环与外循环联动”的宏伟规划,再融合了他对中国古代史(尤其是隋唐盛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当前大清“南北隔绝,东西不通”之困境的分析,所总结归纳出来的一份……惊天国策。

他知道,自己并非什么经世济民的天才,他只是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文抄公”。

他要做的,就是将那些已经被历史证明了的,正确的道路,用这个时代的人能听懂的语言,重新“翻译”出来。

他相信,这份奏章,一旦呈上,必将彻底改变大清的国运走向。

他将这份奏章,暂且命名为——《论南北一体,内圣外王之道》。

……

就在叶尘为了“星辰大海”而殚精竭虑之时,朝堂之上的其他人,却依旧沉浸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之中。

不久前,刚刚被委以“监军”重任,派往广州前线的议政大臣,苏克萨哈,竟单人独骑,以“向摄政王紧急禀报军情,请求增援”为由,风尘仆仆地,返回了京城。

他的归来,在朝堂之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有人说,他是畏惧于广州城下的苦战,借故回京,避其锋芒。

也有人说,他是在前线,抓住了耿、尚二王的把柄,特意回京,来向摄政王告状,意图染指更大的兵权。

而叶尘,在听到这个消息时,心中却升起了一股巨大的不安。

他熟知历史,比任何人都清楚,广州的陷落,就在眼前。而伴随着陷落的,将是一场持续十二日之久,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史称,庚寅之劫。

苏克萨哈在这个节骨眼上回京,绝不仅仅是“请求增援”那么简单。他那双阴沉的眼睛里,必然酝酿着更加酷烈和血腥的计划。

叶尘知道,自己必须做点什么,去阻止这场即将发生的人间惨剧。

然而,还不等他想出对策,另一位“不速之客”的归来,却让京城的局势,变得更加波云诡谲。

豫亲王多尼,也悄然返回了京城。

他结束了自己那趟“护送军需”的差事,一回到王府,便立刻派人,给叶尘送来了一份密信。

信中,多尼的言辞,充满了抑制不住的兴奋与得意。

他告诉叶尘,他虽然没有抓到苏克萨哈与海寇交易的直接证据,但却在南浔镇,人赃并获地,缴获了一大批苏克萨哈准备私下倒卖的军火。同时,他还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到了大量苏克萨哈在军中“克扣军饷、虚报战功、排挤异己”的旁证。

“兄弟,”多尼在信的末尾写道,“这一次,证据确凿,如山铁证。我倒要看看,苏克萨哈那条老狗,还如何抵赖。明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我必让他,身败名裂。”

看着多尼这封信心满满的信,叶尘的眉头,却皱得更深了。

他总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

次日,议政王大臣会议。

大殿之内,气氛庄严肃穆。多尔衮高坐于御座之上,面沉似水。下方,满洲的王公贝勒、议政大臣,分列两旁。

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广州的战事。

苏克萨哈站在大殿中央,正慷慨激昂地,陈述着前线的“困境”。

“王爷,非是前线将士不用命。实乃广州城高墙厚,城中逆贼,更是顽固至极。耿、尚二王,虽数次发动猛攻,但……但收效甚微啊。”他痛心疾首地说道,“依臣之见,若要速克广州,便需行雷霆手段。当增派我八旗精锐,并许以重赏。待城破之后,更需……”

他的话,还未说完。

一个洪亮而又充满了怒火的声音,却突然,打断了他。

“够了。”

只见豫亲王多尼,猛地从队列中站了出来,一双虎目,死死地盯着苏克萨哈,脸上,满是不屑与鄙夷。

“苏克萨哈,你还有脸在这里,大言不惭?”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所有人都没想到,多尼竟会在此刻,当众向苏克萨哈发难。

苏克萨哈也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了“错愕”与“不解”的神情:“豫亲王,你……你这是何意?我苏克萨哈,一心为国,何出此言?”

“一心为国?”多尼冷笑一声,他从怀中,取出了一本厚厚的奏章,高高举起,“你名为监军,实为国贼。在前线战事吃紧之际,不仅不思报国,反而克扣军饷,冒领军功,甚至……还在后方,与海寇勾结,倒卖军火,中饱私囊。”

他转向多尔衮,躬身一拜,声音铿锵有力。

“父王明鉴。儿臣这里,有苏克萨哈通寇的如山铁证。请父王,为我大清,清除此等巨奸大蠹。”

说罢,他便将那本记录着南浔镇“人赃并获”的奏章,呈了上去。

大殿之内,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苏克萨哈的身上。

人赃并获。

这一次,看他,还如何狡辩。

最新网址:m.biquw.cc
本章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