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手工工坊和外公的工具们
第4章 手工工坊和外公的工具们
站在那座熟悉的老宅前,手里攥着大哥牛榆给他的钥匙。
钥匙已经有些年头了,表面有些暗淡,摸上去有些粗糙。
整理好纷乱的心绪,他深吸一口气,打开了老宅的大门。
……
这座老宅曾是外公作为木匠的工作场所。地点位于榆市老城区郊外的一条僻静的小路旁。
小的时候,牛飞经常在这里玩耍。看到过外公为街坊邻居打造各式各样的古式和新式的家具——八仙桌、太师椅、雕花衣柜,甚至是精巧的梳妆匣,现代的木质大床,衣柜等。
外公的手艺在方圆几十里内都颇有名气。
牛飞也经常拿着外公给他制作的各种木制玩具,比如木剑,木陀螺等。向小伙伴们炫耀,分享,玩耍。
而这也是牛飞开始喜欢手工制作的最初原动力。
后面慢慢发展成为了长期的兴趣爱好,变成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即使是吃喝玩乐,肆意张扬的富二代青春叛逆期那几年,也没有完全放下手工制作,时不时过来练练手,打造些小玩意儿,转换一下心情。
……
老宅是典型的陕北老庭院,改造成工坊后的布局是典型的前住后厂。
牛飞进入的是老宅的前门。推开大门,迎面是一个不小的院落,青砖铺地。
院子里种着两棵树,一棵是榆树,另一棵是银杏。
树冠和枝叶铺开,就像一把大伞,树荫下摆着石桌和几把藤椅,每次看到这两棵树都有一种安心的感觉,特别容易想到以前语文课本中描述,选自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的话。
庭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
亭亭如盖真是最好的形容。
院子左侧是主要功能区域,客厅、厨房、几个卧室房间、有牛飞之前改造的模型陈列室,旁边还有一个游戏房兼手工工作室。
里面摆着一个酷炫的台式电脑,除了打游戏,牛飞也经常用它查资料什么的。
游戏房里还有一个宽敞的工作台,用于需要精细组装操作的模型等,工作台靠墙,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工具。
院子正对面和右侧都是是一些闲置的房间,以前都是外公用的。
穿过院子,后面是一间宽敞的厂房,最早的时候是菜地,后来改成厂房样式。
厂房那里和正面连着的一些房间就曾是外公的工作区和库房,如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木工工具和材料,厂房大门一般是关闭着的,只有运送大件物资时才会打开。
通往院子这边有一扇不算小的门供人出入,外公一般就从这里进入厂房之内工作。
……
天还不算晚,牛飞忍不住想动动手。
直接来到厂房之中,奔着堆放着木材的地方走去。空气中充满着木材的清香和淡淡的油漆味。
工坊里的工具外公几乎都留给了他,虽然有些年头了,但都保存的不错。
工坊里的工具大多如此——墨斗、刻刀、刨子、凿子,甚至还有一把传了几代人的鲁班尺。
牛飞抚摸着这些工具,仿佛能感受到外公使用他们的时光。
特别是那个墨斗,外公的墨斗是黄杨木做的,鱼状造型,腹部中空装墨汁。
牛飞记得外公说:“墨斗是鲁班发明的,一线定乾坤,木工离不了。线画歪了,整个活儿就废了。”
那时的他被说教总是不耐烦,但却喜欢玩弄浸满墨汁的墨线,弹在木头上形成一条黑线的神奇感觉。
多年过去,如今却是格外怀念那段时光。
还有那成套的刨子,牛飞最喜欢的是那把“蜈蚣刨”,奇怪的形状让人印象深刻,底部有十几条铁齿,用来处理粗糙木面。
还有那个鲁班尺,这把尺子刻满了奇怪的文字,说是吉祥字和凶煞字,外公用它量门窗时总会念叨:“财、病、离、义……尺寸要落在吉字上。”
可惜牛飞一直不理解这玩意怎么用,反正牛飞一直都是用现代刻度,类似皮尺之类。
怀念了一会儿,牛飞直接在木材堆里拿出一块还算规整的松木条。走向长条凳一样的木材加工台。
之前就已经想好了,先从最简单的测试做起,就从做一把木剑开始。
大多数男孩一般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棒,牛飞最喜欢的兵器就是剑。
记得牛飞第一个完成的作品就是一把木剑,虽然凹凸不平,惨不忍睹,但那成就感至今仍然记得。
牛飞开始设想做成的样式。印象最深的有两把。
作为秦省人,首选当然是做成秦剑的样式。柳叶状剑身的秦剑,又细又长又尖,长度超出战国时期其他诸侯国的宝剑差不多30cm。
其次就是华丽大气的越王勾践剑。
剑身上布满菱形暗格花纹,还有近格处的鸟篆铭文。虽然牛飞对他号称天下第一剑有所不服,但对他的精美华丽程度却是无话可说。
这次就选相对容易制作一点的秦剑先练练手先。
他以前就做过很多把剑,只是受限于自己的手工能力,之前的尝试都不尽如人意。
要么剑身太厚,要么太薄,容易断。要么护手粘连固定不牢,玩耍时一用力就会脱落等,问题多多。
“先试试大D能对我有哪些帮助,试完这次之后再做个更完美的!”他下定决心。
一番测试下来,首先确定的是大D并不能联网。只能通过他的的感官来进行输入。
所以牛飞只能先去了游戏室打开电脑,搜索秦剑的图片和资料,然后查看相关数据。
数据通过眼睛查看进入牛飞的大脑,就相当于将数据导入了大D的资料库。
“大D,导入秦剑相关图片和数据,生成仿制模型三维设计图。”
左眼的虚拟屏上立刻浮现出一把三维立体的秦剑模型,并缓慢旋转展示,仿佛用手就能握住一般。剑长约90厘米,剑身宽4厘米,八个棱面。
看着左眼眼前栩栩如生的图像,牛飞大呼牛逼。
由于出土的秦剑图片剑把处,明显不利于抓握,牛飞猜测可能原先添加了木质零件固定,再用麻绳之类的缠绕上去,剑首处可能还有挡板固定之类的,随着时间的侵袭已经腐烂殆尽,所以真要用来玩耍,还需要添加上一些东西。
“在剑把处加入剑把麻绳缠绕,添加剑首。”
设计图马上开始变化起来,剑把处开始生长变换,很快就达到了牛飞想要的方案。
不过那样好像太过麻烦,还是先照着原始图片上的来做吧,于是设计又退回了之前的样式。
……
接下来是选材,木材的话,这次就先用松木练练手。
虽然松木缺点一大堆,但它量大便宜,容易加工,特别适合新手测试练习。
将松木条放到加工台上,牛飞习惯性的去拿皮尺和笔。
传统木工的第一步是画线。牛飞拿起线笔,正准备在木料上标记。
突然一拍脑门,明明就是在做测试,一进入手工的干活状态就忘了,自己可是有智能助手大D的人。
于是马上向大D输入需求,左眼的虚拟屏马上投射出绿色的线条,直接映在木料上。还在旁边标注上了相应的尺寸数据。
“我靠,这比用尺子方便多了!甚至连预切割线条都给我标示出来了,线条还能像附着在木条上一样,随着手拿木条晃动而跟随。
也就是说,大D能根据木条的位置变动,实时在虚拟屏上跟随投射线条图像!”他惊叹道。
原来测量工作是手工制作过程中非常耗时耗力的步骤,做一会儿就要测量,还经常打断制作进程,测量失误也是造成手工制作失败的一大原因。
大D帮忙省去了很多的步骤,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看来大D还有很多功能潜力可以挖掘嘛。
拿出锯子,先锯出想要的长度。锯子是木工常用的框锯,手锯虽然方便快速,但是框锯更加精准。
有些小伙伴可能不知道框锯是什么样子。框锯是一种老式木工锯,历史悠久,往前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传闻是经过鲁班改造,更适合于人们的使用。
因长得像个方框,所以叫框锯。
中间的主框架是一个工字型的三根木条,以卯榫结构连接。
两边分别是锯条绳子用来拉紧锯条,调节松紧,防止晃动。
用来锯木头时,单手或者双手握住木框一边,来回推拉即可。也可以双人使用,一人拉一边。
先用刻刀在剑格与剑身交接处刻出一道凹槽,以方便接下来的斧头劈削。
接下来就是用斧头顺着大D给出的预切削线去除多余木料,形成剑身。
松木易裂,下斧力度得特别注意,斧刃斜向切入,避免起茬,需要边砍边调整角度。
一开始大D给出的余量都比较多,随着牛飞的多次劈砍,大地也从每次木材的变化情况记录分析出牛飞的大致用力情况和切削的精度。
在不断的调整中,给出精度更高的加工线路。
大D不断地做着分析和计算,而牛飞要做的就简单多了,只要顺着大地给予的指引,一斧头一斧头的,将多余的木头削掉。
大D投射的剑身横截面逐渐收窄,八个棱面开始如图片上的青铜原件一样,慢慢接近秦剑的八面造型。
整个制作过程简直由原来的困难模式变成了超级简单模式,而牛飞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控制自己的力道,让自己每一次的动作都越来越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