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论败,知错要改(求支持)
第73章 论败,知错要改(求支持)
“正所谓宝刀赏有功之将,这座宅院自然要赠有功之士。”
“顾先生改良火炮,助本王守住北平城又击退李景隆,便是一大功!”
“来,以次杯,祝贺此番大胜!”
朱棣高兴地举着杯子,颇有一种半场开香槟的姿态。
有此心态,倒也能理解。
八百就八百。
当年,唐太宗八百玄武门之变,如今,朱棣八百奉天靖难,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朱棣以八百人奉天靖难,在这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便拥有了五路兵马,共十余万人。
自然是能小小地骄傲一下了。
顾诚没有听过李世民的专属BGM《秦王破阵曲》,也就不知道朱棣带来的这一支乐队,奏的又是什么曲。
而厅堂中的歌姬献舞,也都很素。
当然,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那就是仙,讲究的乃是一个韵。
前段时间,道衍和尚还说,他从顾诚的身上看到了两个字——讲究。
其实,古往今来,这中原人都很讲究。
只不过,这每一个时代,讲究的方式、习惯、风俗等都有所不同罢了。
三杯祝贺的酒喝完。
忍耐不住地朱高煦就第一个站起来,开始表演起来,端着杯子,就来敬酒,表示感谢。
顾诚酒量一般,而这时候的酒度数也有四十多度,一口下去,也能如火一般烧起来。
不过嘛。
今天是他的乔迁之宴,自然只能是来者不拒。
小酌一口,聊表感谢。
徐辉祖就曾说过朱高煦不学无术,勇猛剽悍而且无赖,不仅会反叛朱允炆,甚至是可能还会背叛朱棣。
也就是说,这种人的内心底线非常低,平常的道德标准根本就无法约束他。
顾诚也看得出来,朱高煦借助这一次的乔迁之宴,在拉近他和朱棣这些班底的关系。
就这方式嘛,有一些简单粗暴了。
也难怪,历史上,杨士奇等人会选择站队太子朱高炽,而非汉王朱高煦。
文臣们自然喜欢过于仁慈的皇帝,而非朱高煦这种喜怒无常、道德标准非常低的帝王。
朱高煦自然不知道,顾诚见到朱棣的那一天,他就更没可能去争那个位置了。
而今天是顾诚乔迁之宴,朱棣也就是来撑场面,热闹一下。
并未在宴席之上,开口聊着政务。
这一点倒是也不错。
顾诚原本还以为朱棣叫了这些人前来参加自己的乔迁之宴,是有意为之,借助这个机会,要谈论政务,开例会呢!
这酒过三巡,朱高煦已经喝多了。
便也有一些口无遮拦,说朱允炆小儿如何如何,接着就有一些涉及到禁忌话题。
好在,朱高炽和朱高燧两人连忙一左一右,架着他回去。
朱棣又给金忠使了个眼色,让其主动站出来,带着北平城内的几位大族家主回去。
燕王妃也很识趣地拉着徐妙锦告辞,还特意和顾诚打了声招呼。
就是这徐妙锦的性子比较冷清,全程都是安静地跟在燕王妃身边,犹如一位旁观者一样。
最后,这厅堂之中,也就剩下微醺的顾诚、捻佛珠的道衍和尚,还有端坐在首位的朱棣。
“顾先生,本王记得你当初有言,明年开春之后,李景隆再次来攻,我与他在白沟河一战,李景隆再一次大败而逃走。”
“朱允炆又一次换将,以盛庸为大将军,我与其在东昌一战,而这一次,则是我吃了个败仗,元气大伤,差一点儿连北平城都要丢了,而张玉也在东昌一战中战亡,是吗?”
顾诚没有想到朱棣突然就提起了这件事情。
道衍和尚同样也有一些意外。
因为根据顾诚所言,东昌一战之所以会吃个败仗,其原因之一便是朱棣自大轻敌了。
他们两人还想着,如何劝说一下朱棣,严防骄兵必败呢!
却不想,朱棣竟然先一步,提到了东昌之战。
“不错。”
“史册记载,殿下在建文二年,于白沟河击败李景隆,朱允炆换将盛庸,此人联合平安、何福等,屯兵德州。”
“殿下转而进攻济南,镇守济南城之人乃是铁铉,此人驻守济南,殿下久攻不下,平安趁机进攻河间,断了殿下粮草。”
“殿下只能撤兵,却被盛庸、铁铉、平安三人追击,损伤惨重。”
“殿下回北平休整,后再一次率兵南下,绕过德州,攻打山东南部,想要引诱盛庸等人出城迎战。”
“盛庸则是将计就计,准备好火炮、整顿士气、联络平安等在东昌周边设下天罗地网,殿下未曾发现盛庸设下的天罗地网,直接率兵踏进了东昌,从而被盛庸围困,主将张玉率兵突围,却战死沙场。”
“最后乃是朱高煦、朱能率兵支援,救出殿下、杀出重围,退守北平。”
朱棣听完,点了点头。
史册,他已经看过,上面也有描写靖难之役的大致过程,顾诚所记得的几次大战。
守北平、占大宁军、击败李景隆,这些也都一一应验。
也就是说,如果不出什么意外,他可能还是会在东昌一战中吃瘪,白白害死张玉。
“从史册上来看,应该是本王自大轻敌,有一些冒进了。”
朱棣直接开口承认了自己还没有犯下的错,倒也十分光明磊落,一点儿都不做作。
道衍和尚这才接话,“殿下未曾遇到顾施主,并不知晓盛庸之能,从而轻敌,也算是理所应当。”
“如今,既然有了顾施主在,且已经提醒陛下,小心盛庸,便应该不会出现这等事情。”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朱棣坦然道:“大师也无需为本王辩解,错便是错,对便是对,此事虽然在这里未曾发生,却也能看出,本王确实是有自大轻敌之心。”
然后则是看向了顾诚,问道:“顾先生,若本王击败李景隆,朱允炆换将盛庸,又该如何应对?”
朱棣的意思很简单,也很直接。
他现在有了顾诚提醒,也知晓若是还自大轻敌,必有一败。
那么,朱允炆换将盛庸,而他在顾诚的点醒之下,战略上可以轻视盛庸,但是战术上绝对要重视此人。
那他该如何面对盛庸为将驻守德州、平安驻守定州、铁铉驻守的济南呢?
此三人形成了掎角之势,直接拦住了他南下的步伐,若想要奉天靖难功成,必定要想办法破局才行!